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解析氢能与储氢技术的发展前景

近日,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和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联合发布的《2018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球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175.4GW,年增长率3.9%。我国储能项目累计装机28.9吉瓦,同比增长19%,增速是全球的5倍左右,其中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为389.8MW,同比增长45%,而氢储能的发展具有潜在的后发优势,氢燃料电池技术被认为是利用氢能解决未来人类能源危机的终极方案。.图片来源于网络 氢能是21世纪“终极能源” 氢(H),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一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氢能是指氢和氧进行化学反应释放出的化学能,是一种清洁的二次能源,具有能量密度大、燃烧热值高、来源广、可储存、可再生、可电可燃、零污染、零碳排等优点,有助于解决能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 据世界氢能协会预计,到2050年全球环境20%的二氧化碳的减排要靠氢气来完成;氢能将创造3000万就业......阅读全文

聚焦氢能燃料电池技术

  近日,主题为“氢能燃料电池技术”的西苑沙龙会议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对氢能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应用前景、技术瓶颈以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讨,对我国氢能燃料电池技术在关键技术、示范和产业化应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间存在的差距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未来发展目标和技术路线,同时,针对我国燃料电池技术

十三五规划:氢燃料电池或迎来发展机遇

  “氢能是多能源传输和融合交互的纽带,是未来清洁低碳能源系统的核心之一。氢能燃料电池技术正成为全球能源技术革命的重要方向和各国未来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燃料电池分论坛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如是说。图片来源于网络  《 “十三五”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发展规划

固态储氢材料成果丰硕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能源安全和碳排放两大挑战,必须调整当前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的能源结构,向着低碳、清洁、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将氢能纳入到我国整个能源体系中,有助于改善我国的高碳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其应用不仅是备受关注的燃料电池汽车,还应包括氢能发电、工业应用及其建筑应用等。  国家有色金属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是纯电动车与燃料电池车共存

我国的纯电动车在世界范围内,不论是市场还是技术都处于位置,且从能源战略转型和交通合理性等方面来看,坚持以纯电动为发展重点是符合国情的正确选择——纯电动车与燃料电池车的关系,有可能的是两者共存。近,据新华社消息,总理在访日期间前往北海道,参观了丰田的氢燃料电池车“Mirai”。总理询问了Mirai的续

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驶入快车道

   科技部部长万钢近日有关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讲话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他在题为“未来出行——氢燃料电池及智能车辆技术”国际研讨会上表示,氢能燃料电池目前在寿命、可靠性、使用性能上基本达到车辆使用要求,中国已初步掌握了相关核心技术,基本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未来要加

燃料电池概念或入爆发前夜 产业发展势头超预期

  一直被视为新能源终极解决方案的燃料电池可能比预想的要早地进入产业化。从技术视角来看,近两年燃料电池技术突破很快,实现了技术的稳定性;从全球产业环境看,国际燃料电池厂商盈利大幅提升、丰田等知名企业将在2015年量产燃料电池车;现在,我国优秀的企业也进入了该产业链的供应体系。  业内人士预计,目前主

“科技冬奥”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科发资〔2017〕152号)等

国内首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下线

  8月25日,河北省张家口市的亿华通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基地,一台出厂编号尾号为001的量产发动机从生产线上稳稳下线,它是我国首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至此,我国首条自动化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大批量生产线正式投产。从技术探索到示范推广,再到真正走向市场,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历经十余年,终于进入商业化阶段。 

中国氢能联盟提出绿氢标准 相关专家怎么看

   氢能的燃烧产物是水,因其环境友好性被誉为“终极能源”。氢的制取、储存、运输、应用技术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但目前人类主要将氢气作为工业原料来使用,而并非主要能源来源。  近日,中国氢能联盟提出的《低碳氢、清洁氢与可再生能源氢的标准与评价》(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对标欧洲依托天然

