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点赞中国这项全球领先技术不能不提那惊心动魄的试验

58岁的郑代雨穿着由铜丝制成的屏蔽服进入等电位,连弯腰都很困难。他任由高压电靠近自己。因为电流的通过,郑代雨的头发都呈竖立的状态,鼻尖也出现了放电现象。现场的人们,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与此同时,电压还在不断地提升,90万伏,100万伏,110万伏……一直到试验结束,郑代雨也安然无恙,试验成功了! 这是1984年8月2日,在武汉高压研究所的高压试验场内进行的我国特高压首次人体带电试验。在上世纪80年代,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在探索试验特高压输电技术,没有成熟的经验方法可以借鉴,这次试验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试验不但在世界电力史上创造了新纪录,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工作。2009年1月,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和建设的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建成投运,成为世界首个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 目前,国家电网已累计建成“八交十直”特高压工程,在建“四交一直”特高压工程。拥有世界上首套特高压......阅读全文

点赞中国这项全球领先技术 不能不提那惊心动魄的试验

  58岁的郑代雨穿着由铜丝制成的屏蔽服进入等电位,连弯腰都很困难。他任由高压电靠近自己。因为电流的通过,郑代雨的头发都呈竖立的状态,鼻尖也出现了放电现象。现场的人们,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与此同时,电压还在不断地提升,90万伏,100万伏,110万伏……一直到试验结束,郑代雨也安然无恙,试验成功了

郑人高义,树木树人——活跃的“80后”郑树教授近年活动小传

  郑树教授简介:  郑树,肿瘤学专家。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浙江医科大学校长,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历任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全国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中华医学会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大肠癌外科医生协会副主席等职。2005年入选美国外科学

郑南峰的“纳米”人生

   “就像许多前辈说过的那样,做科研,一要能上书架,二要能上货架,两条腿走路,这是我一直以来的科研理想。”  37岁的厦门大学教授郑南峰快人快语,眼神中有着闽南人的务实和机敏。  29岁获得美国化学会无机杰出青年科学家奖,30岁回国任教授,32岁获“杰青”资助,33岁成为“长江学者”……在科学界,

郑健:名医良师,毕生所求

郑健  一个偶然的事件让郑健走入了崇高的医学殿堂,外科医师是他一直追求的梦想。而服从组织安排,他却成为了一名中医儿科医师。如今在儿科工作近四十年,他始终无怨无悔。  郑健曾任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院长、书记等职务。但他认为,儿科医生才是他的“底色

科学家发现雨味来源

  在生活中让人最舒心的气味名单上,刚下的雨水可能处于前几位——或许会在新生婴儿之后,而在巧克力棒之前。雨闻起来如此舒心,其标志性的气味甚至还有一个别名:潮土油。  现在,科学家已经利用高速相机捕捉到一种奇怪的效应,它可以解释为何雨闻起来如此令人身心愉悦。科学家可以看到雨滴表面出现了一层细小颗粒,《

半年的雨12天下完

图片来源:CHETAN VLAD/ PEXELS  有些天是干燥的,有些天是潮湿的。还有一些天是非常潮湿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地球上任何一个特定地方每年平均有一半的降水在12天内“到来”。  为了进行分析,研究人员查看了1999年至2014年全球185个地点收集的日降雨量数据。16年时间足够长,研究人

雨淋报警阀调试步骤

  1.首先关闭供水信号蝶阀和系统侧的信号蝶阀,关闭监控室供水15球阀;然后打开雨淋报警阀下面的25排水球阀,放净阀腔余水。(排水一定要彻底,否则会导致雨淋报警阀无法复位。)   2.拉下红色紧急启动盒盖,打开盒内的15球阀,排空监控室阀腔内的水,注意先不要关闭球阀;用扳手逆时针旋转复位杆至不

郑强教授严正声明!

  8月24日,浙江大学教授、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通过微信公众号“郑强教授”发布严正声明:近期,包括好看视频、西瓜视频、哔哩哔哩、小红书、虎扑、知乎、百家号、网易新闻、新浪微博、抖音、快手、今日头条、微信平台(公众号,视频号)、腾讯视频、腾讯微视、优酷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未经我本人同意,擅自复制、发

郑加生:“微创消融”化肿瘤

  日前,记者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肿瘤微创介入治疗中心见到中心主任郑加生时,他刚下手术台还有些兴奋,“刚才是为一位早期肝癌患者做的微创消融手术,局部麻醉患者很清醒,从开始定位、穿刺、监控、消融、评估到结束,只用了半个小时,做完后患者是走回病房的,明天就能出院了”。   郑加生和团队去年全年

郑绍辉:科研就是突破极限

郑绍辉  原本是一名与核共舞的工程师,却还是抵挡不住化学的诱惑,放下工作重归校园;原本想要在国外科研机构找一份惬意的工作,却还是不能放弃对故土的留恋,十三年后毅然回到国内从头再来。这就是西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部教授郑绍辉的前半生。  “真正工作多年,才越发感到搞科研的可贵;真正出国多年,才越发感受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