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PCR检测遇到外源片段序列未知怎么办?新方法来了!

基因组编辑技术为动植物遗传改良提供了革命性的遗传操作工具。但在基因组编辑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外源载体导入生物体细胞内,在基因组编辑完成后,再筛选出不含外源成分的个体。目前,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等多个国家已先后出台基因组编辑产品安全管理政策,其中确保没有外源成分是各国基因组编辑产品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和市场准入的重要前提。 目前,外源成分检测主要采用PCR等分子检测手段。但是,基于PCR的检测方法需要已知外源片段序列才能设计扩增引物,一次只能对少数几个完整的外源成分进行检测。而在外源片段序列未知或在体内出现变异等情况下,基于PCR的方法将无法对其进行有效检测,导致漏检。另外,基于PCR的检测方法易受实验条件的影响,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情况的发生。因此急需要发展一种高效灵敏的外源成分检测方法,保障基因编辑产品的安全。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王克剑团队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团队合作,......阅读全文

PCR检测遇到外源片段序列未知怎么办?新方法来了!

  基因组编辑技术为动植物遗传改良提供了革命性的遗传操作工具。但在基因组编辑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外源载体导入生物体细胞内,在基因组编辑完成后,再筛选出不含外源成分的个体。目前,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等多个国家已先后出台基因组编辑产品安全管理政策,其中确保没有外源成分是各国基因组编辑

李家洋等提出植物基因组编辑监管框架

  CRISPR/Cas9是靶向基因变化的一种新方法。与其他方法一起,构成了所谓的基因组编辑工具箱的一部分。目前,基因组编辑主要讨论的是医学应用,相继有使用基因组编辑治疗人类疾病的研究出现,例如:CRISPR基因编辑助力肺癌治疗;华人女学者用CRISPR技术改善遗传性失明;我科学家用CRISPR纠正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水稻基因组编辑研究取得重要新进展

  水稻突变体是进行水稻功能基因组学基础研究和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的重要材料。常规的水稻突变体来源于自发突变或化学、物理及生物的诱变,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局限性,不能满足大规模的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的需求。利用高效便捷的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和高通量的寡核苷酸芯片合成技术可

李家洋视察华南植物园

  8月20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视察华南植物园。   汇报会上,华南植物园主任黄宏文首先就近年工作进展特别是2009年以来的重点工作做了汇报。报告内容涵盖科研进展、植物资源储备及迁地保育、科普教育与旅游开放、人才队伍建设及培养、科研设施能力及平台建设等方面,并对国际评估、引进“千人计划”人才

我科学家倡导“基因组编辑作物”管理框架

  基因组编辑是对生物基因组进行定向改变的技术,目前在医学中非常热门。有专家预测,该技术在农业作物育种上也将呈现更加广阔的前景。然而,对于这一技术,世界各国尚处于观望状态,也无相关的管理标准。日前,我国科学家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遗传》上与国外科学家联合撰文,对基因组编辑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提出了管理

将CRISPRCas9在水稻中的基因组编辑效率提高37倍

  来自中国水稻研究所,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CRISPR-Cas9-VQR precise genome editing in rice”的文章,通过优化sgRNA的结构以及使用水稻内源性强启动子来驱动VQR变体

李家洋院士:农业发展须更加依靠科技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工作会议1月9日召开。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科院院长李家洋分析了农业科技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提出我国步入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长足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由“一五”时期不足20%提高

李家洋院士:分子育种具有定向高效优势

  4月12日,首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开幕。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发表题为《水稻品种设计的分子基础与实践》的演讲。他说,水稻育种创新是水稻科技创新的核心,对提升我国水稻产业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分子育种利用现代信息和生物技术,对生物体从基因到整体不同层次进行设计和操作,实现从传统“经验育种”到定向

