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关于外泌体的肿瘤应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是由多种活细胞通过内吞-融合-外排等一系列生物学机制而形成的,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的纳米级微小囊泡。其最早是在1983年由Johnstone RM等研究羊成熟网织红细胞过程中囊泡的形成时发现,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都可以被一些细胞以胞吐的方式所释放,如:免疫细胞、干细胞、肿瘤细胞,且广泛分布于外周血、尿液、唾液、腹水、乳汁、脑脊液等多种体液中。外泌体含有大量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质、核酸、脂质、病毒和朊病毒等。这些成分在肿瘤微环境内相互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学特性 外泌体的密度为1.13~1.21g/mL,直径约为30~100nm,在电镜下观察常呈杯型或双凹碟型,在人体体液中常呈球型。通常采用超速离心法、过滤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色谱法、免疫磁珠法、聚乙二醇沉淀法等方法提取得到外泌体。外泌体含有大量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质、核酸、脂质、病毒和朊病毒等。外泌体中脂质成分主要包括胆固醇、鞘磷脂、卵磷......阅读全文

肿瘤外泌体的作用与机制最新研究进展

  外泌体(exosome)是由大多数类型细胞分泌的微小膜囊泡,最早是指多囊泡胞内体(multivesicular endosome, MVE)的细胞区室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基质中的一种直径约30~120nm 的膜囊泡,现特指直径为30~100nm的膜囊泡。  外泌体的第一次发现是在将近40

云序Mol Cancer成果教您如何写出外泌体的10分文章

  文章导读   2020年3月20日,云序客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田聆教授课题组在高分期刊Moleular Cancer杂志(影响因子10.679)发表了关于外泌体在胰腺癌肿瘤再生长中的研究。肿瘤再生长是放射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以往的研究表明,死亡的肿瘤细胞通过促进残留的肿瘤再生细胞(T

Mol Cancer成果教您如何写出外泌体的10分文章

  2020年3月20日,云序客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田聆教授课题组在高分期刊Moleular Cancer杂志(影响因子10.679)发表了关于外泌体在胰腺癌肿瘤再生长中的研究。肿瘤再生长是放射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以往的研究表明,死亡的肿瘤细胞通过促进残留的肿瘤再生细胞(TrCs)的增殖,

当肿瘤遇上外泌体,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迄今为止,化疗仍是癌症治疗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有研究认为,一些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时候,还会促进癌细胞的转移,在这个过程中,外泌体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Ioanna Keklikoglou和Michele De Palma等在国际知名杂志《Nature Cell Bi

当肿瘤遇上外泌体,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迄今为止,化疗仍是癌症治疗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有研究认为,一些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时候,还会促进癌细胞的转移,在这个过程中,外泌体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Ioanna Keklikoglou和Michele De Palma等在国际知名杂志《Nature Cell Bi

当肿瘤遇上外泌体,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迄今为止,化疗仍是癌症治疗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有研究认为,一些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时候,还会促进癌细胞的转移,在这个过程中,外泌体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Ioanna Keklikoglou和Michele De Palma等在国际知名杂志《Nature Cell

关于外泌体目前最火热的研发方向深度解读

刚登 nature 又上 science,外泌体为啥这么火 近几年外泌体研发持续升温,全球科研大咖纷纷扎堆此领域,有关外泌体载药、诊断、免疫疗法等方向的文章陆续发表在Science、Nature等各大顶级期刊上,外泌体已成为生命科学/基础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图自网络 外泌体是由哺

肺癌治疗新思维:靶向肿瘤衍生外泌体免疫治疗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癌症之一,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癌的两种组织学亚型为NSCLC和SCLC,其中NSCLC包含80%以上的肺癌,如腺癌,鳞状细胞癌和大细胞癌。外泌体是起源于大多数细胞的小囊泡,广泛分布于生物体液,如唾液,血浆,尿液和母乳中。外泌体能够通过转移其内含物,如RNA(mRNA和非

一文了解外泌体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所有肺癌类型的85%以上,死亡率高达80%~90%。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筛查方法,70%肺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16%~18%。因此,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至关重要。

一文了解肿瘤转移与外泌体

  肿瘤转移是癌症致死的首要原因。长久以来,对肿瘤转移机理的研究一直聚焦于肿瘤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在近年来,由于外泌体被发现可以作为包括肿瘤在内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一种新方式,肿瘤转移研究领域再度变得火热起来。我所(肿瘤转移的预警和预防研究所)以谢晓东博士为首的外泌体研究小组一直致力于研究肿瘤转

