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成分输血小课堂(二)

7.辐照红细胞红细胞制品经过r 射线照射后称为辐照红细胞。常用的照射源是60Co或137Cs ,照射剂量为1500-3000cGy, 照射目的是灭活血制品中的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因为处于强烈联合化疗及放疗的病人处于继发性免疫缺陷状态,对输入的淋巴细胞无排斥能力,致使供体的淋巴细胞植活,引起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国外报道强烈化疗及放疗的血液病病人TA-GVHD的发生率可达15-20%,死亡率高达90%。为预防TA-GVHD,强烈化疗及放疗后的血液病患者使用的全部血液制品(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除外)都要经过照射。国内对此问题认识不够,需加强对TA-GVHD的认识和防治,辐照血在严重免疫缺陷病人的应用应该成为常规。红细胞的输用量根据病人贫血程度、耐受性、需要提升血红蛋白的浓度等综合考虑。成人一般每次至少输用4单位,每1个单位(200ml全血制备)约提高Hb 5g/L, 洗涤红细胞提高的水平稍低,原因是在......阅读全文

临床成分输血

1.成分输血的概念九八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已将我国的输血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这部法律就我国的献血制度、法律适用范围、无偿献血者的权利、义务及采供血机构的设置管理和临床用血管理等都做了明确规定。《献血法》第十六条明确指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制定用血计划,遵循合理、科学

成分输血始于血浆和血浆制品

说到成分输血,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你知道成分输血是怎么来的吗?告诉你吧,成分输血始于二战期间的血浆应用——为英国采集血浆计划;成分输血的第一推手也正是白蛋白提取工艺的发明者、血浆工业的奠基人——爱德华·科恩(Edward J. Cohn)教授。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成分输血(Co

医院临床成分输血的现状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80年代成分输血占全部用血量的90%~100%。我国90年代初几个大中型城市,成分输血率只有19.1%。自颁布《献血法》以来,血液的管理趋于法制化,要求临床合理、科学的用血。同时,输血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我国输血事业的飞快发展,成分输血也得到了广泛开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调查与分析

[摘  要] 目的:通过临床用血分析,指导合理用血。大力推广成分输血。方法:对2000年至2004年我区医疗单位各科成分血使用率及成分输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几年来各医院全血用量大幅下降,成分血的用量达到99.3%,二级医院成分血使用率在2003年已达标,但机采血小板和冷沉淀

2000年至2006年我院临床输血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临床输血及血液成分的使用趋势。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至2006年全部住院患者的临床用血及全部临床供血资料并进行统计。结果:我院临床成分用血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手术用血呈逐年下降趋势,而非手术用血比例则呈上升趋势。结论: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合理、科学用血,

输血安全与成分输血

输血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的抢救,但输血也存在一定风险。随着现代输血事业的迅速发展,传统输血的观念和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输血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已进入成分输血时代。成分输血使输血治疗更加科学化,克服了过去输血副作用大、浪费多等缺点,提高了输血水平,是现代输血学的一个新突破。 

国外临床输血发展史

输血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用于临床是从Landsteiner于1900年发现红细胞ABO血型开始的,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在ABO血型发现后的半个世纪,输血虽有发展,但并不引人注目。近30多年来,由于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使之飞跃发展,现已成为医学科学中一个分支,人们称之为输血医学(trans

围手术期输血治疗的研究进展(一)

围手术期由于术前疾病本身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或手术操作引起失血,当出现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和(或)血液成分明显变化时,输血治疗十分重要,能挽救病人的生命或有利于病人术后恢复.尽管血液成分的安全性不断提高,围手术期输血仍然存在许多风险和不良反应.而且血液资源有限,血源短缺时有发生.如何提高输血安全性和选择

加强医院临床用血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

  随着输血医学的飞速发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情况监督力度的加大,临床用血规范化的程度显著增强,广大医务工作者对科学合理临床用血的认识有明显提高[1~3]。然而,传统的输血观念、严峻的输血风险对临床用血规范化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很不健全,需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将血液或血液的组成部分输给病人,以增加血量,升高血浆蛋白,从而改善循环,改变血液成分,提高血液带氧能力和增强抵抗力,这是现代医疗中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措施。  1 输血的历史及进展  1.1 输血的历史 人类进行输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西方医学史上最先进行输血实验的是法国的丹尼斯。166

血液病治疗的新理念:成分输血

 血液病是指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将血液或血液的组成部分输给病人,以增加血量,升高血浆蛋白,从而改善循环,改变血液成分,提高血液带氧能力和增强抵抗力,这是现代医疗中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措施。    1、输血的历史及进展  1、1 输血的

探讨临床如何科学节约合理用血

   血液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和动力,输血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是目前除了存在血源紧张外,输血所带来的潜在危害,如传播肝炎、艾滋病等感染性疾病[1],伴随输血的严重并发症如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细菌污染、过敏反应、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以及其他非特异事件的发生等,均显著增加了患者的死亡危

临床医生在输血风险控制方面的作用

       输血是临床治疗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输血有风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医疗事故问题,随着艾滋病的蔓延,输血风险现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合理用血、控制输血风险是临床医生不可忽视的问题,下面就临床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和个人的看法归属如

6425个单位红细胞输血分析

李海宏,董宪彤,马瑞芝 2006-8-4 1:14:02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5月 第5卷 第10期 关键词:红细胞;输血;分析 国外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成分输血,其中主要是红细胞输血,1988年国际红十字会统计,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成分输血率达到90%~100%,其中红细

