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面对气候变化中国如何保证粮食安全?

在29日在京举办的“东盟+中日韩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区域”论坛上,农业部科教司处长李波表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平均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4800多万公顷,粮食损失约2000万吨,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元,气候变化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而据专家预测,未来气候变暖将使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加剧,特别是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情况更为严重,沙漠化趋势进一步加快,在长江中下游等水稻主产区,强降水事件频率将有所增加,洪涝灾害加重,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不容小觑。 面对这样的状况,中国如何增强抵御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粮食安全? 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处长罗明表示,气候变化导致的水资源短缺、病虫害加重和荒漠化加剧等自然灾害正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气候变化使得农业生产性不稳定性增加,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加强国际合作,开展气......阅读全文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全文如下: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减缓气候变化   二、适应气候变化   三、基础能力建设

专家详解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适应与减缓并重

  编者按 201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以下简称《战略》),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规划,对于提高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综合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气候变化及其适应行动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为了帮助各级部门和全社会多方面深入了解《战略

张正斌:建议国家重点支持长期定位试验

  近年来,气候变化成为世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长时间序列的样品和资料分析是研究气候变化的关键。建议国家重点支持长期定位试验,这将对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争取话语权、生物进化、生态环境变化、保障粮食安全研究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缺乏长期定位试验  难以在许多学科有领先优势  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变化、生

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国际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迄今为止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气候变化国际论坛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于4月24日在京举行,主题为“依靠科学技术应对气候变化”。这是中国政府迄今为止举办的一次规模最大的有关气候变化的国际论坛。联合国有关机构、国际组织以及有关国家代表、科学家和企业代表共6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

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解决方案

   “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农业领域一马当先。”10月16日,在南京举行的2016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主会场活动上,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马文森指出,要实现到2030年全球零饥饿的目标,就必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粮农组织预计到2050年,全球粮食产量需要增加约60%,才能满足全球近

杜祥琬: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科学性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环境和发展问题。应对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将对各国的能源资源战略产生直接影响,而且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战略性选择问题。尽管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已有大量科学依据,但仍然存在一些质疑和不确定性,而应对气候变化却必须有一个确定的战略,采取

杜祥琬: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发展的意义

会议执行主席丁一汇、杜祥琬、何建坤   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科学性   厘清对气候变化科学性的认识,有利于进一步取得科学共识,坚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取向。   首先是对气候变化科学认识的差异和共识。从对气候变化趋势的认知来看,尽管有些学者对变暖是不是主要趋势提出质疑,但从科学界已掌

用战略眼光认知气候安全问题

   高温、暴雨、干旱、雾-霾……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全球各地发生多起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警示人们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应对气候变化是攸关当前和长远利益的大事,全球各国的目光都聚焦于此,而我国则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2015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对气象部门作出重要

第380次香山科学会议研讨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及应对

  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应对已经被列为稳定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战略任务。出席日前在京举行的以“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为主题的第380次香山科学会议的专家指出,稳定和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和食物安全、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是未来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挑

高广生:面对气候变化,中国做了什么

全球变暖已经得到世界绝大多数科学家的证实,也就是说气候变化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上绝大部分人都认可的问题。对于中国来说,中国近两年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专家经过研究之后,认为气温升高了0.5~0.8摄氏度,这个温度比全球的情况要略高一点。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

未来全球农业至为重要的100个问题。

   1.前言  尽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全球粮食生产有显著的增长, 但当今社会需要面对的最重要挑战之一是,如何养活21世纪中叶全球即将达到的90亿人口。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又不明显增加粮价,基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对能源安全、地区饮食结构变迁的关注,以及到2015年全球贫穷和饥饿减半的千年目标,估计届

林而达:IPCC如何开展农业研究

   背景资料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IPCC)成立于1988年,是一个附属于联合国的跨政府组织,主要任务是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现状,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进行评估。由于IPCC的工作提高大家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推动了气候公约的谈

气候变化或致啤酒价格飙升,你还喝得起吗

   当你舒服地躺在家里喝着小酒,或在看球时摇旗呐喊地举杯庆贺时,何曾想过,手头的这瓶啤酒将成为你最后的奢侈?  近日,北京大学、中国农科院、清华大学、英国东英吉利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等国内外研究机构人员研究表明,随着气候变化导致的严重干旱和极端高温现象变得越来越频繁,预计大麦产量将大幅下降,以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系统影响项目启动

  中国农业科学院9月7日宣布启动“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系统的影响机理与适应机制研究”项目。科学家们将重点研究解决气候变化背景下水分、热量等资源要素时空变化对粮食生产系统的影响机理和适应机制,以及病虫害和旱灾等灾变过程、致灾成灾机理及适应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  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唐华俊

气候无常变化,农业精准预言

  当下,全球气候变化带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农作物又将受到怎样的影响?事实上,更为精准的评估方法应该被拓展到重要粮食作物预测中。  南京农业大学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教授朱艳领衔的科研团队,将农业信息学与作物栽培学相结合,发展基于模型的作物生长监测诊断和生产力预测预警技术,为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及智能

