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基因组有望解开珊瑚白化之谜

日本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12日发表公报称,其研究小组成功破译了一种与珊瑚共生的单细胞植物虫黄藻的基因组,这一成果将有助于探究正在全球蔓延的珊瑚白化现象的原因。 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研究员将口荣一率领的研究小组,对生活在加勒比海的虫黄藻进行培养,然后提取出DNA,花费两年时间分析了虫黄藻的约6亿个碱基对的序列,确定其拥有约4.2万个基因。 这个研究小组2011年曾成功破译生活在冲绳海域的指形鹿角珊瑚的基因组。研究人员认为,通过获得虫黄藻和珊瑚双方的基因组信息,相关研究将取得飞跃性进展,珊瑚白化的原因也有望弄清。 虫黄藻是海藻的一种,是在珊瑚纲生物体内常见的一种共生植物。虫黄藻密集分布在珊瑚虫的内胚层细胞中,从珊瑚虫那里获得光合作用所必需的二氧化碳,并向珊瑚虫提供氧气、葡萄糖和氨基酸等。 如果珊瑚虫体内共生的虫黄藻减少,就会引起珊瑚白化,并最终导致珊瑚死亡。目前科学界认为,虫黄藻减少的原因是海水温度上......阅读全文

藻类基因组有望解开珊瑚白化之谜

  日本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12日发表公报称,其研究小组成功破译了一种与珊瑚共生的单细胞植物虫黄藻的基因组,这一成果将有助于探究正在全球蔓延的珊瑚白化现象的原因。   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研究员将口荣一率领的研究小组,对生活在加勒比海的虫黄藻进行培养,然后提取出DNA,花费两年时间分析了虫黄藻

“熬过”白化-珊瑚变得更“坚韧”

  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澳大利亚大堡礁可能比人们认为的更顽强。一项新研究发现,尽管白化事件威胁大堡礁珊瑚,但能够“熬过”白化的珊瑚会变得更为坚韧,能更好地抵御环境压力。  正常情况下,珊瑚会呈现多种色彩,但这些颜色并非珊瑚本身所有,而是来自寄居于珊瑚体内的海藻。微小的共生海藻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提供

珊瑚礁热白化竟靠它?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近日证明了海洋内波(海里的波浪)的冷却功能可为珊瑚礁营造一个抗热环境,或有助防止和更准确地预测珊瑚白化。相关论文刊登于《自然-地球科学》。  世界各地的珊瑚礁正遭受由气候变化和厄尔尼诺等极端气候引起的泛热带白化现象威胁,但白化模式很难预测,在较深的水域尤甚。目前,大部分白化预测

全球变暖可能加剧大堡礁珊瑚白化趋势

  澳大利亚气象委员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如果全球变暖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到本世纪30年代,大堡礁珊瑚白化现象将成为“新常态”,届时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将面临灭顶之灾。图片来源于网络  报告指出,过去100年中,全球海洋热浪更加频发、持续时间更长,让全世界珊瑚礁受到严重威胁。上世纪中后期,大堡礁珊瑚

全球珊瑚白化灾情暂缓-专家警告:这次危害最重

  据外媒报道,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日前表示,全球珊瑚白化现象可能正在减缓中。专家同时发出警告:这次全球珊瑚白化现象是有纪录以来范围最广、时间最长,且可能是危害最严重的一次。   据报道,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专家说,卫星数据及其他分析显示,在大西洋、太平洋及印度洋海盆,大规

日本研究发现可防止珊瑚白化死亡的物质

  随着全球变暖、海水升温,全球多处海洋出现了珊瑚白化死亡的现象。日本研究人员新发现一种能够防止珊瑚白化的化学物质,今后或可用于海洋珊瑚资源保护。   日本京都大学16日宣布了这一研究成果。京都大学和东京大学等机构的一个研究小组通过大数据分析,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全球变暖导致珊瑚白化死亡的机理,他们

环保团体指香港珊瑚白化10年最重-或因海水变暖

  环团发现,西贡桥嘴的中华扁脑珊瑚白化程度严重,面积达100平方米,估计与海水水温持续上升有关。(取自香港《明报》/生态教育及资源中心提供)  中新网9月29日电 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生态教育及资源中心联同民间组织“绿色力量”,在香港多个潜水热门地点调查,发现西贡一带水域有珊瑚白化,而桥嘴的珊

香港往湾洲珊瑚因海胆噬食告急-大规模倒塌白化

  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东面的往湾洲,是全港珊瑚覆盖范围最高的地点之一,与印洲塘海岸公园相距仅数百米,最近有潜水人士发现,该处约有60米乘10米的珊瑚群落,遭大量长刺海胆和果核螺噬食倒塌,部分珊瑚亦有白化现象,受影响珊瑚面积是3年来最大规模,情况严峻。有环保组织计划长期监察该处珊

