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别忘了还有国自然呢!

大过年了,可千万别忘了还有国自然呢!这基本上就是时下最恶毒的拜年方式了。 “国自然”的全称自然不是“国家自然保护区”,而是“国家自然不会痛痛快快出钱给你搞科学基金”。要中国自然自然不容易,但如果要让自己的国自然在一审就被枪毙,那基本上还是比较容易的。 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妥妥的过不了一审,不用谢,请叫我红领巾: 第一,尽量把标书写得简单 如果你只是简单地认识“简单”是指字数少,那么你就太小看一审就被枪毙的深邃思想了。我们所谓的简单,就是从形式到内容都简单,简单到无法想象的地步。 形式简单比较容易,算上参考文献、封底、封面、目录,总共不要超过5页就行了。内容的简单可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标书的科学问题的解答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关键的科学假设,这种假设如果只是停留在指标检测、临床观察、模型建立、表型现象等浅层的认识......阅读全文

北京生科院最新《自然》文章

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研究院,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系,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了第一个细菌效应蛋白和植物中对应的抗性蛋白的复合物AvrPto-Pto的晶体结构,基于该结构和相关实验结果,提出了AvrPto通过解除Pto对防御响应的抑制引发疾病抗性的机制。这

2020国自然已启动了哪些项目?这篇文章齐了!

  目前国自然基金已经进入最终的冲刺阶段,为了方便大家充分了解各项目情况,现将已启动项目情况做了汇总,数据均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仅供读者参考。 2020

《自然》文章:科学出版如何阻止剽窃

  1月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了题为《科学出版:如何阻止剽窃》的文章,十位专家就如何消灭剽窃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文章说,抄袭很容易被软件检测出来,但这仍然是一个问题。剽窃检测软件eTBLAST的发明者Harold Garner表示,发现并撤销涉嫌剽窃的论文可能需要数年。因此,我们需要建

马丽《自然》文章发现miRNA的原罪

来自麻省9月26日的消息,麻省理工Whitehead生物医学研究所(Whitehead Institute for Biomedical Research),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研究人员发现microRNA能引

《自然》文章:数据隐形传输,量子太空竞赛

  三年前,潘建伟将星际旅行带到了中国长城。从位于北京北部丘陵的长城附近实验点,他和他的团队——来自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物理学家们,将激光瞄准16公里之外的屋顶上的探测器,然后利用激光光子的量子特性将信息“瞬移”过去。这刷新了当时量子隐形传态的世界纪录,这是朝着实现团队的终极目标——将

《自然》文章:漫长等待威胁诺奖地位

  诺贝尔奖候选人常常需要等待20多年才能得到这个科学上的最高荣誉。近日,《自然》杂志刊登了芬兰阿尔托大学Santo Fortunato及其同事撰写的文章,研究人员表示这磨人的等待过程将会越来越常见,甚至会发展到原本有机会得奖的候选人活不到颁奖典礼那天。   在 1940年以前,诺贝尔物理学奖

国自然研究热点—eccDNA的前世今生

  2019年11月,顶尖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和《Cell》相继发表了关于染色体外环状DNA(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eccDNA)的重要研究,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癌基因的传统认知,同时也迅速引爆了整个生物医学界,一时之间,将人们的目光都吸引到这个科研界的新宠

过完年,别忘了还有国自然呢!

         大过年了,可千万别忘了还有国自然呢!这基本上就是时下最恶毒的拜年方式了。  “国自然”的全称自然不是“国家自然保护区”,而是“国家自然不会痛痛快快出钱给你搞科学基金”。要中国自然自然不容易,但如果要让自己的国自然在一审就被枪毙,那基本上还是比较容易的。  只要做

国自然研究热点—eccDNA的前世今生

  ​1. eccDNA为什么火?它到底是何方神圣?   2019年11月,顶尖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和《Cell》相继发表了关于染色体外环状DNA(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eccDNA)的重要研究,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癌基因的传统认知,同时也迅速引爆了整个生

《自然》撤销一篇血液干细胞文章

  10月13日,《自然》杂志因为数据问题而撤销一篇有关血液干细胞的文章。  这篇由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Amy Wagers和合作者完成的文章认为,成体血液干细胞中年龄相关性缺陷可受环境影响,甚至发生逆转。而根据ISI Web of Science的数据显示,此文今年已被13篇文章

《自然》文章:误用试剂和仪器会毁了实验

  先进的技术为实验带来了便利,但也引起了不少问题,来自英国剑桥研究院李嘉诚中心,美国范德堡大学的两位科研人员就分别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各自的亲身经历——一个实验室由于买了的试剂中推荐的阴性对照不合适,之前十二个月的努力白费了;另外一个实验室误用了商业化自动成像分析系统,得到了完全相

《自然》文章为中国碳排放承诺提供策略

  中国已承诺,碳排放量将会在2030年达到峰值,即在2030年之后碳排放不再增加。16日的英国《自然》杂志评论板块中一篇文章称,若没有重大的政策变化,2030年达成这一目标将颇具挑战性。该评论文章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策略。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2013年占全球排放量的四分之一

《自然》文章:中国科研重“量”更需重“质”

  7月21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特聘教授的文章,分析了中国的科研质量现状并提出看法。  文章引用英国皇家学会于前不久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的数据并指出,虽然中国在国际科学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总数已跃居全球第二,文章引用比例也从1999年的几乎为零到2008年的4%,但与美国的

2018国自然标书撰写全攻略

  今天已经是2018年1月23日,到2018年3月初,2018年NSFC只剩1个月就提交了!为何说是只剩1个月呢?请大家仔细看看:  首先,我们来看看基金委去年的要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2017年度项目申请集中接收工作自2017年3月1日开始,3月20日16时截止

国自然研究热点——eccDNA的前世今生(一)

1. eccDNA为什么火?它到底是何方神圣?2019年11月,顶尖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和《Cell》相继发表了关于染色体外环状DNA(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eccDNA)的重要研究,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癌基因的传统认知,同时也迅速引爆了整个生物医学

重磅:2023年国自然项目申请时间公布!