中美德科学家联名倡议-基因组编辑作物需要管理框架

  基因组编辑是对基因组进行定向改变的技术,其中CRISPR/Cas9最为有效。目前基因组编辑在医学中非常热门,已在治疗白血病上获得成功。专家预测,该技术将在作物育种上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1月27日,《自然—遗传学》发表了一篇由中美德3国科学家联名撰写的文章,旨在为促进该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提出

李家洋访问肯尼亚和南非相关科技机构

  李家洋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Achim Steiner博士共同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  8月23日至29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率团访问肯尼亚和南非。  代表团此次重点访问了位于肯尼亚的乔莫·肯尼亚塔农业与科技大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位于南非的比勒陀利亚大学、Kirstenb

李家洋:农业科技创新应顶天立地

  “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日前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从国家最高层面对农业科技工作的定性,给农业科技工作者们吃了颗定心丸。  但在具体操作层面,农业科技创新该走向何方?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家洋在2月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回答了四个字——“顶天立地”。  他解释说,所谓顶天,就是要达到国际农

李家洋出席“共道未来”能源高层论坛

  9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德国马普学会和西门子公司共同主办的“共道未来”能源高层论坛在京开幕。中外著名科学家、商界领袖和政策决策者齐聚一堂。李家洋副院长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   李家洋首先代表中科院对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他向来宾介绍了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的巨大缺口,因而能

李家洋院士PNAS发表水稻新研究成果

  抗性淀粉(RS)有预防糖尿病、减少腹泻、炎症性肠道疾病、结肠癌和慢性肾病、肝病发生的潜力。10月18日在《PNAS》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浙江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水稻中确定了两个关键的淀粉合成酶基因,它们共同调节着RS的生物合成。这些研究结果有望应用于选育出热米饭中具

美国放行基因编辑蘑菇和玉米-不含任何外源DNA

   美国农业部对采用基因编辑技术的新型作物网开一面,是由于基因编辑后的作物,不含任何新引入的遗传物质或外源DNA。当技术飞奔时,既面临重新定义转基因,也要思考监管如何收放。   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美国农业部相继豁免了一种基因编辑蘑菇和一种基因编辑玉米的监管。   它们都采用了一种名为CRISPR

李家洋出席版纳植物园科研中心启用仪式

  1月1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科研中心正式启用。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中共西双版纳州委书记江普生,州委副书记、州长刀林荫和来自地方各级政府、相关科研机构、兄弟院所、施工单位的嘉宾共100多人参加了庆典。版纳园党委书记、副主任李宏伟主持大会。   庆典会上,版纳园主任陈进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中科院李家洋团队开辟水稻育种新途径

“今年5月,我们的水稻材料就要在北京实验田里试种了,未来有望推广到更多地方。”说起手头的工作,余泓眼睛里都是喜悦。余泓是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的一员。他说的水稻材料,是该团队快速从头驯化的全新水稻品种。去年初,这一成果发表在科学期刊《细胞》上,被业界认为有望开辟一条野生植物驯化新

李家洋杨焕明当选德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家洋院士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杨焕明院士于2012年7月当选为德意志利奥波第那自然科学院(The Deutsche Akademie der Naturforscher Leopoldina; The German National

王克剑:我的愿望是让杂交稻的制种变得更加简单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中国水稻研究所科研楼里的这句标语,默默影响着一位在此从事水稻育种技术研究的年轻人,他叫王克剑。1983年出生的王克剑已是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基因组编辑及无融合生殖”团队的首席科学家。王克剑和他的团队使杂交水稻的自留种从不可能变成理论可能,从

李家洋应邀在PLANT-CELL撰写Reflections-on-Plant-Cell-Classics文章

  The Plant Cell是植物领域的著名学术期刊,对植物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为庆祝创刊30周年,The Plant Cell杂志社邀请部分编委会成员及其他科学家对发表在该杂志的重要研究工作进行评述,以期增进对植物科学过去30年中重要研究进展的认识,激发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李家洋研