RNA 激活肺泡上皮TLR3招募嗜中性粒细胞促进肺预转移形成

  肿瘤外泌体RNA通过激活肺泡上皮TLR3招募嗜中性粒细胞促进肺预转移微环境形成   研究背景   1889年,Stephen Paget通过对大量肿瘤的解剖学研究发现,特定的肿瘤细胞总是倾向于转移到特定的组织器官。假说认为肿瘤细胞只能在适宜的组织器官环境中才能形成转移灶。尽管该发现意义重

已找到反制办法!消除多种肿瘤对PD-L1抑制剂的耐药性

  最近,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Robert Blelloch教授团队发现,肿瘤分泌的外泌体可能进入肿瘤引流淋巴结和脾脏中,抑制免疫细胞。他们还发现,抑制肿瘤外泌体的形成和释放,能消除多种肿瘤对PD-L1抑制剂的耐药性,并让免疫系统形成对该肿瘤的长期免疫记忆,使其充当了肿瘤疫苗。  此外,该研究还指出

肿瘤外泌体RNA通过激活肺泡上皮TLR3招募嗜中性粒细胞

  研究背景   1889年,Stephen Paget通过对大量肿瘤的解剖学研究发现,特定的肿瘤细胞总是倾向于转移到特定的组织器官。假说认为肿瘤细胞只能在适宜的组织器官环境中才能形成转移灶。尽管该发现意义重大,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却直到2015年才最终得到解答。Nature杂志在2015年在线刊登

RNA通过激活肺泡上皮TLR3嗜中性粒细胞肺预转移微环形成

  研究背景   1889年,Stephen Paget通过对大量肿瘤的解剖学研究发现,特定的肿瘤细胞总是倾向于转移到特定的组织器官。假说认为肿瘤细胞只能在适宜的组织器官环境中才能形成转移灶。尽管该发现意义重大,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却直到2015年才最终得到解答。Nature杂志在2015年在线刊登

《Cell》:PD-1靶点的境外战场-肿瘤外泌体与免疫治疗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成为一种革命性癌症免疫治疗方法,然而该疗法只对10-30%患者有效果。为了探索背后的机理,来自旧金山加州大学Robert Blelloch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颠覆当前癌症免疫治疗理论的答案,并发表在2019年4月4日Cell上。  Robert Blelloch认为

肿瘤诊断与治疗的突破点 外泌体研究进展

  外泌体是细胞经过"内吞-融合-外排"等一系列调控过程而形成的细胞外纳米级小囊泡。外泌体可以携带蛋白,运送RNA,在细胞间物质和信息转导中起重要作用。外泌体可能通过调控免疫功能,促进肿瘤血管新生和肿瘤转移,以及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等途径,影响肿瘤的进展。外泌体可应用于肿瘤的诊断。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关

外泌体与肿瘤细胞转移及恶化的关联

  肿瘤的形成和恶化过程不仅与肿瘤细胞彼此间的相互作用有关,还和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所构成微环境的相互作用有关。例如,从很早开始科学家们就观察,在很多的肿瘤组织中浸润着正常的免疫细胞,而临床认为慢性炎症会增加产生肿瘤的风险。此外,有报告显示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等细胞构成的肿瘤微环境,有助于肿瘤细胞的增

剪接体靶向治疗诱发三阴性乳腺癌的抗病毒免疫反应

  Cell |   肿瘤转录组中有不受调控的RNA剪接的迹象,例如内含子的异常保留、典型和选择性剪接的变异【1】。很多肿瘤的特性可导致这种失调,包括实体瘤和血液恶性肿瘤中RNA剪接因子的反复突变。非剪接体相关的致癌变异,如转录因子MYC的过度活化也可导致剪接失调,导致癌症细胞对剪接体高度

紫杉醇等化疗药物会促进癌细胞产生“邪恶”外泌体!

