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红斑性肢痛症的诊断要点

(1)肢端阵发性红、肿、热、痛四大症状。 (2)无局部感染炎症。 (3)受热后疼痛加剧,冷敷后疼痛减轻。 (4)排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及雷诺病等。但须与冻疮、闭塞性脉管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雷诺现象、糖尿病性神经病、脊髓痨及中毒性末梢神经炎等相鉴别。红斑性肢痛症有时是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等疾病的首发症状,所以对于每个首发病例,应排除继发性红斑性肢痛症的相关疾病。......阅读全文

简述红斑性肢痛症的诊断要点

  (1)肢端阵发性红、肿、热、痛四大症状。  (2)无局部感染炎症。  (3)受热后疼痛加剧,冷敷后疼痛减轻。  (4)排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及雷诺病等。但须与冻疮、闭塞性脉管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雷诺现象、糖尿病性神经病、脊髓痨及中毒性末梢神经炎等相鉴别。红斑性肢痛症有时是红细

简述红斑性肢痛症的临床表现

  1.本病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起病可急可缓,进展缓慢。多从双侧肢端起病,以双足多见,少数患者可仅见于单侧。表现为足趾、足底、手指和手掌发红、动脉搏动增强,患处皮肤阵发性温度升高、潮红、肿胀和难以忍受的烧灼样疼痛。疼痛为阵发性,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或数日,以夜间明显且发作次数较多

关于红斑性肢痛症的鉴别诊断介绍

  应注意与以下疾病鉴别:  (1)雷诺病:多见于青年女性,是由于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肢端局部缺血现象,遇冷是主要诱因。临床表现主要为苍白、发绀、潮红,局部温度低。治疗原则是保暖,使用血管扩张剂或交感神经封闭。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见于中青年男性,主要为血流不足引起的症状。可分为局部缺血期

诊断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的基本介绍

  本病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起病可急可缓,多同时累及两侧肢端,以双足更为多见。表现为足趾、足底、手指和手掌发红、动脉搏动增强,皮肤温度升高,伴有难以忍爱的烧灼样疼痛。多在夜间发作或加重,通常持续数小时。受热、环境温度升高,运动、行立、足下垂或对患肢的抚摸均可导致临床发作或症状加剧

治疗红斑性肢痛症的概述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避免久站,抬高患肢。局部冷敷或将肢体置于冷水中,以减轻疼痛。急性期后,坚持加强肢体活动锻炼,避免任何引起局部血管扩张的刺激。  2、药物治疗  (1)局部可以应用中草药外敷,如黄柏、黄芩、大黄各30g,青黛15g,蜂蜜调匀敷于患处。  (2)阿司匹林,对继发于血

简述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的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常在温热环境中肢体下垂、站立或运动时,引起发作或使发作加重。局部皮温超过临界温度时常引起发作,夜间发作常较白昼为重。发作时的特点为两足对称性、阵发性剧烈疼痛,疼痛多为烧灼样,偶呈刺痛或胀痛。皮肤潮红充血,皮温增高伴出汗。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增强。冷敷、抬高患肢或将足露出被外,局部温度低于

关于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的鉴别诊断介绍

  血管疾病经完满的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随着远端灌注压的恢复,缺血区可有明显的反应性充血。这种现象称为“暂时性红斑性肢痛症”,其表现可能持续几天,甚至几周,应注意鉴别。  本病须与冻疮、闭塞性脉管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雷诺现象、糖尿病性神经病、脊髓痨及中毒性末梢神经炎等相鉴别。

关于红斑性肢痛症的病因分析

  本病病因未明。可能与寒冷导致肢端毛细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有关。由于肢端小动脉扩张,血液流量显著增加,局部充血,血管内张力增高,压迫或刺激动脉及邻近神经末梢而产生剧烈疼前。常因气温骤降受凉或长期行军诱发。

关于红斑性肢痛症的分类介绍

  红斑性肢痛症的病因病机尚未明确,一般分两类:  1、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  病因不明,可能与自主神经或血管神经中枢功能紊乱、皮肤对温热处于过敏状态及血中某些致热物质增多有关,少数病人有家族因素。遗传学研究表明,患者易感基因在染色体2q31-32上。  2、继发性红斑性肢痛症  继发于某些疾病,如多