“氢”风吹出“绿”产业

  “氢能周”期间,佛山举办了第一届中国(佛山)绿色技术及产品推介会暨第二届中国(佛山)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及产品推介会,吸引了200多家企业参展。  11月6日,2018绿色生产与消费交流会暨第二届氢能周系列活动在广东佛山市南海区拉开帷幕。  以“绿色发展 氢创未来”为主题的“氢能周”,从11月

全球燃料电池加快产业进程 迎来四大发展趋势

  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迅速,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急需寻找到一种可以代替能源又环境污染小的经济发展方式。燃料电池行业便应运而生,早在50世纪年代50年代初,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由于其可以作为大规模民用发电装置的前景而引起了世界范围的重视。其它种类

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科研不能跟着“利”字走

   翻开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的简历,这位汽车动力研究的领军人物似乎很顺利,每一步都踩在点上。然而面对记者,他却先谈起了科研生涯中的挫折。  “在遭遇挑战中不断解决问题,是做研究本来的样子。”欧阳明高说,科研人员想要做出点东西,就要有攻坚克难的准备。图片来源于网络  困难有时是科研的良师益友  199

杨裕生:获取氢能并不那么“轻巧”

杨裕生  今年以来,随着国家及地方对氢能源支持力度的加大,氢能产业的发展前景备受期待,“氢能是终极能源”的声音也在多个场合听到。不过,在笔者看来,氢能的获取,有限度、有难度,并不是那么“轻巧”。科研人员应该在这方面多做些实事求是的分析,而不要炒作和鼓噪,以免误导公众。  原料氢气是不少  但不是规模

填补空白!中国首台500千瓦级船用燃料电池系统诞生

  12月3日,在上海举行的第20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上,中国船舶第七一二研究所(以下简称七一二所)发布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首台500千瓦级船用燃料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为助推我国绿色船舶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据悉,七一二所研制的船用氢燃料电池系统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振动噪声低、零排放无污染等优势,

制氢加氢“子母站”建设规划浅析

  当前,我国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效的压力进一步扩大,能源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氢能源具有无污染、零排放、噪声低、可持续、只生成水的特殊优势,被认为是21世纪重要的二次能源,成为各国能源战略转移和研究的重点。加氢站是氢能供应的重要保障。总体而言,加氢站建设将

制氢加氢“子母站”建设规划浅析

  当前,我国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效的压力进一步扩大,能源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氢能源具有无污染、零排放、噪声低、可持续、只生成水的特殊优势,被认为是21世纪重要的二次能源,成为各国能源战略转移和研究的重点。加氢站是氢能供应的重要保障。总体而言,加氢站建设将

浙江大学研制成功 世界最大固定储氢罐 服务科技奥运

连日来,北京街头运行的氢燃料示范车正向国内外友人展示着“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风采。为这些高科技示范车“充气”的是一个世界最大的储氢罐——五立方米固定式高压储氢罐。这个科技含量高的储氢罐并非由外国人研发出来,而是浙江大学郑津洋教授带领课题组研制成功。 氢能被公认为新世纪重要的二次能源,氢燃料电池和

“氢潮”而来,我们应如何对待?

   “这两年,氢能在我国掀起了非常大的热潮。” 在日前举办的2019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彭苏萍谈起今年8月中国工程院举行的一场氢能项目咨询会。会议吸引了国内39个省、市级政府和100多家企业,本来准备的300人小会场,最后来了将近700人。  而与中国这股热浪形

彭苏萍:“氢潮”而来,理性以待

  “这两年,氢能在我国掀起了非常大的热潮。” 在日前举办的2019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彭苏萍谈起今年8月中国工程院举行的一场氢能项目咨询会。会议吸引了国内39个省、市级政府和100多家企业,本来准备的300人小会场,最后来了将近700人。  而与中国这股热浪形成

