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汪志:科学小说在中国的兴起和走向世界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学普及工作。但由于历史和多方面的原因,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些不解和遗憾。比如说,在当时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些官方的正式文件中和由财政拨款办的一些科普刊物中,都是把科学幻想小说作为科学普及来进行强调和支持的,这推动了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也产生了一批优秀的科幻小说作品。但是对于用小说反映科学的问题正式提出的却不多。有,也只被称为科学故事等等,这也使在近代历史上出现的那些关于把科学幻想小说译成科学小说或科学幻想小说与科学小说混称的问题更有了加剧。有的作家在创作作品时,虽然运用了与科学有关的知识、思维和科学小说的创作原理等在为他的创作和作品的主题与人物塑造服务,但他们并没有把他们的作品标为科学小说、科学广播剧、科学电影等等,而且由于某种原因,一些人明确认为自己的作品是科学小说,却又不得不同意以科幻小说的名义去发表。 20世纪60代初,科学小说的问题较早在我国四川省绵阳市被正式提出并......阅读全文

《科普创作》:一本杂志和科普创作的沉与浮

  在2016年“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次讲话也被看作是又一个科普创作春天的到来。  ■本报记者 胡珉琦  《我们爱科学》《科学天地》《科学与文化》《知识就是力量》……还有多少人记得,在40年前那个知识

人民日报:科普,不能仅仅“普”知识

   全国科普日活动正在各地举行,科普也成了这几天的热门话题。尽管进步显著,但我国科普事业仍有不少难题待解。具体到科普作品的创作、传播层面,则常被诟病质量不高、讹误频出等问题。好科普的标准是什么,如何畅通公众、媒介、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如何掌控好科普作品准确与通俗之间的平衡?  读者看不懂、学者认为不

科普漫画:严肃地搞个笑

  科学工作必须是严肃的,但科学普及的传播形式却随着传播媒介的进步不断进化着。漫画、动画、直播等创作形式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头,这些新鲜的科普模式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譬如,微信公众号“混子曰”就在谈笑间让你迅速get到“高大上”、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  去年年初,“混子曰”的主笔——“二混子”陈磊就

时评:科普大旗该由谁来扛

   3月19日,中科院和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国科学院科普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中科院和科技部将建设科普工作国家队,引领我国科普工作发展。  《意见》主要任务之一便是“培育专兼职结合的科普队伍”。科普工作是一项智力劳动,开展得好不好、效果好不好,人起着决定性作用。很长一段

欧阳自远:学会怎么掌握知识远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

大学毕业时的欧阳自远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爱读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这幅对联,是用金庸的十四部武侠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连缀而成的。  但很少有人知道,被誉为“嫦娥之父”的欧阳自远,这位著名的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不但对这幅对

如果受众没好奇心,科普该怎么办?

  6月30日,兰道尔·门罗来到北京宣传他的新书《万物解释者》,出版品牌“未读”借此邀请了国内知名的科学作家和科学媒体人开了一次圆桌会议,探讨科普的现状和未来。  科普的受众到底是谁?  很多科普作家都感到身处一个小众圈子。果壳网主笔Ent说:“果壳网也经常讨论,科学传播的受众到底是谁?其实我们一直

严加安:科学与艺术有共性也有交融

  《辞海》给科学下的定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想的知识体系。”什么是艺术?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辞海》给艺术下的定义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我对这一定义不太满意,就上网搜索,发现托尔斯泰在《艺术论》里把艺术定义为“能够把自己的感

王辰:不想成为孩子眼中的科普“老家伙”

  从对植物的热爱到做植物科普,王辰自己受到很多人的影响,自己的生活也由此得到很多积极的改变,他希望自己也能影响一些人。 在真正进入植物世界之前,王辰是一个标准的文学青年,从中学时代起就开始写小说、散文、诗歌。大学时对植物学专业的学习,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从此,植物成为他

研究先驱米格尔 ? 尼科莱利斯:马斯克的观点我不同意

  在《黑客帝国》火爆全球后,脑(脑)机(后)接(插)口(管)成为人们憧憬的未来,这个未来到底有几分科幻几分真实呢?我们的大脑是否真的可以和网络虚拟世界连接起来?著名科学家,脑机接口领域开创者,著有《脑机穿越》(湛庐文化出品)一书的米格尔 ? 尼科莱利斯(Miguel Nicolelis)接受了雷锋

林群:当前公众科学热情不高该怪科学家

林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我国科研项目投入虽然很大,但却唯独少了科普经费。目前科学家从事科普只是尽义务,很难申请到经费。科普教育还要依赖大科学家。当年华罗庚做讲座,全国有百万人在听,我做讲座就只有几十个人,这就是差距。   ——中国科学院院士林群&nbs

访科幻作家韩松:中国科幻离阿西莫夫还有多远

  2012年4月6日,世界三大科幻作家之一艾萨克·阿西莫夫去世20周年。早在上世纪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中文版出版后,就有了一大批的拥趸者,他不仅激发了中国科幻小说的创作热情,还成为一代人的记忆。作为世界科幻界的里程碑人物,阿西莫夫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国内科幻作家代表之一

再议《流浪地球》:科普创作的产业环境还欠友好

   近日,多年“围绕科学文化说事”的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黄力面对记者聊起了《流浪地球》。刚刚过去的猪年春节,这部电影为无数中国观众打开了一扇壮丽的科幻大门。一时间,人们纷纷放下“宫斗”“盗墓”和“穿越”,开始热烈地讨论“宇宙”和“科技”。甚至有网友将2019年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这

