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答问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展改革委《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办发[2007]23号,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第一次将生物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产业进行整体规划部署。为便于公众更好地理解《规划》的有关内容和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接受了有关媒体的采访。 1.问:生物产业包含哪些方面? 答:生物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正在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的一个战略新兴产业,生物医药、生物农业育种等行业已初具规模,同时许多新的产品、新的行业正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如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基材料等。正是因生物产业尚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目前国际上关于生物产业的范围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和界定。为便于研究和国际比较,经征求国内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大家普遍认同,生物产业是指将现代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应用于生产以及应用于经济社......阅读全文

张晓强:未来5-10年将重点支持五大生物产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高层论坛中发表了题为“把握新形势,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报告。这份报告中对未来5-10年国家支持生物产业发展的方向及政策进行了展望。  张晓强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也

国家将投入100多亿元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27日说,为了支持高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十一五”期间,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能力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开拓多种投资渠道,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注入更多的资源。 张晓强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介绍说,“十一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安排大约60亿元组织建设包括海洋科考船、

发改委发布《高技术产业化“十一五”规划》

为贯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落实《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引导、推动自主创新重大高技术成果产业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高技术产业化“十一五”规划》(简称《产业化规划》,下同)。《产业化规划》分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化发展现状,提出了“十一五”期间高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思

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答问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展改革委《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办发[2007]23号,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第一次将生物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产业进行整体规划部署。为便于公众更好地理解《规划》的有关内容和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接受了有关媒体的采访。    

发改委详解《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答记者问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对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发展做出的方向性重大战略部署。去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2020年将战略性

第二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将于6月在长沙举行

以“引领生物产业发展,助推两型社会建设”为大会主题的第二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将于2008年6月21日–23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2月29日,第二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组委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本届大会的特色与重要活动。湖南省省长周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程

张晓强:今年中国太阳能产能可能会世界第一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11日在第七届夏季达沃斯“重启增长”分论坛上表示,根据我们的预计新增的太阳能产能会超过10GW,会排名世界第一。去年德国还是世界第一,今年中国可能超过德国。   “新兴产业我们起步得很好,有一个很好的开端。”张晓强介绍说,这十年来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很快

我国广义生物产业产值已近5000亿元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生物产业取得长足进步,广义的生物产业产值已近5000亿元,部分生物科研水平接近或达到世界前沿水平——     生物产业助推中国经济     首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日前在河北石家庄举行,来自政府和金融界、学术界、产业界的专家汇集一堂,共商推进中国生物产业跨越式发展大计。

张晓辉教授:"Haplo -The Asian Experience"

  6月18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6(第七届)细胞治疗国际研讨会于武汉欧亚会展国际酒店隆重召开。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张晓辉教授参加了会议,并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报告"Haplo -The Asian Experience"。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愈血液病最有效方法,由于免

卢晓东:异地高考方案需要提问发改委

  两会之前,山东省对放开异地高考有所表态,预计2014年将允许非户籍考生在山东参加高考。山东省的表态表面看似积极,但由于该省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稀缺,高考成绩已经很高,非户籍考生理智上不会选择在山东高考,因此这个表态虽然积极,并无特别的代表性,对其他省市特别是京沪以及西部省区没有什么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