  1月10日,基金委官网发布了《关于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公布了2023年国自然项目申请接收时间等相关事宜。关于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2022年国自然指南拟发布时间公布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机关服务中心印发了关于《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征订的通知。在该通知明确,《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预计于2022年1月中旬正式出版,届时将以电子和纸质两种形式同步刊出。  与以往征订有区别的是,22年的纸质版《项目指南》拟分为上下两册(套

国自然研究热点——eccDNA的前世今生(三)

小编在这儿也给大家整理了eccDNA表达谱的研究思路,如下图。 (2)生物标志物eccDNA优于线性DNA的生物稳定性以及独特的分子结构特征,为迅速发展的无创活检道路增添了新的方向,如果有较多的临床样本,它非常适合做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下面这篇文章是eccDNA在液体活检方面探索的先驱文章,小编带大家

国自然研究热点——eccDNA的前世今生(二)

(3) 形成特征早期的研究发现eccDNA是基因扩增的产物,是基因组不稳定性的一种表现形式。肿瘤基因扩增往往以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染色体上进行基因的扩增,另一种则是形成eccDNA。目前关于肿瘤中eccDNA的形成机制还没有定论。早期的研究认为短重复序列是介导eccDNA形成的因素,主要通过基因重组机

国自然放榜后,这些评审意见怎么读?

  每年都有超过80%的人申请国自然失利,放榜后也是哀叹声远大于欢呼声。看完评审意见后,中了的人一声欢呼就跑去游山玩水了,没中的人则反复把评审意见翻了个底朝天,恨不得拿个放大镜在每个字眼笔画里找答案——为什么没中?没中的原因到底在哪?  没中的朋友们不要气馁,不要挫败,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看看评审意

国自然进入函评阶段!评审专家解析!

  一年一度的国自然函评已拉开帷幕。  按照往年的情况,多数学部的杰青、优青等项目已经开始函评,甚至有的学科函评已结束。一般人才类项目函评会在5月下旬之前全部结束。  关于函评的过程和函评专家的情况,学者都非常关心,本文省略了形式审查之前的部分,重点关注函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国自然评审流程)  

《自然免疫学综述》发表我学者文章

  12月29日出版的新一期《自然免疫学综述》发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的综述性评论文章《模式识别受体信号传导调控与健康及疾病》。该文从自身调控和交叉调控的角度,分别总结出5种天然免疫应答的调控模式,并前瞻性地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这是我国学者首次应邀为《自然免疫学综述》撰写综述

《自然》两篇文章介绍生物新方法

生物学研究方法日新月异,在8月2日的《Nature》杂志上,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两个研究小组介绍了两种新颖的技术,为生物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 原文检索:Nature 448, 553-560 (2 August 2007) | doi:10.1038/nature06008; Rece

《自然》文章呼吁防止全球土壤侵蚀与退化

         大多数土壤都属于私人所有,因此很难实施具有约束力的国际保护协议。图片来源:Luca Montanarella  80年前,也就是1935年,土壤首次被官方正式认可为一种有限的国家资源,应该得到负责任的管理。1933年,恶名昭彰的“灰碗”尘暴干旱导致灾难性土壤侵蚀发生之后,美国政府通

《自然》封面文章:科学家剖析土星大白斑

  土星上的大白斑。(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SSI)     去年年底,土星的北半球突然出现了一个小而明亮的斑点,并且在短短几周的时间里发展到接近地球直径的规模,而这其实是一场仍在肆虐的雷暴。  天文学家最早在去年12月初的一天观测到这场雷暴,当时的云团据估算仅

自然出版集团推出《自然》子刊《自然—气候变化》

  据《自然》网站消息,自然出版集团(NPG)近期推出一本新的《自然》子刊——《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重点关注与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由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影响有关的前沿研究。   作为《自然报告—气候变化》(Nature Reports Climate

《自然》选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

  2016年6月21日北京时间凌晨1点,《自然》杂志发表了Science stars of China这篇新闻特写文章,Nature.com的官方微信号"Nature自然科研”同时放出此文的中文版《中国科学之星》。  从古老的DNA到中微子和神经科学,中国的顶尖研究者们正在发挥巨大的影响——并提升

4.5亿!顶尖高校,国自然获批结果公布

  据武汉大学消息,为做好学校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充分宣讲2022年度基金项目深化改革举措,1月7日下午,武汉大学召开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大会,副校长李建成,各院系和科研单位相关负责人、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出席会议。会议形式为线上线下相结合。  会上,科学技术

国自然申请6大误区,别再“踩雷”了!

  又到了申请国自然的时期。  每年总有80%以上的勇士被国自然难倒,尤其是“新人”。过了的本子自然是好本子,但是没过的本子也能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青塔学术特搜集总结了塔友们“踩过的坑”,供大家讨论参考:  误区一:预期成果写得越高,越容易中  青基研究成果按面上方向预期,面上按重点方向预期,这都

多所高校公布国自然立项结果,创造历史!

  8月24日,国自然基金委正式发布《关于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根据公告,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资助面上项目20321项、重点项目751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74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2879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30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