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以来,确定RNA三维结构一直困惑着科学家,也成为生物学的重大挑战之一。而现在,90后斯坦福大学博士和团队通过新型AI算法——ARES准确预测出RNA三维结构,堪比AlphaFold,是生物界「海啸级」存在!

图片.png

我们对大部分RNA的结构几乎一无所知

  半个世纪以来,确定生物分子的三维结构一直困惑着科学家,也是生物学的重大挑战之一。难就难在,RNA折叠成复杂三维结构的形状很难通过实验或计算来确定。

  而现在,美国斯坦福大学通过新型AI算法准确预测出RNA三维结构,可谓意义重大!

  今天,Science 封面刊登了这项研究的最新成果,由斯坦福大学在读博士生 Stephan Eismann 和 Raphael Townshend,以及计算机副教授 Ron Dror共同完成。

  他们利用目前先进的神经网络技术,成功开发出了一种全新 RNA 三维结构预测模型——ARES。

  从原子入手,机器学习算法预测RNA结构!

  RNA 分子和蛋白质一样,会折叠成三维 (3D) 结构,来执行一系列功能,如催化反应、基因表达、调节先天免疫和感知小分子。

  RNA的三维结构十分重要,有助于理解RNA发挥作用的机制、设计合成 RNA 和发现 RNA 靶向药物。

  人类基因组转录成 RNA 的部分是蛋白质编码的 30 倍左右,然而,我们对RNA结构的认知还远远不够,已知的RNA结构只是蛋白质结构的不到1%。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引入了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方法,开发出一个人工智能模型ARES(Atomic Rotationally Equivariant Scorer)来预测RNA结构,准确率极高!

图片.png

  而且,研究人员仅用了 18 个已知的 RNA 结构进行训练。

图片.png

  更厉害的是,ARES无需对RNA的显著特征进行假设,也就是说,它没有关于双螺旋、碱基对、核苷酸或氢键的先入为主的概念。

  这就使ARES可以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分子系统!

  ARES包括一组已知 RNA 结构的基序和这些结构的替代(错误)变体。

  通过调整参数,ARES可以了解每个原子的功能和几何排列,和不同原子间的相对位置。这也是与其他模型不同的一点。

  然后,神经网络各层可以计算不同粗细尺度的特征,来识别碱基对、RNA螺旋的最佳几何形状、三维空间结构。

图片.png

  具体来看,ARES网络的初始层旨在识别结构基序(生物大分子中的保守序列),也就是说,基序的特点是在训练过程中学习的,而不是预先设定的。

  然后,根据前一层的特征和周围原子的几何排列,计算出每一个原子的特征。

  第一层的唯一输入是每个原子的 3D 坐标和化学元素种类。

图片.png

  这些初始网络层的架构认识到,给定的结构基序彼此间通常有不同的定位,而且,较粗尺度的基序(如螺旋)通常包括更细尺度的基序(如碱基对)的特定排列。

  另外,每一层都是旋转和平移等变的,也就是说,输入的旋转或平移在输出时有相应的变换。

  以上特点可确保将已识别基序的方向和位置传递到ARES网络的下一层,下一层则使用此信息来识别较粗尺度的基序。

  ARES 还可以预测全局属性,同时详细捕获局部结构基序和原子间相互作用。因为它的初始层在本地收集信息,而其余层则汇总所有原子的信息。

  测试得出,ARES可以准确识别结构模型,对RNA结构做出准确预测。

  作者介绍

  文章一作是Raphaël Townshend,1993年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目前创办了一家设计新分子和药物的人工智能公司,并担任CEO。

图片.png

个人主页:https://raphael.tc.com/

  2010-2014年,他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

  Townshend对机器学习、结构生物学、高性能计算、计算机视觉这些领域的研究感兴趣。他曾做过表情识别的一个CV项目,将呈现在受试者脸部的灰度图像中的6种表情分类 (喜悦、悲伤、厌恶、愤怒、惊讶、恐惧)

图片.png

  他利用 Gabor 滤波器对输入图像进行一对多线性支持向量机训练。

  并使用了现有的标准数据集,比如,Cohn-Kanade 和 JAFFE,以及自己收集的47个主题的数据集。

  参考资料: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3/6558/1047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3/6558/964

  https://news.stanford.edu/2021/08/26/ai-algorithm-solves-structural-biology-challenges/

  https://twitter.com/raphaeljlt/with_replies

相关文章

硕士生一作!南方科技大学,发Science

2月2日,由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徐保民、研究助理教授章勇、前沿与交叉科学研究院研究教授王行柱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了题为“Aqueoussynthesisofpero......

开门红,南方科技大学2024年首篇Science!

2024年1月4日,南方科技大学刘柳团队在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Astablerhodium-coordinatedcarbenewithaσ2π0electronicconfiguration......

多功能植物小RNA分析工具|一站式小RNA分析及可视化

日,《科学通报》在线发表了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夏瑞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他们研究开发出一款多功能植物小RNA分析工具——sRNAminer,可便于研究人员进行一站式小RNA分析及可视化。据介绍,植物小......

Science最新发布:全世界最前沿的125个科学问题!

此次发布的问题包括数学、化学、医学与健康、生命科学、天文学、物理学、信息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神经科学、生态学、能源科学与人工智能等领域。除了“物质的起源是什么”“黎曼猜想是真的吗”“地球上有多少物种......

第六篇Science,复旦上医团队系统描绘转录起始连续动态全过程

2023年12月22日,复旦上医徐彦辉团队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visualizationoftranscriptioninitiationinactio......

中国科大:揭示跨膜蛋白SIDT1调控人类核酸摄取的分子机制

RNA干扰是指由双链RNA诱导的基因沉默现象,在细胞发育和抗病毒免疫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被用作基因功能研究和疾病治疗的遗传工具。RNA干扰现象可在秀丽隐杆线虫全身及其后代中传播,被称为系统性......

研究发现“无中生有”的新基因起源机制

生物体的复杂性是由它们的基因编码的,但这些基因从何而来?据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报道,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研究人员解决了围绕小分子RNA基因(microRNA)起源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并描述了一种创......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发现古菌C/DRNA识别底物新规则

11月30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叶克穷课题组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ScienceChinaLifeScience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omplicatedtargetrecogn......

新发现!细菌RNA代谢调控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张承才团队关于细菌中RNA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蓝藻中RNaseE受一个保守蛋白调控》(Aconservedproteininhibitorbri......

化学学院邹鹏课题组利用光催化邻近标记技术揭示应激颗粒转录组动态变化

应激颗粒是在胁迫条件下形成的动态结构,通常认为其中包含翻译被抑制的RNA以及翻译元件,并可在刺激消失后解聚,是细胞内典型的无膜细胞器。在应激颗粒组装的不同阶段,大量RNA分子会被招募至应激颗粒中,对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