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氟喹诺酮的药物历史的介绍

1974年合成第二代喹诺酮类代表药吡哌酸(pipemidic Acid),对G-杆菌的作用也包括了部分绿脓杆菌,抗菌活性较前者提高,口服少量吸收,但可达到有效尿药浓度,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因此用于尿路和肠道感染。 1979年合成第三代喹诺酮药:诺氟沙星(Norfloxacin氟哌酸)。它是4-Quinolone结构改造衍生物,在6位上加上一个氟(F)后,增加了脂溶性,增强了对组织细胞的穿透力,因而吸收好,组织浓度高,半衰期长,更大大增加了抗菌谱和杀菌效果。构效关系的研究进一步展开,新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如雨后春笋,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氟喹诺酮类对G-杆菌,包括绿脓杆菌均有良好抗菌作用,对G+球菌也具一定抗菌活性,尤其对耐药G-杆菌,仍可呈现敏感。......阅读全文

氟喹诺酮的药物历史的介绍

  1974年合成第二代喹诺酮类代表药吡哌酸(pipemidic Acid),对G-杆菌的作用也包括了部分绿脓杆菌,抗菌活性较前者提高,口服少量吸收,但可达到有效尿药浓度,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因此用于尿路和肠道感染。  1979年合成第三代喹诺酮药:诺氟沙星(Norfloxacin氟哌酸)。它是4-Q

氟喹诺酮的药物作用介绍

  在氟喹诺酮类较广泛使用的品种中,对绿脓杆菌作用较强的为环丙氟哌酸,MIC90为1 mg.L-1,其次为氟嗪酸MIC90为2 mg.L-1。氟哌酸抗绿脓杆菌MIC90虽为2 mg.L-1,但其吸收差,血药浓度低,不能有效控制感染,故环丙氟派酸为应用较好品种。氟嗪酸对一般阴性杆菌的作用与环丙氟哌酸相

氟喹诺酮的药物简介

  由于该类药物中均具有喹诺酮的基本结构,故由此而命名。本类药物按其发明先后、结构及抗菌谱的不同,分为一、二、三代、四代。  自1962年合成第一个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Nalidixic Acid)为第一代,只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克雷白杆菌等少数G-杆菌有效,口服吸收差,副作用多,仅用于敏感菌所致

简述氟喹诺酮的药物特点

  ① 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尤其对G-杆菌的抗菌活性高,包括对许多耐药菌株如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  ② 耐药发生率低,目前已有质粒介导的耐药性发生;  ③ 体内分布广,组织浓度高,可达有效抑菌或杀菌浓度;  ④ 大多数系口服制剂,亦有注射剂,半衰期较长,用药次数少,使用方

氟喹诺酮的临床应用介绍

  临床上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有诺氟沙星、培氟沙星(Pefloxacin甲氟哌酸)、依诺沙星(Enoxacin氟啶酸)、氧氟沙星(Ofloxacin氟嗪酸)和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环丙氟哌酸)。近几年,又不断研制并上市多氟化喹诺酮类新品种。如洛美沙星(Lomefloxacin)、氟罗

关于氟喹诺酮的不良应用介绍

  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和不良反应也相继发生。新上市氟喹诺酮类如替马沙星(Temafloxacin)1992年在英国上市仅15周后,因发现有过敏、溢血、肾衰等不良反应而停用。故亦不是脂溶性越高,半衰期越长就越好,还应从药动学及临床利弊综合考虑。本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  1、中枢神

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实验方法

氟喹诺酮类药物喹诺酮药物的一个重要的亚组,主要有以下四种: Ofloxacin氧氟沙星:C18H20FN3O4, M r =361.1; Norfloxacin诺氟沙星:C16H18FN3O3, M r =319.1; Ciprofloxacin环丙沙星:C17H18FN3O3, M r =331.

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实验方法

  氟喹诺酮类药物   喹诺酮药物的一个重要的亚组,主要有以下四种: Ofloxacin氧氟沙星:C18H20FN3O4, M r =361.1; Norfloxacin诺氟沙星:C16H18FN3O3, M r =319.1; Ciprofloxacin环丙沙星:C17H18FN3O3, M r

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实验方法

  氟喹诺酮类药物   喹诺酮药物的一个重要的亚组,主要有以下四种: Ofloxacin氧氟沙星:C18H20FN3O4, M r =361.1; Norfloxacin诺氟沙星:C16H18FN3O3, M r =319.1; Ciprofloxacin环丙沙星:C17H18FN3O3, M r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抗菌药物,也是一类较新的合成抗菌药。但由于氟喹诺酮类药物近年来大量的应用使得药物不良反应日益突出,在治愈和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给患者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以至危及人们的生命。为此,本文就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以及合理使用做一综述,以加强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