我国女科学家破解储氢材料难题 缓汽车业当务之急

  与风能、太阳能这些新能源相比,氢能的开发利用仍然落后一步。虽然许多国家已部署了氢能战略,但50年来氢能仍未能在当前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多项工作依然停留在基础研究阶段。   尽管如此,依然有许多科学家在氢能转化利用的曲折小道上执着探索。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女研究员陈萍

北京科委发布2020第二季度项目立项清单,共1.56亿元

2020年度市科委第二季度项目(课题)验收公开清单 #aabbccdd2 td{border:1px solid #666666;} #aabbccdd2{border:1px solid #666666}

工程院院士: 高温堆发展前景是规模制氢

   “核能多元化应用”,成为9日在烟台召开的2017核电产业链高峰论坛上业界达成的重要共识。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健超表示,未来核能规模应用的主要发展方向仍然是规模发展核电,但核能进入交通运输领域的步伐需要加快。其中,高温气冷堆规模制氢技术、高能密度安全储氢技术和氢电转换技术融合,发展全产业链绿色电动车

《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正式发布并启动

中国科学技术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1月12日在北京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并启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该计划全文如下:  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作为清洁、可持续利用的能源,为解决人类未来能源供应问题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

弃风制氢 风电消纳新途径?

  日前,国家能源局再发文推动北方七省区开展风电清洁供暖工作,以解决目前已有风电项目的弃风限电问题。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为更大程度缓解弃风限电问题,必须创新风电就近消纳的方式,除了风电供暖外,还要探索风电制氢等其他方式。  “一方面是加快外送通道建设,另一方面要鼓励创新多种途径的风电就近消纳,目前

美研制出硼—氮基液态储氢材料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1月23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化学家研制出一种硼—氮基液态储氢材料,其能在室温下安全工作,在空气和水中也能保持稳定,这项技术进步为科学家们攻克现今制约氢经济发展的氢存储和运输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相关研究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会刊》在线版上。   氢被人们视作化石燃料的

新型催化剂点亮氢能储放未来

  近日,中科院煤化所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合作,采用铂-碳化钼双功能催化剂实现对水和甲醇的高效活化,在低温下获得了极高的产氢效率。此催化体系有望作为下一代高效储放氢新体系得到应用。  氢能是一种公认的高热值清洁能源,高位发热值是汽油发热值的3倍,也被称为“能源货币”。氢燃料电池是当前最具潜力的新一代氢

科学家实现含碳资源到无碳能源的高效温和转化

  当前乃至30-50年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仍以碳基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为基础,而该能源结构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实现含碳资源高效清洁转化利用是当前解决这些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未来,人类将面向以低碳与无碳能源经济为基础的可持续能源结构,特别是以氢能为主的能源体系新结构。其中氢

《物理化学杂志C》:硅纳米管储氢率或高于碳纳米管

实施氢能运输的技术关键是安全、高效和简洁。根据美国能源部(DOE)CAR课题组的研究,如果要让该技术成为现实,现有的储氢材料系统应该在室温下提供6%的储氢质量密度。当前,储氢方式的研究被认为是解决该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世界各国的研究小组都在寻找和试验多种材料,这些材料能够更加简易、可靠并且安全的吸收和

天津工生所发明生物质制氢的高效节能新途径

  近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以恒及其在美国的同事利用无细胞合成生物学的方法,将玉米秸秆中的葡萄糖和木糖转变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创造了生物质制氢的高效节能新途径。该研究目前已获得一项美国专利(US Patent 8,211,861),相关成果发表在4月6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浙大开展2015年度自研自制仪器设备成果认定

  2015年11月19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举行了2015年自研自制仪器设备成果认定评审会,专家组共听取了3项成果认定申报项目负责人的汇报,审阅了相关申请材料,经答辩、讨论,最终确定“脉冲喷雾蒸发化学气相沉积系统”、“高压临氢部件氢气循环测试系统”和“大功率IGBT离线测试装置”3项自研自制仪器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