中科院李家洋院士解析程序性细胞死亡

  程序性细胞死亡(PCD)对于动植物的发育和防御应答至关重要。在动物中,线粒体通过整合多种压力信号在PCD起始中起到了核心作用,而且活性氧(ROS)在调控细胞生死中非常关键。在植物中,质膜、过氧化物酶体、叶绿体和线粒体都生成ROS。质膜NADPH氧化酶合成的ROS被认为与超敏反应(HR)有关,HR

李家洋会见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院长

8月27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在院机关会见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院长BRECHOT教授。BRECHOT向李家洋介绍了该院的机构设置、研究重点,以及该院在对外交流与合作中建设联合研究单元的进展情况,特别是与我国在上海、北京、南京、武汉等地区的合作,并希望与中科院加强在博士后培养项目上的合作。

中国人参基因组图谱成功绘制

  3月4日,由吉林省通化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吉林紫鑫药业共同主办的中国人参基因组图谱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吉林省省长王儒林、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出席大会。中科院生物局、长春分院、北京分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吉林省省直和通化市市直有关领导以及国内外新闻媒

李家洋会见丹麦诺和诺德公司Diderichsen副总裁

  2月14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在京会见了来访的丹麦诺和诺德公司Diderichsen副总裁。   李家洋对Diderichsen副总裁来访表示欢迎。中科院—诺和诺德专项研究经费基金计划首届三年已经期满,他说,中科院方面对于该专项基金在过去几年内对于促进中丹科技合作所发挥的重要

李家洋发现决定稻米食用品质的基因调控网络

  PNAS:李家洋领衔发现决定稻米食用品质的基因调控网络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领导的研究团队12月14日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发现并解析了决定稻米食用和蒸煮品质的基因调控网络。这一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开发口感更好的稻米品种。   稻米是人类的重要主食,因此

遗传发育所在水稻中建立基因定点替换及定点插入体系

  CRISPR/Cas9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包括农作物在内的各种生物体的基因组编辑。科学工作者利用该技术,创造了大量的植物内源基因功能缺失的突变体,为植物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应用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对植物内源基因进行更为精确地修饰,如基因定点替换以

李家洋院士: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6%

  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科院院长李家洋院士今天在中国农科院工作会议上说,去年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农业科技贡献巨大,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  李家洋说,2014年,中国农科院分批完成了32个试点研究所科研团队遴选工作。把原有的1026个课题组,优化整合成315个科研团队,同时跨研究所组建了8

李家洋任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科院院长

李家洋翟虎渠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网站11月29日消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北京召开干部大会。中组部干部四局局长夏崇源宣布了中央关于任农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免去的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职务的决定。李家洋简介  李家洋,1956年出生,安徽肥西人,1982年1月加入中

王大鹏:科技是把双刃剑

  核能可以用来发电,改变化石燃料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污染,同时也可以用来制造核武器,给人类带来大规模的杀伤甚至是毁灭;科学技术在带给人们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所以迫使人们去思考科学技术应该如何使用。不过,双刃剑的表现在不同人眼里可能有差异,往“高大上”的层次说就会牵扯到科技伦理,而低端一些的则

食品检测动物源性成分鉴定

动物源性成分鉴定针对真假莫辨的各类肉制品。项目名称检测内容动物源性成分鉴定猪、牛、羊、马、驴、鹿、狗、狐狸、鸡、鸭、鹅 —— PCR/RT-PCR

λ噬菌体臂与外源基因组DNA片段的连接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 当 λ 噬菌体臂与外源基因组 DNA 片段相连时,必须考虑到两个参数:噬菌体臂与潜在插入片段的摩尔比,以及在反应混合物中各类 DNA 的浓度。实验材料 噬菌体 T4 DNA 连接酶基因组 DNAλ 噬菌体包装混合物λ 噬菌体臂 DNA试剂、试剂盒 ATPSM 和 SM+ 明胶仪器、耗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