澳美开发出监测珊瑚礁白化的卫星图像系统

  5月22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近日发布公报说,该校与美国高校等科研单位开发出监测全球珊瑚礁白化情况的卫星图像系统,以推动传播关于珊瑚礁的知识,并为有关部门制定珊瑚礁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该公报表示,上述卫星图像系统名为“艾伦珊瑚地图集”,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国国家地理学

PNAS讲述新故事:古老的凋亡

  根据发表在6月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报道,自祖先谱系进化分歧以来人类和珊瑚之间一直共享一条重要的细胞死亡诱导信号通路。  这条由细胞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曾被认为起源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分歧之前,在脊椎动物谱系中出现多样化。事实证明,珊

研究发现蓝光有助于增强珊瑚的热白化耐受性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巩三强、研究员张跃环联合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教授余克服,首次分析了蓝光在珊瑚热白化中的潜在作用,发现蓝光能够增强珊瑚共生体的热白化耐受性。近日,相关成果发表于《生态指标》。  “这项重要发现开启了一种新的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通过光调控进行珊瑚保护和拯救珊

科学家发现藻类基因的中和作用或可解开珊瑚白化之谜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15日宣布,科学家首次发现藻类基因的“中和”作用能够解释为何一些珊瑚能够承受海洋温度升高,并避免珊瑚白化现象。  热带珊瑚和寄居于其体内的藻类是互惠共生关系。微小的共生藻通过光合作用,成为珊瑚90%以上的食物来源。没有了这些藻类,热带珊瑚也无法继续生存。  共生藻受到海水升

大堡礁珊瑚中发现的人类衣原体表亲为解决白化带来希望

调查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珊瑚微生物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两个共存的细菌群落。而且,他们首次发现,其中一个是导致人类衣原体的细菌的近亲。这一发现提供了关于珊瑚礁健康的更多信息,并可能有助于解决珊瑚白化的问题。大堡礁外缘的诺曼礁的珊瑚虫。研究人员发现两种细菌在珊瑚中共存,其中一种是令人惊讶的发现珊瑚礁丰富的生物

珊瑚礁的不速之客科学家们发现了更多致使其白化的隐患

  自然灾害可以在一个地区造成破坏,导致构成生态系统的物种突然被摧毁。这种情况发生的方式会大大影响恢复过程。例如,火灾将景观化为灰烬,而热浪则创造了大量的木质残骸。同样地,风暴潮和珊瑚白化在海底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来自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了这两种类型的干扰会如何影响珊瑚礁。  Der

科学家提出拯救大堡礁终极方法

  保护全世界珊瑚礁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采取严厉措阻止全球变暖。这是对澳大利亚的标志——大堡礁的3处大面积死亡珊瑚进行的一项最新分析得出的结论。研究发现,因气候变化导致的反复白化将考验珊瑚礁的韧性。  并未参与该项研究的美国檀香山市夏威夷海洋生物学研究所珊瑚礁生态学家James Guest表示,这一令

海洋热浪摧毁佛罗里达珊瑚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5915.shtm Ian Enochs在加勒比海圣克鲁斯岛附近的一个珊瑚礁监测点使用温度计。图片来源: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海域的海水温度目前已飙升至创纪录水平,海面温度比

厦门大学Science文章:令人惊奇的基因组

  甲藻(dinoflagellate)并不快乐。在好的时候,这些微小的海洋生物自由漂浮生活在海洋中,或是与珊瑚(corals)共生,成为一大群软体动物、小鱼和珊瑚物种的午餐。其中的一些甲藻能够生物发光,因此会在夜里发光。但在不好的时候,甲藻会用赤潮毒害贝类养殖区,抛弃珊瑚礁让其缓慢地白化死亡。  

改善水质对珊瑚礁的恢复起多大作用?《自然生态与演化》

  《自然-生态与演化》本周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Water quality mediates resilience on the Great Barrier Reef指出,暴露在较差水质中的珊瑚礁受干扰后的恢复速度较慢,且更易受到珊瑚疾病的感染。研究发现,改善当地水质或能帮助部分珊瑚礁更好地抵抗气候变

改善地区水质有助于大堡礁珊瑚“自愈”

   澳大利亚一项新研究发现,内陆河流径流的水质下降会妨碍受白化等破坏性因素影响的大堡礁珊瑚自我修复,改善当地水质将有助于提高珊瑚礁的“自愈”能力。  纵贯于澳大利亚东北沿海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全长2300多公里。正常情况下珊瑚会呈现多种色彩,这些颜色来自寄居的藻类,这些微小的共生藻也通

抗逆珊瑚在较低温条件下仍保持耐热性-|《自然通讯》

  根据《自然-通讯》发表的一项研究Stress-resistant corals may not acclimatize to ocean warming but maintain heat tolerance under cooler temperatures,抗热珊瑚在较低温条件下仍可以保持健

《自然》聚焦“海底森林”-是谁杀死了珊瑚礁-老鼠还是水温?

