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简述窦性心律过速的临床意义

窦性心动过速临床上十分常见,除生理性原因外,首先应区分心源性和非心源性。非心源性因素最常见为发热、肺部感染及缺氧,体温每增高1℃,心率增快15次/分,肺部疾病时心率和呼吸比例发生变化,以呼吸改变较心率改变明显。年长儿童出现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时,应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可能。在除外非心源性因素后,可为各种心脏病的早期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需要认真进行其他有关心脏的检查。......阅读全文

简述窦性心律过速的临床意义

  窦性心动过速临床上十分常见,除生理性原因外,首先应区分心源性和非心源性。非心源性因素最常见为发热、肺部感染及缺氧,体温每增高1℃,心率增快15次/分,肺部疾病时心率和呼吸比例发生变化,以呼吸改变较心率改变明显。年长儿童出现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时,应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可能。在除外非心源性因素后,可

简述窦性心律过速的临床表现

  一般无特殊临床表现,婴幼儿心率增快可出现烦躁不安、拒食、面色苍白等;年长儿童心率突然增快可诉心悸等。长期窦性心动过速可使运动耐受性下降,甚至心力衰竭。心脏听诊律齐,心音强弱一致。

治疗窦性心律过速的简介

  积极治疗原发病,大多数随原发病的好转而心率逐渐减慢;心功能不全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可应用洋地黄制剂;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慢性病变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可应用β受体阻滞剂,但存在心力衰竭者慎用或与洋地黄制剂合用;对于因感染、恐惧导致窦性心动过速者,可用安定、苯巴比妥及水合氯醛镇静治疗,使紧张、恐惧消失,从而

窦性心律过速的心电图特点

  (1)窦性P波P波在Ⅰ、Ⅱ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2)心率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安静状态时,超过以下心率考虑窦性心动过速,7天~1岁大于150次/分,1~3岁大于130次/分,3~5岁大于120次/分,5~10岁大于110次/分,10岁以上大于100次/分。  (3)P-R间期1岁以上大于

关于窦性心律过速的病因分析

  1.概述  小儿窦性心律过速是指窦房结搏动频率增快,是机体正常代偿性反应,也称最常见的小儿心律失常。  2.病因  生理性:如运动、哭闹、情绪紧张或激动等;病理性:各种感染、发热、贫血、缺氧、脱水、休克、各种心脏病及年长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药物性:应用拟交感类药物如肾上腺素、莨菪类药物如阿托品及

简述窦性心律过缓的临床意义

  窦性心动过缓较窦性心动过速临床上少见,分心源性和非心源性。非心源性者一般都存在明显的病因,治疗原发病后均能好转;心源性者则应认真检查除外器质性心脏病,多为功能性,可不予处理,但需要定期随访。

简述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

  一般心电图机描记不出窦房结激动电位,所以都是以窦性激动发出后引起的心房激动波P波特点来推测窦房结的活动。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点为:P波规律出现,且P波形态表明激动来自窦房结(即P波在Ⅰ、Ⅱ、aVF、V4~V6直立,在aVR倒置)。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一般为60~100次/分。

心电图知识:窦性心律与窦性心律不齐

背景知识1907年,英国解剖学和生理学家keith和Flack首次发现了窦房结,并报道了窦房结是哺乳动物正常心搏的起始部位。精确的心内标测显示,窦性激动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且可能是多源的。在人类,窦房结具有最高的自律性,正常窦性心律基本整齐,其频率范围,国际上公认为60-100bpm。婴儿为1

简述异位心律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的治疗原则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种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率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  3.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原发病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简述窦性心律过缓 揽入要表现

  正常儿童出现窦性心律过缓一般无临床表现,多在体检或其他原因就诊时做心电图或24小时心电图时发现。病理性原因所致窦性心动过缓,心率明显缓慢时,可出现精神差、倦怠,年长儿可诉头晕、胸闷。显著心率减慢时可出现晕厥,甚至抽搐。心脏听诊心率慢,常伴心律不齐,心音可正常。

简述窦性心律不齐的临床表现

  小儿症状较成人为轻,常缺乏主诉,个别年长儿可叙述心悸、胸闷、不适。常于听诊或心电图检查时发现,窦性心律不齐可与呼吸的周期有关,吸气时加快,呼气时减慢。窦性心律不齐无临床意义。

简述异位心律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的临床表现

  一、临床表现: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一般无症状。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时常可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晕厥等症状。  二、诊断依据:  心电图显示窦性P波,P波速率低于每分种60次,PR间期大于0.12秒。

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

  一般心电图机描记不出窦房结激动电位,所以都是以窦性激动发出后引起的心房激动波P波特点来推测窦房结的活动。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点为:P波规律出现,且P波形态表明激动来自窦房结(即P波在Ⅰ、Ⅱ、aVF、V4~V6直立,在aVR倒置)。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一般为60~100次/分。

心电图图例分析:窦性心律,短阵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图例分析:窦性心律,短阵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实例解析: 一 、图例资料: 患者男性,76岁,粉丝性心脏病。既往心电图检查有房颤史,自诉应用***近三个月。      心电图诊断: 心房颤动 短阵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早搏 ST-T改变,请结合临床 知识点: 图例

