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北京全面抢救老科学家学术资料

10月25日,在北京朝阳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翁心植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启动仪式上,北京市科协表示,经过前期全面摸底调查,目前已组建52个采集小组,对北京地区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的采集已全面启动。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是由中国科协联合中组部、教育部、科技部等12个部委共同实施的,旨在抢救老一代科学家珍贵的学术成长资料。北京地区采集工作由北京市科协负责管理,采用中国科协调宣部、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北京市科协及北京科技咨询中心“五方工作模式”推进。此次被采资料的翁心植院士,已年逾92岁,是我国著名内科学、呼吸病学专家,由于他在我国控烟领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杰出贡献,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中国控烟之父”。......阅读全文

袁道先院士资料采集感悟:扬青春血,塑地质魂

自2017年9月我们承接袁道先院士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项目以来,时间已过去近一年了。这一年里,小组成员紧锣密鼓、齐心协力地对袁院士学术成长资料进行采集与整理。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见证了资料由散到整、成果从无到有的过程。项目进行到今天,离不开小组成员通力合作、不惧艰辛的敬业精神。过程虽充满各

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征镒 毕生抒写绿色王国史诗

近日,溢满温暖阳光的昆明,91岁高龄的吴征镒院士在家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这位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我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学、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植物资源研究的权威学者,在从事植物学研究的70年生涯中,为现代植物学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植物学走向世界作出了卓越贡献,为我国的植物

万钢在中国科协九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各位委员:  现在,我受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17年工作情况  2017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战略指引下,我国科技战线砥砺前行、勇攀高峰,推动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发展。研发经费投入世界第二,全时研发人员数量世

《科学》公布2016十大进展

  每年12月,《科学》杂志都会公布年度突破及入围成果。以下为今年的10大突破和赢家,排名不分先后。  1.时空涟漪撼动科学界  今年发现时空涟漪(即引力波)撼动了科学界。它完成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100年前完成的一项预测,为40年来寻找这种无穷小的涟漪画上了句号。但这个故事并未结束,科学家将此次

物理学家里曼·戴森去世 曾称“生物学是21世纪的科学”

  「2020年2月28日,英国旅美物理学家、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弗里曼·戴森不幸去世,享年96岁。戴森在物理学造诣深厚,是我国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的同事和朋友,曾称杨先生为“保守的革命家”。他知识丰富,思考深邃,对物理学之外也多有评论,例如他曾经称“生物学是21世纪的科学”。  《鸟和青蛙》(Bi

因冬虫夏草改变的命运

  因为它懂得合作与节制,这个物种才得以延续。如果有一天它消失殆尽,那么损失的绝不仅仅是这一类物种本身。  生长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菌的寄主——蝙蝠蛾幼虫  刚挖出土的冬虫夏草  2015年,在江西南昌发现了目前国内结构最完整、布局最清晰、保存最完好的汉代列侯墓园——海昏侯墓。当

遗传学家、生物统计学家李景均先生其人其书及其精神

今年是遗传学家、生物统计学家李景均先生著作的英文版《群体遗传学导论》一书出版70周年。该书是中国现代史上迄今为止极少数在中国出版但在西方某个科技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专业书。绝大多数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人可能都不知道李景均是谁。在美留学的大陆学生,除非所学专业和人类遗传学有关,恐怕大多数也不知道李景均是谁

报告文学:钟扬,解密“种子”的基因

5月2日是我的生日。三十五岁以后,每到这一天,我会最深刻地认识到:父母是我最好的老师。海拔越高的地方,植物的生长越艰难,但是越艰难的地方,植物的生命力就越强。——摘自钟扬日记 武汉市武昌一个普通小区,住着钟扬的父母。同是八十二岁的钟美鸣、王彩燕夫妇,退休前在湖北省教育厅机关工作。这是一个温馨的

我国首个现代科学家群体展将在国博揭幕

  我国首个现代科学家群体展——“科技梦·中国梦——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将于本周日(12月15日)在国家博物馆揭幕。   本次主题展由中国科协联合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国资委、解放军总政治部、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8部委共同主办。展览按照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脉络,设置了“撒播现代科学

科学家致力于汶川地震环境效应研究

   ①水深90 多米的紫坪铺库水库保存了岷江带下来的地震滑坡物质,科研人员艰难地采集到水库沉积物后异常兴奋。  ②在龙门山区因滑坡造成的堵车天天有,地震后更加严重。  ③一连数十天划着小皮筏艇在烟雾撩人的紫坪铺库区进行不间断观察和采样。  ④不时运动变化的近六万个滑坡是科学家的工作场地。  ⑤20

韩启德:做好人才工作 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刚刚闭幕、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中国科协人才与调宣工作会议,认真学习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深入分析科协人才和调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探讨做好新形势下科协人才和调宣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对于我们更好地贯

300名老科学家成长资料将在北理工保存展示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馆藏基地”暨“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协文献收藏与交流中心”签约仪式会场   7月2日上午,在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举行了“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馆藏基地”暨“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协文献收藏与交流中心”项目签约仪式。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在仪式上表示,老科学家学术成长

放射化学家王方定院士:许身报国 绽放灿烂

         虽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早已成为历史,但王方定为其所做的贡献却留下永恒的印记——60多年来,这位放射化学家带着极大的责任心和自豪感,和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投身到我国核工业创业者的行列,为我国核工业事业上下

百人悼念朱良漪逝世十周年暨中仪学分析仪器北方理事会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8年1月9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主办的朱良漪逝世十周年仪器产业发展论坛暨中仪学分析仪器分会北方区理事会议在北京万商花园酒店召开。近100位专家、学者、仪器企业负责人代表等在朱老辞世后的今天共话分析仪器十年来砥砺前行中的业绩与经验分享,同时参与中仪学分析仪器分会

