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科协学术沙龙探讨“象思维”

中医的“望闻问切”四个字被很多人熟知,也有人知道中医的理论基础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但中医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象思维”概念却很少有人了解。不久前,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承办的中国科协第45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围绕“象思维与经络实质”主题,就象思维如何引导现代中医学的发展,如何运用象思维方法研究中医、经络实质等方面展开研讨。 论坛上,有关专家表示,看似深奥的象思维,却来源于大自然和普通生活。它是以事物表现于外的形象、现象、征象为依据,以“象”为工具,用直觉、顿悟、模拟客体的方法,探究事物内在本质和运动变化规律,以把握事物的整体。象思维是人类的根本思维,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式,是中医相关理论的重要基础。 “无疑,象思维构成了中医药文化核心中最重要的要素。”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心主任毛嘉陵说,象思维强调了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疾病时,仅仅依据收集到的客观事实是不够的,还应当有主观心灵深层次的认......阅读全文

中国科协学术沙龙探讨“象思维”

  中医的“望闻问切”四个字被很多人熟知,也有人知道中医的理论基础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但中医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象思维”概念却很少有人了解。不久前,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承办的中国科协第45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围绕“象思维与经络实质”主题,就象思维如何引导现代中医学的发

中国中医药报:用中药就要遵循中医思维

  《伤寒论》第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一条主要是讲太阳病表证的治疗一误再误,不仅病证不愈,而且病情发生了复杂的变化,病邪或自表入里,或由阳入阴,或损及脏腑,桂枝证已经不存在了,就不可再用桂枝汤来解表了。 

自动化所举办首次疏松桂学术沙龙

  5月25日,自动化所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举办了“疏松桂学术沙龙”启动仪式暨首次学术交流活动。所党委书记何林、实验室领导、全体老师和学生参加了活动。   活动由徐德研究员主持,他介绍了筹办“疏松桂学术沙龙”的过程和意义以及今后活动的内容。疏松桂先生是复杂实验室早期成员

中国科协学术沙龙关注量子信息技术

  主题为“量子信息技术前沿研究”的中国科协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日前在京举行。   沙龙围绕量子信息技术中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量子物理与信息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研究热点、量子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及实用化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等议题展开讨论。沙龙领衔科学家、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院士李未、北京

昆明植物所举办战略生物资源学术沙龙

  “战略生物资源学术沙龙”(以下简称沙龙)于9月7日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办公楼三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昆明植物所联合主办,云南省植物学会和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共同承办。   本次沙龙共有近50名专家学者及科研人员参加。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牟

大连化物所举办第17期博士后学术沙龙

  9月10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后联谊会主办的第17期博士后学术沙龙在生物楼小会议室举行。本期沙龙特邀请国际著名物理化学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Daniel M. Neumark教授作为主讲嘉宾,江凌研究员主持活动。该所博士后、青年创新促进会成员等青年科技人员以及研究生等20

大连化物所举办第16期博士后学术沙龙

  8月27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后联谊会主办的第16期博士后学术沙龙在生物楼小会议室举行。本期学术沙龙活动特邀著名科学家、美国国立卫生院癌症研究所代谢研究室主管Frank J. Gonzalez教授为做客嘉宾,沙龙由博士后联谊会文体活动部部长孟庆龙和Gonzalez的博士后房中

张伯礼院士:将中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

  中医药走向国际的前提是世界需要中医药,而科技是中医药走出去的翅膀,翅膀越硬飞得越高、飞得越远。张伯礼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伯礼  上个世纪末世界卫生组织做了一个调研,结论是现代的医学针对疾病的模式不可为继。提出维护健康是医学的主要目的,从疾病治疗转向预防为主,发现和发展人类自我健康能力是医学的

第四期原子光谱学术沙龙通知

  第四期原子光谱学术沙龙定于2011年6月11日(周六)上午9点,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召开。欢迎各位老师报名参加。  发起单位:清华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多学科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核分析技术

中国科协学术沙龙聚焦传染病遗传易感性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多种疾病的总称。传染病曾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和恐慌,鼠疫、霍乱都曾在历史上肆虐一时。传染性疾病及其造成的潜在影响至今仍严重危害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及人民身心健康等各个方面。  为探讨传染病与遗传易感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