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广州PM2.5“图谱”六成来自工业、机动车和扬尘

广州PM2.5来源究竟如何?记者昨日获悉,历时一年多的研究,《广州地区PM2.5来源解析及削减控制措施》成果已通过专家论证,正在报环保部审定确认。 这张目前最权威的广州PM2.5“图谱”显示,排在前三位的来源仍是工业源、机动车尾气和扬尘,而焚烧秸秆、家居装修、污水处理甚至农田施肥等也会产生PM2.5。 权威“图谱”: 响应国家环保部要求 所谓的源解析就是要弄清PM2.5的排放源,进而有的放矢地指导污染治理工作。 而本次出台的是国家环保部要求的权威版本。据悉,环保部早在2013年初就已启动对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区域的污染源解析工作,要求到2014年年底,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区域完成源解析的初步工作。记者从广州市环保局了解到,目前《广州地区PM2.5来源解析及削减控制措施》成果已通过专家论证,正在报环保部审定确认。 记者获悉,这也是经过一年多的手工检测和在线质谱仪分析,而得出的比较......阅读全文

广州开展雾霾"源解析"工作 结果将在年底前公布

  PM2.5“源解析”工作正在开展 最终详细的“源解析”结果将在年底前公布  4月初,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透露,目前已经初步掌握了北上广等城市污染清单,社会关注的“雾霾元凶”数据有望陆续公布。那么,广州对PM2.5的“源解析”工作进展如何?近日,记者对承担这项研究工作的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

北京环保局首次透露PM2.5源解析

  4月15日上午,北京市环保局局长陈添在做客北京城市广播“市民对话一把手”访谈节目时首次透露,北京PM2.5源解析已经通过专家论证。从PM2.5的来源看,28%至36%来自区域传输,其他的64%至72%都是北京本地产生。其中机动车排放占到31.1%,燃煤占22.4%。工业生产占到18.1

关于源解析技术

  源解析的意义   准确及时的“污染源解析”工作:   在应急事件(故)中,为“关停转并”找到真正的污染源;   在AQI接近临界点时,采取最准确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通过长期数据积累,为产业结构调整等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及导向;   了解治理

环保部:省会城市年内完成PM2.5来源解析

  国家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今天在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将继续公布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体系,力争年底所有省会城市完成PM2.5来源解析。  按照清洁空气研究计划,北京、天津、石家庄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研究成果已向社会发布。此外,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广州和深圳等6个城市研

美环保署长肯定广州“亚运环保”努力

  “珠江的水线非常漂亮。”12日上午,坐在宽敞明亮的游轮大厅里,美国环保署署长莉萨・杰克逊说。   “珠江水质近年来得到了显著改善,未来她的水质会越来越好。”广东省环保厅厅长李清说。   11日至12日,杰克逊一行先后到访广东汕头和广州,了解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和水

广州PM2.5“图谱” 六成来自工业、机动车和扬尘

  广州PM2.5来源究竟如何?记者昨日获悉,历时一年多的研究,《广州地区PM2.5来源解析及削减控制措施》成果已通过专家论证,正在报环保部审定确认。   这张目前最权威的广州PM2.5“图谱”显示,排在前三位的来源仍是工业源、机动车尾气和扬尘,而焚烧秸秆、家居装修、污水处理甚至

哈尔滨解析污染源分类控制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持续多日出现雾霾天气,环境空气污染集中显现。哈尔滨市环保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应对。   一是启动预警监测,每天对12个点位自动连续监测,每小时自动发布监测数据,分析研判污染趋势,为决策和公众健康防护提供信息参考。   二是深入加强执法监管,集中力量开展烟尘、尾

广州重拳打击4大污染源

  今年年底前所有餐饮场所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今年完成禁养区内所有散养及小型猪场的清理整顿、明年底基本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明年底前PM2.5自动监测站点达到50个左右、为防治扬尘污染将开展扬尘排污收费试点……广州市日前出台了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方案,针对工业、机动车、扬尘、油气等4大污染源,制定了

广州为环保否决项目263个

  空气优良率达到96.34%   由环境保护部主办的2009年第二期全国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人员培训班昨日在广州开班,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苏泽群在开班仪式上致辞,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司长祝兴祥做了“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水平”的主题报告。   苏泽群介绍了

广州市环保局:PM2.5主要来源为工业、机动车和扬尘

  广州市环保局19日发布该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源解析研究成果:2013至2014年广州市PM2.5的主要来源依次为工业源、机动车尾气、扬尘等。  据介绍,此次全面系统性来源解析研究始于2013年,联合了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共同开展研究。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