  现在的肿瘤治疗里,化疗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术后的辅助化疗还是术前的新辅助化疗,都为我们战胜肿瘤出了一份力。  然而,一些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还会促进癌细胞的转移。比如17年的时候,George Karagiannis等发现,紫杉醇会增加肿瘤转移微环境而促进乳腺癌转移[1]。一

外泌体的前世今生与肿瘤诊断治疗

  1983年华盛顿大学的CLIFFORD HARDING在JCB发表文章,使用电镜发现了微囊体。1985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生物化学系的BIN-TAO PAN,利用电镜发现了类似的现象,结果也发表在JCB。两年后,麦吉尔大学的实验室在JBC的文章,使用了EXOSOMES(外泌体)。  外泌体最早认为

肿瘤无创诊断技术在癌症检测中应用

  肿瘤无创诊断技术即液体活检(liquid biopsies)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攻克肿瘤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2015年液体活检技术被MIT科技综述杂志(MIT Technology Review)评为年度十大突破技术之一;2017年6月,世界经济论坛与《科学美国人》杂志的专家委员会联合选出的

肿瘤外泌体RNA通过激活肺泡上皮TLR3招募嗜中性...(二)

2. TLR3缺失降低嗜中性粒细胞招募至肺组织由于BMDCs会被招募到转移器官中形成转移微环境。因此,研究人员还对肺的Tlr3以及野生型进行了细胞组分观察。结果发现,野生型细胞组分与Tlr3细胞组分相差甚大。野生型细胞中,CD11b+ 骨髓细胞在预转移的肺中显著扩散,CD45+ CD11b+ L

单个外泌体表型分析技术助力肿瘤研究

单个外泌体表型分析是将免疫学与光学完美结合的一种新技术[1]。该技术首先利用免疫识别将特定的外泌体进行捕获分离,然后再对目标外泌体的表面标志物及内容物(如携带的蛋白质、RNA、DNA及细胞因子)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更加全面地反映外泌体的特性。借助单个外泌体表型分析技术,肿瘤学家可以更加深入的分析肿瘤相

DNA倍体异质性分析

肿瘤原发灶DNA倍体异质性分析-同质体肿瘤 肿瘤原发灶DNA倍体异质性分析-异质体肿瘤 肿瘤原发灶DNA倍体异质性分析的临床意义 肿瘤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DNA倍体异质性分析 肿瘤原发灶和癌旁组织细胞DNA倍体异质性分析

DNA倍体异质性分析

肿瘤原发灶DNA倍体异质性分析-同质体肿瘤 肿瘤原发灶DNA倍体异质性分析-异质体肿瘤 肿瘤原发灶DNA倍体异质性分析的临床意义 肿瘤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DNA倍体异质性分析 肿瘤原发灶和癌旁组织细胞DNA倍体异质性分析

云序Mol Cancer成果教您如何写出外泌体的10分文章(一)

文章导读2020年3月20日,云序客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田聆教授课题组在高分期刊Moleular Cancer杂志(影响因子10.679)发表了关于外泌体在胰腺癌肿瘤再生长中的研究。肿瘤再生长是放射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以往的研究表明,死亡的肿瘤细胞通过促进残留的肿瘤再生细胞(TrCs)的增

肿瘤无创诊断技术在癌症检测中应用

 肿瘤无创诊断技术即液体活检(liquid biopsies)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攻克肿瘤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2015年液体活检技术被MIT科技综述杂志(MIT Technology Review)评为年度十大突破技术之一;2017年6月,世界经济论坛与《科学美国人》杂志的专家委员会联

外泌体速通手册

01 应用 鉴于外泌体介导的疾病发病机制的证据越来越多,至少有四种策略可用于影响外泌体驱动的疾病,涉及抑制外泌体功能的各个方面。这些策略包括它们的产生,释放,细胞摄取或靶向促发疾病的特定外泌体组分。抑制外泌体介导的发病机制在癌症中具有原型相关性,其中外泌体与肿瘤发生和肿瘤相关病理学的许多方面密切相关

液体活检急速升温,检测新秀不可忽视!

  作为体外诊断的一个分支,液体活检是指一种非侵入式的血液测试,能监测肿瘤或转移灶释放到血液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和循环肿瘤DNA(ctDNA)碎片,是检测肿瘤和癌症、辅助治疗的突破性技术,目前已逐步进入临床,国内最新进展是药监局批复格诺生物的肺癌CTC 试剂盒,带动行业进入应用。  液体活检的优

一管血检测8种癌症 液态活检助力反映肿瘤基因图谱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科研人员1月18日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报道了一种名叫“CancerSEEK”的癌症早期筛查新方法,只需要从检测对象体内抽取一管血,便可检测出8种癌症。这一消息迅速“刷屏”,包括新浪医药在内的广大媒体纷纷转发。  首先得说,“CancerSEEK”作为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