科学时报“问粮”系列报道之一:粮价冲击波

“超级风暴” 4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表示,世界范围内的食品价格上涨如同金融市场危机一样,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是国际社会首次将粮食危机与金融危机摆在同一个位置上并列。此前1月份,在这份与花旗、MMC保险公司、瑞士再保险、沃顿商学院危机中心

联合国倡导“气候智能型”农业

  在“全球农业、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会议”即将召开之际,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表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将使许多粮食已经严重短缺地区的农业生产力、稳定性和收入进一步下降,若要满足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全球农业产量还须在未来40年间增加70%。农业部门要在一个气候日益变暖的世界中养活日益增加的人口

粮农组织呼吁发展中国家发展"气候智能型"农业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在罗马发表了题为《“气候智能型”农业:有关粮食安全、适应和减缓问题的政策、规范和融资》的报告。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需要发展“气候智能型”农业,以应对日益变暖的世界并养活其日益增加的人口。   报告认为,气候变化将使许多粮食已严重短缺地区的农业生产力、稳定性和收入进一步下降。然

气候变化对华北平原作物产量影响研究取得进展

  位于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带的华北平原,自1970年代以来,粮食生产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南粮北调”的调入地,变成了“北粮南调”的输出地。以居于华北平原北部的河北省泊头市为例,粮食单产从1949年到2005年增产843%,达每公顷4784 公斤; 在位于华北平原南方的怀远,

我国发布首部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 提出三大目标

  中国政府18日在华沙气候大会上正式发布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华沙气候谈判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这是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战略规划,对提高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综合能力意义重大。   中国人口众多、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整体脆弱。气候变化已对中国的粮食

方修琦:全球变暖面面观

    方修琦 1962年生,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环境演变及其影响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之课题 “暖期气候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与人类适应研究”。出版有《全球变化》、《中国碳排放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古地理

全文:国新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全文如下: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202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目录前言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新时代中国国际发展合作(一)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文化根脉和精神源泉(二)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观(三)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政

《科学》杂志聚焦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我们想弄清全球变暖对农作物的影响……  我们正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气候变化。  侯瑞兴(音译)在一块块的冬麦田间曲折地前进着,最终驻足于悬挂着红外线加热器的横梁下。为了模拟气候变化,中国山东省禹城综合农业试验站每隔15米就会安置一盏灯,这些临时使用的设备可以将室温升高1

中国科协举办“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报告会

“气候变化科学争论和质疑的焦点在哪里?转基因技术将来能否培养出带有6条腿的西瓜,应该如何消除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不理解和畏惧心理?”这些是5月17日中国科协学术报告会上的精彩内容。在这次主题为“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的报告会上,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史

中英首届粮食安全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英两国首届粮食安全联合研讨会于2010年3月7日至11日在北京香山金源商旅中心酒店举办。   在相对沉寂了数十年后,粮食安全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本届研讨会上,各行各业的民意领袖汇聚一堂,出谋划策。气候变化、土地用途改变很可能使粮食生产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若养活世界将近90亿人口,这些策略

“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的检测与分析技术研究”通过验收

  5月16日,由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葛全胜研究员主持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全球环境变化应对技术研究与示范”第十一课题“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的检测与分析技术研究”验收会议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召开。验收专家组由11名专家组成,国家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国务院参事刘燕华研究员,国家自然科

气候变化的影响

  据世界气象组织宣布,1998年至2007年是有记载以来最暖和的十年。没有人知道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多大程度上才能算是“安全”,但我们却清楚知道全球气候变化为人类及生态系统带来的灾难:极端天气、冰川消融、永久冻土层融化、珊瑚礁死亡、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旱涝灾害增加、致命热浪等等。现在,不再是科学

吕植: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主要是人为导致

  著名生态保护专家,曾被称为世界上和大熊猫最亲近的人。自1985—1993年,吕植深入山林,对熊猫进行了八年的系统野外研究工作,她所参加撰写的《秦岭大熊猫的自然庇护所》,获1990年全国第五届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秦岭大熊猫生态学研究》,获1991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她在《生

吕植:第六次物种灭绝是人为导致

生态保护专家吕植野外考察。  著名生态保护专家吕植,曾被称为世界上和大熊猫最亲近的人。自1985-1993年,吕植深入山林,对熊猫进行了八年的系统野外研究工作,她所参加撰写的《秦岭大熊猫的自然庇护所》,获1990年全国第五届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秦岭大熊猫生态学研

是生存,还是繁荣? 《柳叶刀》报告呼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如果全球不采取任何行动,任由高碳排放和气候变化以目前的速度继续发展,那么2019年出生的孩子在71岁生日时,将面对一个比工业化前平均温度高4℃的世界,这将威胁他们人生各个阶段的生命健康。”  近日,《柳叶刀2030倒计时:2019年度健康与气候变化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京首发。《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