科学大家|纪念霍金:没得诺贝尔奖却是最伟大科学家

  2018年3月14日,英国物理学家、当代科学界的传奇人物斯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岁。  作为科学工作者,我在这里不打算重复那些经常被传来传去的老生常谈或者以讹传讹,而是希望向公众尽量清楚准确地介绍一下霍金的实际成就。  第一个问题,也是最基础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也是最基础的问题??  霍金在

有没有搞错 《自然》杂志出版科幻小说选集

《Nature杂志科幻小说选集》, [英] 亨利·吉编 , 穆蕴秋、江晓原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科幻在文学领域一直处于边缘,从未成为主流,相比科学更是大大处于弱势地位。而大名鼎鼎的科学杂志《自然》,居然出版了自己的科幻小说选集!它会因为这样一个“童话”而被拉下科学的“神坛”吗?

全国各地科普日和“双创”周活动丰富多彩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9/388505.shtm  河南本土黑科技惊艳科普日本报讯 “我们的这个设备可以把声音拍下来。”在9月16日举办的河南省全国科普日的河南主会场,郑州大学物

用好基因编辑这把“手术刀”

  刚刚在今年世界读书日凭借自己的科普著作《吃货的生物学修养》获得第十二届文津图书奖,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80后”教授王立铭转身又出现在了自己的新书发布会现场。《上帝的手术刀》是一本有关基因编辑简史的科普书,同时也是王立铭的一个“野心之作”。因为他想讲的,是一个关乎历史和现在,并且连接未来的大话

比悬疑小说更精彩的科普书

  关于科普,越来越多的成见正在被抛弃,比如要一本正经,比如要滴水不漏。有越来越多有趣的科普书涌现,作者们努力地在严谨性和趣味性中寻找平衡,将晦涩的科学知识“翻译”为老少咸宜的通俗文字。  在眠眠写作的这本《人类学+:科学的B面》里,你可以读到各种不为人知的科学背后的真实故事:尼安德特人把抑郁症传给

药物发现之旅:必看的20本医药学入门书籍推荐

  合成化学、基因工程药物、生物制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现代药物发现的过程。药物是怎样在医学上及经济学上运作的?为什么药物如此昂贵?为什么只有少数疾病可以治疗?21世纪是健康产业的世纪,对于每一个想进入该行业的从业者,本文推荐了必看的20本药学入门书籍。  第一部分 医学科普书籍 

丘成桐畅谈教育方法:教育,关乎个人幸福

  “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是十七世纪著名的英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洛克说的。  教育,关乎个人的幸福,关系国家的繁荣。日前,记者以此为题请教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先生,请他谈谈中学教育、东西方教育比较和创新学习等问题。中

《流浪地球》火炎焱燚,盘它!

  电影中的科学必须准确吗  在对电影的批评声中,尤其有影评人对该故事科学设定的种种细节提出了严厉的质疑。也有的科学工作者则是认真分析了电影当中所涉及的天文、物理知识是否符合真实的科学理论。  地球能否真的停止转动?停转的地球还能生存吗?一万台行星发动机会对地球产生什么影响?“点燃木星”“从木星逃逸

医学教授王一方:如何走出医学“魔咒”

  □当代医学的困惑,西方学者把它形容为“一道魔咒”,所谓“做的越多,抱怨越多”,“做得好了,形象糟了”。我不同意一些持民粹主义立场的报刊一味地做道德清算,似乎只要医生“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就天下太平了。其实不然。   □现代医学再发达,也没有到“决生死”的地步,疾病、衰老、死亡都是自然现象,也

方舟子:日食的那些事儿

  2009年07月22日长江日报   好像日食时,一切的光亮都收进了太阳的毛孔:只见许多歌唱着的精灵辉映闪耀,像流星一般在夜空中疾驰来往。   ———雪莱   作为纯粹天象的日食,进入国家话语、社会话语和个人话语之后,便呈现出事物的复杂性和解读的丰富性。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日食,诚如是。我

大新闻说个啥:科学家用激光干扰实验探测到引力波

科学家直接探测到引力波了:今晚的“大新闻”到底说了个啥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动物们也到了交……  呃不对,动物们干啥说不准,但人们的确是到了聚在一起,交流感悟的时候。老朋友交流人生历程,御宅族交流本月新番,三姑六婆交流你的一切,而你只想过年了好好歇着,顶多跟三五知己看看电影什么

《博士劝退文》送给犹豫要不要考博的同学

  前言  原先我是准备等到毕业的那一天,痛痛快快地哭过了之后,一口气写掉这篇文章的。其实一直在零散时间打腹稿,差不多已经煲熟了。刚才有同样读博士读得凄凄惨惨切切的师兄表示期待,于是一横心决定现在就写了。何况,早点让更多还没上博士这条船的弟妹们看到,提醒他们读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能多挽救一个像我们哥

交大博士血泪自述:不是读博的料,别上博士这条船

  一、前言  原先我是准备等到毕业的那一天,痛痛快快地哭过了之后,一口气写掉这篇文章的。其实一直在零散时间打腹稿,差不多已经煲熟了。刚才有同样读博士读得凄凄惨惨切切的师兄表示期待,于是一横心决定现在就写了。何况,早点让更多还没上博士这条船的弟妹们看到,提醒他们读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能多挽救一个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