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糖丸之父”顾方舟: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他是协和医学院的顾方舟,是医科院的顾方舟,是国家的顾方舟,是人类的顾方舟。他的功劳和成就,确实可谓功在当代,泽被子孙。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评价顾方舟 病毒学家顾方舟走了,1月2日3时35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他走后,人们试图在儿时记忆里搜索脊灰糖丸的味道,然后给予他“谢谢您,那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糖丸”、“可能是小时候最甜的回忆”的评价。 在《一生一事:顾方舟口述史》书中,顾方舟将自己的人生概括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他研制的脊灰糖丸活疫苗,使中国于2000年实现了无脊灰状态,这意味着千百万儿童远离了小儿麻痹症。 该书作者范瑞婷还记得,顾方舟在访谈中曾对她讲,此生他为国家做了一点事,找了个好老伴,“这一辈子没什么遗憾了。” 奋斗几十载 中国“无脊灰状态” 顾方舟是在熟睡中走的,“很安详”。 治丧小组负责人之一张蓓回忆,2日凌晨,窗外风很大,他的家人曾为他盖被。3时35分......阅读全文

“糖丸之父”顾方舟: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他是协和医学院的顾方舟,是医科院的顾方舟,是国家的顾方舟,是人类的顾方舟。他的功劳和成就,确实可谓功在当代,泽被子孙。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评价顾方舟  病毒学家顾方舟走了,1月2日3时35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他走后,人们试图在儿时记忆里搜索脊灰糖丸的味

发明“糖丸”的病毒学专家顾方舟走了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了解到,2019年1月2日3时35分,研制疫苗消灭我国小儿麻痹症的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校长、一级教授顾方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消息,顾方舟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

“人民科学家”顾方舟护佑万千儿童远离小儿麻痹症

   一粒小小的糖丸,承载的是很多人童年里的甜蜜记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粒糖丸里包裹着的,是一位“糖丸爷爷”为抗击脊髓灰质炎而无私奉献的艰辛故事。  2000年,“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在原卫生部举行,已经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当顾方舟1957年开始脊髓灰质炎研

病毒学专家、“脊灰”疫苗研制者顾方舟去世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校长、一级教授顾方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1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顾方舟是我国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1926年出生,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1955年毕业于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

追思顾方舟:守护中国脊梁

  顾方舟教授于1926年6月16日出生,浙江宁波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校长,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家。  1月6日,北京云迷雾锁、寒风侵肌,我国病毒学家、“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顾方舟先生缅怀会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举行。顾方舟于1月2日逝世,享年92岁。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中国科

糖丸背后的真故事 只有科学,没有悲情

   被网友们亲切称为“糖丸爷爷”的顾方舟去世了,许多媒体纷纷写文章纪念。对于顾方舟团队在研制糖丸临床检验阶段的故事,很多媒体有如下描述: 1961年,顾方舟向周恩来总理汇报  “为了孩子,他选择豁出去!历尽千辛万苦,第一批脊髓灰质炎疫苗终于生产出来并在猴子身上实验成功!但问题来了,在猴子

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开肿瘤细胞代谢异常之谜

  肿瘤细胞依赖糖酵解进行代谢,但是什么导致了糖酵解的发生?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帮助解开了肿瘤异常生长代谢之谜。  张宏冰教授率领的以博士研究生孙倩为主力的研究小组取得的这一重要研究成果,本周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研究发现,异

他用“一粒糖丸”让中国儿童远离小儿麻痹症

  【他是谁】  他,不顾个人得失,为在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坚定选择自主灭活疫苗研制,护佑中国儿童远离小儿麻痹症。  他,面对疫苗未知风险,自己服用疫苗后,又瞒着妻子,给刚满月的儿子喂下了尚在研发期的疫苗。  他是“糖丸爷爷”,是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科技攻关的先驱者,“人民科学家”国

北京协和医学院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

12月26日,北京协和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式揭牌,标志着该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开启了新的篇章。该院校长王辰院士宣读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决定、领导班子任职决定、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委员会的决定。新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由该院校党委书记、副院校长姚建红兼任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兼职教授王韶兴

复旦大学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发现富营养促肿瘤机制

  富营养提升肿瘤、心血管和糖尿病三大复杂疾病的发病率,但其中的分子机理未得到有效阐明。近日,一项由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徐薇、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教授赵世民团队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员刘德培团队合作完成的研究为相关机理的阐明提供了线索。  9月6日,相关研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