关于红斑性肢痛症的基本介绍

  红斑性肢痛症(erythromelalgi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肢端远端皮肤阵发性皮温升高,皮肤潮红、肿胀,并产生剧烈灼热痛为特征的一种植物神经系统疾病。环境温度升高可诱发或加剧疼痛;温度降低可使疼痛缓解。任何年龄均可起病,但以青壮年多见。

关于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的简介

  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国际范围内仅报道过6个家系及一些散发病例。该病虽无生命危险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以肢端阵发性剧烈灼烧样疼痛以及对温度敏感为主要特征,但其发病机制一直不明。

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的内容概述

  红斑性肢痛(erythermalgia)是一种肢端血管发生过度扩张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在温热环境中阵发性肢端发红、皮肤温度增高和烧灼样疼痛。原发性者比较多见。本病属少见病。病人多为儿童或>40岁者。国外报导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约为2/1。但广州报告的433例中,青年女性最多,占92.86

预防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的简介

  患者宜穿多孔的凉鞋,夜间睡眠时足部不宜覆盖,足部尽量避免暴露于温热的环境中,特别是干热。发作重者可搬到气温达不到引起疼痛发作的临界温度以下的地方居住。但亦不宜用冰块或冰水局部降温的方法来缓解发作,以免损伤肢端血管和周围神经,反而使发作持续或加重。

简述红斑性肢痛病的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起病可急可缓,多同时累及两侧肢端,以双足更为多见。表现为足趾、足底、手指和手掌发红、动脉搏动增强,皮肤温度升高,伴有难以忍爱的烧灼样疼痛。多在夜间发作或加重,通常持续数小时。受热、环境温度升高,运动、行立、足下垂或对患肢的抚摸均可导致临床发作或症状加剧

关于红斑性肢痛病的检查诊断介绍

  一、检查  1.血,尿常规  常有血小板增多及红细胞增多。  2.血生化常规  血生化检查及脑脊液常规检查多无特异性,但继发性红热肢痛症与原发病相关,药物和毒物检测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3.B超检查  4.微循环检查  可见肢端微血管对温热反应增强,毛细血管内压升高,管腔明显扩张,甲皱毛细血管襻

关于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的基本介绍

  Drenth等通过家系分析于2001年将原发性红斑性的致病基因定位于Zq31-q32。在此基础上,中国学者杨勇等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病的致病基因可能为1个钠离子通道基因scn9a,其他研究组针对该基因进行基因敲除后的结果也提示了该可能性。然而,由于该疾病可能具有遗传异质性,该致病基因尚未在其他家系中

关于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的病因分析

  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是血管运动中枢的某些障碍所致,故受累部位常呈对称性分布。有人认为是由于两侧肢体的浅表和深部动脉的血流增加,使皮肤循环量增加,皮肤发红而温度升高。扩张的小血管压迫和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烧灼样疼痛。也有人认为,本病与周围循环中五羟色胺增高,或皮肤微血管对热的反应过

关于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的病理介绍

  本病常无明显病理解剖变化,不伴有局部组织的器质性异常和营养性改变。主要同时累及双足,少数仅累及足底、足跟、足趾,手足同时发病者仅占3.3%,常呈对称性。发作取决于皮温,皮温升高到临界温度(31.7~36.1℃)以上即引起发作,在各患者中临界温度点相当恒定。血管扩张和其后的充血是皮温升高的原因。然

关于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的检查介绍

  (1)皮肤临界温度试验:将足或手浸泡在32~36℃水内,若有症状出现或症状加重即为阳性。  (2)甲皱微循环检查示毛细血管袢轮廓模糊、扩张,其内压力增高,给予热刺激后更为严重。  (3)血、尿常规,血生化检查。  (4)血管超声检查。

治疗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的相关介绍

  (一)热的脱敏  降低肢端血管对热的敏感性。先将患肢浸入临界温度以下的水中,然后逐渐升高水温直至出现轻微不适。每天浸泡并逐步提高水温,直到病人在临界温度以上的水温中不引起发作为止。  (二)药物治疗  1、阿司匹林 口服一次0.5~1.0g,可预防疼痛发作数天。  2、血管收缩剂 ①麻黄碱,口服