  珊瑚礁,众多海洋生物繁衍栖息之地,历史上无数生命的进化源泉,得天独厚的科学研究宝库,被称为“海底森林”。但全球变暖引起的海水温度上升,已导致珊瑚礁发生了严重的白化,这种破坏对其生态系统产生了致命性影响。红脚鲣鸟是在中印度洋查戈斯群岛上安家的几种海鸟之一,它们的粪便会进入邻近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为珊

边缘珊瑚礁热“避难所”问题的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联合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在边缘珊瑚礁热“避难所”问题的研究上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显示不断变热的海洋正在削弱南海北部珊瑚礁的“避难所”潜力。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总体环境科学》。  全球变暖、持续上升的海温不断逼近(或已经超越)热带珊瑚的耐受极限,导致全球爆发严重白化事件越

你知道海洋内波么?它可是珊瑚礁的“天然空调”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近日证明了海洋内波(海里的波浪)的冷却功能可为珊瑚礁营造一个抗热环境,或有助防止和更准确地预测珊瑚白化。相关论文刊登于《自然-地球科学》。  世界各地的珊瑚礁正遭受由气候变化和厄尔尼诺等极端气候引起的泛热带白化现象威胁,但白化模式很难预测,在较深的水域尤甚。目前,大部分白化预测

科学家破解深海珊瑚发光之谜

  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了深海珊瑚发出奇异光芒的原因——帮助它们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科学家早就知道,在浅水中,这种生物体会发出绿光,而这是通过将荧光蛋白质作为一种“防晒霜”所形成的。这些蛋白质能够吸收有害的紫外线并重新释放出绿光,同时保护与它们共生的藻类——这些藻类通过光合作用提供了珊瑚生长所需的大

《自然》及子刊综览

  《自然—生态与演化》  改善水质可增强珊瑚礁恢复能力  《自然—生态与演化》近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暴露在较差水质中的珊瑚礁受干扰后的恢复速度较慢,且更易受到珊瑚疾病的感染。研究发现,改善当地水质或能帮助部分珊瑚礁更好地抵抗气候变化引起的白化,但并不足以拯救那些最具标志性的珊瑚礁。  气候变

升温突破1.5℃后,地球会怎样?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830.shtm明年今日,我们可能仍住在与此时此刻同样的房子里,开着同样的车,做着同样的工作。英国《新科学家》网站6月7日报道称,但从某方面来说,那时的地球可能已经不可挽回地发生了变化。今年1月,英国

升温突破1.5℃后,地球会怎样?

  在大堡礁,海洋温度上升导致大规模珊瑚礁白化事件。  图片来源:《新科学家》网站  【今日视点】  ◎记者 张佳欣  明年今日,我们可能仍住在与此时此刻同样的房子里,开着同样的车,做着同样的工作。英国《新科学家》网站6月7日报道称,但从某方面来说,那时的地球可能已经不可挽回地发生了变化。  今年1

珊瑚礁新型“防晒霜”来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079.shtm 清华大学化学系副教授陶磊和合作者通过聚合生成大分子,开发出一种珊瑚礁友好型“防晒霜”。这些大分子可以阻挡紫外线,但无法渗透进人们的皮肤、珊瑚和藻类。相关研究3月2日发表于《细胞报告物

珊瑚礁护海岸又护“钱袋”

  根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环境科学研究,美国科学家团队调查显示,若无珊瑚礁,全球每年因水灾造成的损失预计将增加一倍。这一发现表明,珊瑚礁不仅可以保护海岸人员和财产,还可以节省抗洪开支。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研究人员迈克尔·贝克及其同事,此次使用洪水模型来估算珊瑚礁每

新疆发现白化野生鹡鸰-科学家称白化系疾病

  新疆科学工作者日前偶然发现一种白化的野生鹡鸰,这种白化的野生鸟类十分罕见,全身变白的概率为百万分之一。  8月2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获悉,8月10至16日,该研究所研究员马鸣一行在天山北部的艾比湖考察野生鸟类迁徙情况时,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