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统筹稳增长与控排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积极采取稳增长措施的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促进经济转型,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2015年上半年,各地区碳强度下降目标完成情况延续了2014年的良好态势。具体做法包括: (一)重有效投资,促绿色增长。黑龙江省抓住国家加快铁路建设机遇,今明两年投资530亿元,续建哈齐客运专线、牡绥铁路扩能改造、同江跨境铁路大桥,开工建设哈佳快速、哈牡客运专线、牡丹江至佳木斯环线等一批重点铁路项目。加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今明两年投资494亿元,实施了三江干流和8条主要支流治理、三江平原灌区等农业灌排工程、节水增粮、农村饮水安全、水土流失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以及穆棱奋斗水库等引水蓄水工程。辽宁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出了首批PPP项目22个,总投资222亿元。辽宁省积极推动绿色消费,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 (二)抓放权让利,促大......阅读全文

中国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致力低碳发展

  中新社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 丁栋)联合国气候变化多哈会议前夕,中国国家发改委21日在北京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2年度报告,介绍中国2011年以来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政策与行动及取得的成效。报告指出,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自2011年起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目前北京、上海、

我国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致力低碳发展

  联合国气候变化多哈会议前夕,中国国家发改委21日在北京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2年度报告,介绍中国2011年以来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政策与行动及取得的成效。报告指出,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自2011年起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目前北京、上海、广东三省市已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报

低碳发展筑造绿色长城 中国碳排放增速稳步下降

  低碳经济是以低污染、低耗能、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方式,是目前我国政府追求的目标,为了追求更好地生存环境,国家也一直在努力。近日一份由多国研究人员合作发布的报告称,中国碳排放量自2005年以来处于稳步下降状态,2014年的增速几乎为零。  低碳发展筑造绿色长城中国碳排放增速稳步下降  一份由多国研究

生活如何低碳:专家给出碳排放公式?

  碳排放和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那么,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行为能产生多少碳排放量?石家庄市环保局向市民提供了由有关专家给出的公式,你可以据此算出自己日常的碳排放量。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耗电度数×0.785。开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油耗公升数×0.785。坐飞机20

沈阳举办城市碳排放管理会议探讨低碳转型发展之路

  近日,由沈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沈阳市质监局主办的2016城市碳排放管理会议,在沈阳召开。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质检总局计量司以及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美国驻沈阳总领馆和全国各地的13位碳排放和节能领域的专家学者,针对城市发展进行低碳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能源消耗总量控制、煤炭总量

低碳低排放将助力供给侧改革

  受到“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影响,水泥行业或将继钢铁、煤炭之后迎来转型阵痛。  产量首现萎缩 利润大幅度下滑  工信部公布的2015年建材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水泥行业产量出现了25年来首次萎缩,为23.5亿吨,同比下降4.9%;同时,行业经济效益也出现大

统筹稳增长与控排放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积极采取稳增长措施的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促进经济转型,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2015年上半年,各地区碳强度下降目标完成情况延续了2014年的良好态势。具体做法包括:  (一)重有效投资,促绿色增长。黑龙江省抓住国家加快铁路建

排放监测“碳卫星” ——全球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如何观测?遥望蓝天,“碳卫星”正成为中坚力量。2021年,中国科研团队基于我国第一颗碳卫星——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的观测数据,发布全球碳通量数据集,标志着我国已具备全球碳收支的空间定量监测能力,可以助力盘点各地碳收支。  碳中和进程不仅依赖能源技术的变革创新,也离不开

低碳社会需遏制浪费型排放

  坎昆会议将承前启后  300亿美元发达国家快速启动资金已基本落实到位  记者:有人认为,坎昆会议上各国难以达成一个综合性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将是一个“求小同存大异”的会议,您是否认同?   潘家华:我觉得这个表述太消极了,我们应该积极看待。  大步迈不了,

解读零碳排放

  全球温室效应正不断威胁着我们的地球生态环境,许多科学家认为全球温室效应是人类将面临的最具挑战的课题。在城市的发展面临着气候变暖威胁的同时,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也由于空气和水的质量恶化而受到危害。因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对改善城市的生存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零碳”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