关于红斑性肢痛症的实验室检查介绍

  1.血5-HT检测: 5-HT含量增高。  2.微循环检查: 可见肢端微血管对温热反应增强,毛细血管内压升高,管腔明显扩张,甲皱毛细血管襻模糊不清。  3.皮肤临界温度试验: 将手或足浸泡在32~36℃水中,若有症状出现或加重,即为阳性。

概述红斑性肢痛症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1、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  发病机制不清。目前认为与自主神经或血管舒缩神经中枢功能紊乱有关,不过在血管舒缩系统、下丘脑中枢或神经节并未发现导致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  在切除有些患者的交感神经后,其临床症状获得改善。因此有人就提出交感神经功能异常学说,认为红斑性肢痛症的疼痛是因为扩张的动脉和痉挛缩小

治疗红斑性肢痛病的相关介绍

  1.止痛药  阿司匹林片可减轻疼痛。  2.收缩、扩张血管药  抗5-羟色胺拮抗药地塞利尔;麻黄碱,睡前合用安定片,有收缩血管作用,但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孕妇禁用。异丙肾上腺素、硝酸甘油、硝普钠等血管扩张剂亦可应用,但疗效未定。口服利血平、氯丙嗪、利福平等可能改善症状。  3.皮质激素  小

关于红斑性肢痛症的流行病学介绍

  1878年Mitchell首先报道以指端皮肤红、肿、热、痛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并命名为红斑性肢痛症。1964年Babb等将此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1995年还将主要发生在中国南方的一类具有流行性特点的红斑性肢痛症定义为特发性红斑肢痛症​。近30年来,中国南京、西藏、贵州和两广等地区,曾在健康人

骶管注射治疗红斑肢痛症病例报告

红斑肢痛症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神经血管功能紊乱性疾病,近日我科应用骶管注射疗法成功治疗1例红斑肢痛症患者,现报道如下。 方法 1.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52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底疼痛伴发红.呈灼热及针刺感,阵发性加重,夜间明显,站立、行走时间长及热水浸泡后症状加重,休息或将双足置于较冷环境

关于红斑性肢痛病的基本信息介绍

  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末梢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特征为肢端皮肤红、肿、痛、热,多发生于双足。以青壮年多见,是一种少见疾病。  本病病因未明。可能与寒冷导致肢端毛细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有关。由于肢端小动脉扩张,血液流量显著增加,局部充血,血管内张力增高,压迫或刺激动脉及邻近神经末梢而产生剧

简述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诊断要点

  1.亚急性起病,一侧眶后或眶上缘持续性疼痛。  2.以第Ⅲ、Ⅳ、Ⅵ对脑神经损害为主,可合并有Ⅴ1~2及第Ⅱ对脑神经损害,有或无瞳孔改变。  3.症状反复发作,可自然缓解和再发。  4.能除外其他能引起痛性眼肌麻痹的疾患。  5。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简述贪食症的诊断要点

  1)发作性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或行为,一次可进大量食物。每周至少发作2次,且持续至少3个月。  2)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  3)常采用引吐、导泻、增加运动量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的发胖。  4)不是神经系统器官性病变所致的暴食,也非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继发的暴食。

副肿瘤性肢端角化症的诊断

  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男性多见,有肺部、咽喉部、舌部、颈部等肿瘤病史,皮损通常始发于手指、足趾,呈对称性鳞屑性,皮损与内脏肿瘤的演变有密切的关系,肿瘤消失,皮损消退,肿瘤复发时皮损加重,皮肤病理检查并无特异性改变,根据以上特征可以做出诊断。

副肿瘤性肢端角化症的鉴别诊断

  1.银屑病  鳞屑较厚为银白色,可见薄膜及点状出血。  2.甲沟炎  甲沟红、肿、热、痛,若为真菌性甲沟炎则真菌检查阳性。  3.盘状红斑狼疮  皮损呈边缘稍高的隆起,中心稍凹陷的盘状红斑,其上有黏着性鳞屑,剥去鳞屑见毛囊角质栓,病理检查有液基细胞液化性变性,真皮内淋巴细胞块状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