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电子显微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1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为在细胞水平上研究免疫反应做出了贡献,但由于光学分辨率的限制,不可能从细胞超微结构水平观察和研究免疫反应。因此,Singer于1959年首先提出用电子密度较高的物质铁蛋白(ferritin)标记抗体的方法,为在细胞超微结构水平研究抗原抗体反应提供了可能。在此基础上,相继发展了杂交抗体技术、铁蛋白抗铁蛋白复合物技术、蛋白A-铁蛋白标记技术、免疫酶技术及胶体金技术等。电子显微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以下简称免疫电镜技术技术)区别于免疫细胞化学和常规电镜技术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一、组织固定与取材在这方面的要求是即要保存良好的细胞超微结构,又要注意保持组织的抗原性。因此,选用固定剂不宜过强。常用的免疫电镜固定剂有多聚甲醛—戊二醛混合液和过碘酸-赖氨酸—多聚甲醛液(Periodate—Lysine –Paraformaldehyde简称PLP液)。也有采用Bouin氏液、Zamboni氏液或4%多聚甲醛液(其配制法见附录......阅读全文

电子显微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1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为在细胞水平上研究免疫反应做出了贡献,但由于光学分辨率的限制,不可能从细胞超微结构水平观察和研究免疫反应。因此,Singer于1959年首先提出用电子密度较高的物质铁蛋白(ferritin)标记抗体的方法,为在细胞超微结构水平研究抗原抗体反应提供了可能。在此基础上,相继发展了杂交抗体

电子显微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1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为在细胞水平上研究免疫反应做出了贡献,但由于光学分辨率的限制,不可能从细胞超微结构水平观察和研究免疫反应。因此,Singer于1959年首先提出用电子密度较高的物质铁蛋白(ferritin)标记抗体的方法,为在细胞超微结构水平研究抗原抗体反应提供了可能。在此基础上,相继发展了杂交抗体

电子显微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2

(1)包埋剂的配制:商品提供的Lowicrys包埋剂由三个部分组成:单体(Monomer),交联剂(Crosslinker)和引发剂(Initator)。调整单体和交联剂的比例,增加交联剂的量,组织块的硬度增加。中等硬度的组织块,其配制比例如下:K4M:单体 17.30g交联剂 2.70g引发剂 0

电子显微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2

(1)包埋剂的配制:商品提供的Lowicrys包埋剂由三个部分组成:单体(Monomer),交联剂(Crosslinker)和引发剂(Initator)。调整单体和交联剂的比例,增加交联剂的量,组织块的硬度增加。中等硬度的组织块,其配制比例如下:K4M:单体 17.30g交联剂 2.70g引发剂 0

电子显微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概述

第七章 电子显微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第一节 电子显微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概述免疫细胞化学技术为在细胞水平上研究免疫反应做出了贡献,但由于光学分辨率的限制,不可能从细胞超微结构水平观察和研究免疫反应。因此,Singer于1959年首先提出用电子密度较高的物质铁蛋白(ferritin)标记抗体的方法,为在细

电子显微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3

2.LR White 和Lr gold 是一种混合的丙烯酸单体的透明树脂,具有极低的粘度(8cps)和较强的嗜水性,因此有较强的穿透性,有利于抗体(或抗原)和免疫化学物质穿过LR树脂,达到组织结合部位。在免疫细胞化学的光镜(半薄切片)和电镜水平应用都具有良好效果。标本脱水至70%乙醇即可,能较好

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操作指南-1

一、材料和试剂1、玻片:须用免疫组化专用玻片,或用2%多聚赖氨酸包被处理玻片。2、5-10%正常山羊血清封闭液,用PBS配。3、3%牛血清白蛋白(BSA),用PBS配。4、0.01M pH7.4 PBS5、1% BSA-PBS(含0.05% Tween20)6、AEC底物(1)底物缓冲液(20X)

免疫细胞化学法的技术特点

免疫细胞化学是将免疫学基本原理与细胞化学技术相结合所建立起来的新技术,根据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点,检测细胞内某种多肽、蛋白质及膜表面抗原和受体等大分子物质的存在与分布。

免疫细胞化学法的技术分类

①直接法:用标记抗体与抗体中的相应抗原直接结合,操作方法简便,特异性高,但敏感性较差,此法可用于检定未知抗原;②间接法:先用未标记的具有特异性的第一抗体与样品中的相应抗原结合,然后再以标记的第二抗体与特异性的第一抗体结合;第二抗体是用第一抗体作为抗原注入另一动物体内诱导产生的抗体,然后再结合以标记物

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技术的分类

  1)按标记物质的种类,如荧光染料、放射性同位素、酶(主要有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铁蛋白、胶体金等,可分为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法、免疫酶标法和免疫金银法等。  2)按染色步骤可分为直接法(又称一步法)和间接法(二步、三步或多步法)。与直接法相比,间接法的灵敏度提高了许多。  3)按结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