简述窦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

  1.心悸,或出汗、头昏、眼花、乏力,或有原发疾病的表现。  2.可诱发其他心律失常或心绞痛。  3.心率多为100/分钟~150次/分钟,大多心音有力,或有原发性心脏病的体征。

异位心律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的简介

  异位激动,尤其是发自心房的异位激动,有时可使窦房结的激动提早发生,继之窦房结受抑制,因而发生一过性异位激动所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

关于窦性心律失常的简介

  凡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窦性心律属于正常节律。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均属窦性心律失常。正常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10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的频率0.12s称窦性心律不齐,常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存在。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有时因迷走

关于窦性心律不齐的简介

  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窦性心律不齐”以儿童、青少年最常见,成年人也不少见。  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由一个称为“窦房结”的高级司令部指挥。窦房结发出信号刺激心脏跳动,这种来自窦房结信号引起的心脏跳动,就称为正常的“窦性心律”,频率每分钟约为60—100次。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即心率就是由此而

小儿窦性心律失常的简介

  小儿窦性心律失常指窦房结发生的激动不匀齐,使心率呈现时快时慢的现象,脉搏在吸气时加速而在呼气时减慢,快慢相差>0.12秒,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生理现象。小儿窦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过速、窦性心律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停搏及游走性房性心律。

窦性心律不齐的分类介绍

  窦性心律失常分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窦性心动过速  正常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10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时,P-R间期、QRS及Q-T时限都相应缩短,有时可伴有继发性ST段轻度压低和T波振幅偏低。常见于运动、精神紧张、发热

窦性心动过速诊断

窦速指成人的窦性心律>100次/分,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生理(如运动,兴奋)或病理(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原因引起。但临床所见窦速更常见于合并基础疾病或其他危急情况,如心肌缺血、贫血、心衰、休克、低氧血症、发热、血容量不足等。还有一些少见原因导致的窦速,如迷走功能减弱会导致不适当的窦速、**改变时也

如何治疗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主要是祛除诱因,如止痛、控制感染,纠正贫血、改善心功能、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必要时可适当予以β受体阻滞剂治疗。但须注意,窦性心动过速多为生理应激反应所致,故在诱因未祛除情况下β受体阻滞剂勿大量应用,以防止因此产生的心脏过度抑制。  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在40次/分以上可观察,严

一例窦性心律心电图分析

46岁男性,既往有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病史。常规体检时发现脉搏不规则,心电图如下。你的诊断是?A. 窦性心律,插入性室性早搏B. 窦性心律,异常的房性早搏C. 窦性心律,文氏阻滞(I型)D. 窦性心律,莫氏阻滞(II型)答案:A. 窦性心律,插入性室性早搏讨论: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插入性室早,三联律,

心电图分析:窦性心律+心包炎

患者54岁男性,因胸痛2天前来就诊,无相关既往病史。生命体征及体格检查均正常,心电图如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包炎如何来辨认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表现呢?图中ST段呈弥漫性凹面抬高,PR段压低(II、V2、V3导联最易辨认),这些都与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表现一致。并且aVF导联PR

窦性心律不齐的临床表现

  1、病因  多见于健康小儿,其中3岁以后儿童多见,婴幼儿少见,常在心率慢或睡眠中出现,而当心率增快时或运动、清醒时心律可变整齐。药物如洋地黄、吗啡、β受体阻滞剂可致心律不齐。也可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儿。  2、临床表现  小儿症状较成人为轻,常缺乏主诉,个别年长儿可叙述心悸、胸闷、不适。常于听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的简介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是窦性心律不齐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于儿童、青年及老年人,中年人较少见。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发生机理是由于在呼吸过程中,体内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的张力发生变化,使窦房结自律性也因之发生周期性、规律性改变。吸气时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增快,呼气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变慢。心率快慢变

关于窦性心律不齐的病因分析

  多见于健康小儿,其中3岁以后儿童多见,婴幼儿少见,常在心率慢或睡眠中出现,而当心率增快时或运动、清醒时心律可变整齐。药物如洋地黄、吗啡、β受体阻滞剂可致心律不齐。也可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儿。

关于窦性心律不齐的基本介绍

  窦性心律的起源未变,但节律不整,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0.12s。窦性心律不齐常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存在。较常见的一类心律不齐与呼吸周期有关,称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多见于青少年,一般无临床意义。另有一些比较少见的窦性心律不齐与呼吸无关,如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以及窦房结内

治疗窦性心律失常的相关介绍

  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主要是祛除诱因,如止痛、控制感染,纠正贫血、改善心功能、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必要时可适当予以β受体阻滞剂治疗。但须注意,窦性心动过速多为生理应激反应所致,故在诱因未祛除情况下β受体阻滞剂勿大量应用,以防止因此产生的心脏过度抑制。  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在40次/分以上可观察,严

关于窦性心律过缓的病因分析

  1.概述  小儿窦性心律过缓是指窦房结发出的激动频率低于正常的范围,为常见的小儿心律失常。  2.病因  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多见于正常儿童,主要表现在睡眠、屏气、胃显著扩张时。经常从事运动的年长儿。咽部敏感的小儿用压舌板检查咽部时;病理情况: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肌炎和病毒性心肌炎,脑缺氧和颅内压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