植物科学画家曾孝濂:描草画木,“把人美哭”

  有人把曾孝濂誉为“中国植物科学画第一人”,他自己却不同意。  “在画家面前,我懂点植物;在植物学家面前,我就是个画画的。”79岁的曾老爷子笑起来像个孩子,他说自己是“半瓶醋”,画不怎么样,植物知识也不怎么样。  曾孝濂不喜欢“画家”或“植物学家”的称呼,他说自己只是中国科学院的一名老职工,一辈子

揭秘“青蒿素”研究发展始末

1960年,黄鸣龙(左二)与周维善(左三)在捷克科学院有机和生化研究所前合影(周维善供图)不同种类的青蒿  疟疾是危害人类最大的疾病之一,人类对付疟疾的最有力的药物均源于两种植物提取物,一是法国科学家19世纪初从植物金鸡纳树皮上提取出的奎宁,二是 我国科学家20世纪70

吴孔明院士:评价农业人才尤其不能只看论文

   图为江西省玉山县四股桥乡樟木村的农民专家和前来学习的大学生查看水稻的出穗状况。CFP  吴孔明是“60后”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我国第二代农业科学家的领军人物,长期在野外从事棉花害虫的生物学、控制技术和转基因抗虫棉的环境安全研究。近日,记者采访他时提到《科学》杂志曾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他的科

盖亚绘制的星图里,藏着银河系不为人知的混乱过去

  去年4月的一天,Amina Helmi在前往荷兰北部上班的路上起了一阵鸡皮疙瘩,并不是因为天气冷,而是因为一种纯粹的期待。几天前,欧洲航天局(ESA)的“盖亚”(Gaia)任务将过去五年绘制而成的超详细银河系地图全数发布。作为格罗宁根大学的一名天文学家,Amina Helmi和她的团队当时正争分

立法控烟准备好了吗?

  ■本期嘉宾   安体富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 学院教授   孙旭阳 资深媒体从业者、评论人   钟民 北京大学法学院法理学 研究者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已生效6年,然而卷烟产量非但没减还在节节攀升。去年卫生部公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室内公

新青胜蓝惟所盼:陆婉珍传

新青胜蓝惟所盼:陆婉珍传 褚小立著  【书评推荐】  《新青胜蓝惟所盼(陆婉珍传)》由褚小立所著,陆婉珍院士一生经历了不少挫折和坎坷,但她都能泰然处之,安然度过。她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她颇懂得科学精神:“一旦有了科学精神的武装,必然会更自觉地学习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方法;一个有着科学精神

温家宝:积极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11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上发表讲话。讲话全文如下: 积极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战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温家宝 (2012年6月11日)   今天在座的有许多老一辈科学家,也有许

“热心”师昌绪辞世:忠于事只为信仰

   一个令人揪心的消息不幸得到证实:那个好管“闲事”的老头走了。几天前,医院传来的情况已不乐观,有关方面的领导密集前往探视。  11月10日7时7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师昌绪在京辞世,享年96岁。  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副主

刘昌孝:认识SARS-CoV-2,抗病新药研发策略该从“何”说起

  过去100年发生的多起事件让世人密切关注未来发生传染病大流行的风险。2018年是1918年流感流行的100周年,估计有数千万人死于100年前那次流感。现在拥有比一个世纪前更好的干预措施,季节性流感疫苗,但不一定完全有效预防。每年需要接种或选择接种的人所占比例较小。世界上还有抗生素可以帮助治疗细菌

2021年度学风建设资助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根据中国科协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共青团中央办公厅、中科院办公厅、工程院办公厅《关于联合开展2021年“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工作安排,现将面向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学风建设资助。  一、资助对象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事业单位,需具有完成项目必备的人才条件和

他们是如何拿到诺奖的——来自诺奖实验室的内部报告

  刚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Moser夫妇的实验室中,有一对中国夫妇——张生家和叶菁,他们与Moser夫妇已经合作了五六年的时间,并在此次获诺贝尔奖的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生家、叶菁夫妇与Moser夫妇合影  在本届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颁布的当天,赛先生联系了张生家夫妇表示祝贺,在谈话中张生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全文如下。  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国家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周琪:建设生命健康科技强国的路径思考

  中国的科研创新需要的是忘记小我、实现大我、创新为民、敢为人先、有情怀的科学家。没有家国情怀、没有奉献精神的科学家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需要长期坚忍,可能会失败、可能没有功名和回报的创新过程;一个没有情怀、没有精神、没有信仰的群体也无法胜任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因此,科学创新的路径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应该给

周琪:建设生命健康科技强国的路径思考

  中国的科研创新需要的是忘记小我、实现大我、创新为民、敢为人先、有情怀的科学家。没有家国情怀、没有奉献精神的科学家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需要长期坚忍,可能会失败、可能没有功名和回报的创新过程;一个没有情怀、没有精神、没有信仰的群体也无法胜任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因此,科学创新的路径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应该给

“蛟龙”明年或赴南海采集可燃冰样品

“蛟龙”号海试队员挥举红旗向码头上的人们致敬。   “蛟龙”号机械手。   母船上的“蛟龙”号。   ■“蛟龙”归来   可能人们对2010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海底插上五星红旗的一幕还记忆犹新。明年,“蛟龙”号将有望再探南海,对南海的形成、环境、地质地貌进行研

刘宝珺院士成长学术资料采集工程启动

  3月19日,记者从成都理工大学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该校名誉校长刘宝珺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正式启动。  据了解,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由中国科协牵头负责,中组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11部委参与,2010年正式启动。采集工程以老科学家的学术成长经历为主线,重点采集整理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