安全输血概述(三)

8、新克—雅氏病:本病首先在英国发现的人脑海绵体病,经疯牛病病牛组织污染的食物传播给人。由于已在病人或病牛的淋巴组织和血液中发现其病原体,并在动物实验中证实其可经输血传播。所幸至今在人类尚无证据证明其可经输血传播。美国、加拿大和香港已发出禁令:在英国居留六个月以上者不能参加献血。英国、加拿大、葡萄牙

复温后的悬浮红细胞输血反应临床观察

[摘  要] 目的:观察复温后的悬浮红细胞输注的反应发生率。方法:把2 538袋悬浮红细胞分为未复温组和复温组。进行观察比较输注后的发生率,复温组是将悬浮红细胞在37 ℃恒温水浴箱中水浴5 min。结果:输血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及发热。输血反应发生率:未复温组6.96%,复温组3

输成分血有什么好处?

    输成分血有以下几点好处:    (1) 对病情需要选择,缺什么输什么,提高治疗效果。如:贫血输红细胞,粒细胞缺乏输粒细胞、血小板减少输浓缩血小板,烧伤患者输血浆等。    (2) 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高

谈医院如何防范输血风险

     输血是抢救患者和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本身又可以导致病原体的输血传播,成为传染病扩散的高危因素。目前的医学检测技术水平还不能完全避免输血后传染病的发生,一旦发生输血医疗纠纷,医院就有可能成为被告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赔偿。实际上这方面的纠纷也有医院

输血史话与变革

现代输血作为一项临床实用技术,成功的挽救了无数伤病员的生命,是医学史上重大事件之一。人们从对血液的早期认识,历经无数艰难探索,从鲁莽到文明,从经验到科学,至到现代输血新观念不断变革,经历了漫长阶段;了解其发展轨迹,吸取其间成败经验,将有助于推动输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一、漫长中求索&nbs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部颁标准](四)

成分输血指南一、    成分输血的定义血液由不同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将供血者血液的不同成分运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称为成分输血。二、成分输血的优点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各地应积极推广。三、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专题讲座(一)

输血是血液病的重要支持疗法,是多数血液病得以有效治疗的重要保障,在某些情况下,输血也是目前个别血液病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随着血液分离技术的进展,输血已从传统观念的输全血逐渐发展为成分输血,输血的应用范围也从原来的单纯替代治疗发展为包括干细胞移植等重要的治疗技术。全血输血输血的传统观念是输全血,随着现

输血反应的预防、诊断和处理(二)

    超溶血性输血反应    虽然这一反应的发生率很低,却是致命性的溶血反应,通常发生在患有血红蛋白疾病的患者身上(镰状红细胞病患者输血时发生率1%至19%),在其他疾病患者身上也可见到。如果患者在输血后血红蛋白浓度低于输血前,就应怀疑发生了过度溶血

临床输血指征(一)

成分输血指南一、 成分输血的定义    血液由不同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将供者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称为成分输血。二、 成分输血的优点    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

成分输血小课堂(一)

输血是血液病的重要支持疗法,是多数血液病得以有效治疗的重要保障,在某些情况下,输血也是目前个别血液病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随着血液分离技术的进展,输血已从传统观念的输全血逐渐发展为成分输血,输血的应用范围也从原来的单纯替代治疗发展为包括干细胞移植等重要的治疗技术。全血输血输血的传统观念是输全血,随着现

白细胞滤除血液制剂的临床应用

 现代输血学研究表明,血液中非治疗性成分如白细胞等是一种“污染物质”,同种异体输血后会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等。因此,血液及其成分去除白细胞对输血安全及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临床输血与检验(二)

  四、成分输血  输全血有时可能既达不到治疗的目的,又全引起某些副作用,而对血液也是一种浪费。例如患血小板减少的或粒细胞减少症,输全血很难达到提高血小板及白细胞数量的目的。如大量输血,又会因血容量的增加而增加心脏的负担。所经,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成分输血,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成分输血的优点

临床输血与临床输血检验学(二)

四、成分输血输全血有时可能既达不到治疗的目的,又全引起某些副作用,而对血液也是一种浪费。例如患血小板减少的或粒细胞减少症,输全血很难达到提高血小板及白细胞数量的目的。如大量输血,又会因血容量的增加而增加心脏的负担。所经,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成分输血,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成分输血的优点:①提高疗效

成分输血与血液制品

输血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开始在临床得到应用,始于1900年。但由于在认识和技术上的限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仅限于全血输注。随着对血液及其构成成分生理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在技术上也已经能够将各种血液成分分离出来,大约从50年代开始,输血医学逐步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成分输血时代。血液,是由血细胞成分和

英国急性输血反应调查和处理指南解读(二)

2. 9. 3. 2. 2 中度和重度过敏反应( IgA 缺乏症除外) 推荐17: 对于反复出现中重度过敏反应的患者( IgA 缺乏症患者除外) ,后续输血可选择:弱推荐17. 1 在配备有复苏设施的病区,在直接监控下输注标准血液成分; 可考虑预防性使用抗组胺药( 尽管其有效性的证

什么是交叉配血及成分输血?

将献血人的红细胞和血清分别与受血人的血清和红细胞混合,观察有无凝集反应,这一试验便称为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是确定能否输血的重要依据,两侧均不凝集可输血。若献血人红细胞与受血人血清(主侧)发生凝集应禁止输血;主侧不凝集,次测(献血人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凝集,必要时可少量、慢速输血。在血型鉴定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