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水轮发电机组转轮室振动时效与热时效对比试验

水轮发电机组中金属结构件大多为环状或半环状的结构,且其形位尺寸及尺寸精度要求高。转轮室是水轮机的重要结构之一,形式为环状,由Q235A与SI35两种材质组焊而成。传统的去应力方法是采用热时效工艺,但因转轮室材质属于异种钢焊件,若采用热时效,会因两种材质线膨胀系数不同而再生热应力,割撑后需进一步火焰矫正尺寸,这样不仅影响产品质量,而且增加制作成品和延长制作工期。所以决定采用新工艺振动时效去应力,为证明振动时效工艺对转轮室的适用性,将分辨制作的两个半圆转轮室A与B进行如下对比试验:时效前测A与B的焊接残余应力;A件热时效、B件振动时效;测时效后A与B的残余应力;测量去掉焊接工艺支撑后A与B的尺寸变化量。试验操作步骤时效前工件应力测试采用盲孔法对试验前的工件进行残余应力测量A、B件进行时效A件测应力后送去热时效B件测应力后进行振动时效选用JH-700智能频谱交流振动时效设备,将工件用橡胶垫三点自由支撑,激振器卡在半圆筒SI35侧法兰端......阅读全文

水轮发电机组转轮室振动时效与热时效对比试验

水轮发电机组中金属结构件大多为环状或半环状的结构,且其形位尺寸及尺寸精度要求高。转轮室是水轮机的重要结构之一,形式为环状,由Q235A与SI35两种材质组焊而成。传统的去应力方法是采用热时效工艺,但因转轮室材质属于异种钢焊件,若采用热时效,会因两种材质线膨胀系数不同而再生热应力,割撑后需进一步火焰矫

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并网发电

  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实现首批两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目标。此举标志着我国已建和在建的第三大水电站开始发挥发电效益,进入收获期。   向家坝水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通航、灌溉以及为溪洛渡水电站提供反调节等综合效益的巨型电站,总装机64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308亿千瓦时,主要供电

向家坝电站首台水轮发电机组尾水开始充水

  10月12日14时46分,向家坝电站首台发电机组尾水开始充水,机组安装调试工作正在向投产发电目标稳步推进。   8时20分,中国三峡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樊启祥驱车至向家坝电站左岸坝头,实地检查水库蓄水和漂浮物清理情况,对清漂工作进行再检查再部署。   8时35分,樊启祥到右岸下

我国建成世界先进高转速推力轴承试验台

  我国最高速推力轴承试验台,近日在四川省德阳市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标志着我国轴承试验平台跃上一个新水平,可满足大规格、高水平的水轮发电机推力轴承试验的需要。这台由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公司投资建成的高速推力轴承试验台,填补了我国长期以来没有高速推力轴承试验台的空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顾国彪院士:多给自主创新一点时间

顾国彪   近日,由中科院电工所自主研发的“发电设备蒸发冷却技术”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安装在三峡右岸水电站的两台80万千瓦量级的蒸发冷却水轮发电机通过检测并安全运行。为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顾国彪接受了《中国科学报》记者的采访。他再三强调:“社会应多给自主创新一点时间。”   

阿尔斯通输送清洁电力

  中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8×800MW)于今年7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营,阿尔斯通为其提供了4台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为该水电站的成功投运做出了重要贡献。四台机组全部由阿尔斯通水电中国设计生产,助力向家坝水电站为中国中西部地区输送清洁电力。  由阿尔斯通提供的四台机组由单机容量80

世界最大水轮机开始安装

全部为“中国制造”单机容量达80万千瓦水轮机发电机定子高度达6.3米,总重量达1976吨  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单机容量最大水轮发电机组,24日开始在向家坝电站进入正式安装阶段。这标志着我国清洁能源重装工艺及安装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也为向家坝电站首台机组明年顺利发电

向家坝电站世界最大水轮机组完成首次启动试验

   10月17日下午15时19分,随着现场机组试运行指挥部一声令下,向家坝电站首台8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8号机组开始缓慢转动、首次启动试验正式开始。18时32分,8号机组完成初步温升试验,平稳停机,标志着该机组首次启动试验顺利完成。    &n

白鹤滩世界首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导水机构通过验收

  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白鹤滩电站10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首台导水机构,27日在哈尔滨通过验收。验收结果表明,导水机构各项关键尺寸及技术参数均符合设计图纸及技术规范要求,达到精品标准。  这一导水机构是由哈尔滨电气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制造完成,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这是继世界首台单机容量

中科院“三峡创新工程”首批项目通过验收

  近日,首批中科院“三峡创新工程”的10个合作项目在武汉顺利通过验收。由中科院院地合作局、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等组成的验收组对项目成果表示一致肯定,并对院企合作中形成的“三峡模式”予以高度评价。  2008年10月,中科院与三峡集团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2009年7月启动了“三峡创新工程”。其中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