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张中海、甘立勇团队制备近红外传感生物传感器获进展

光电化学技术在能量转换和存储方面展现出重要的应用前景,从而在能源和催化领域获得诸多关注。以此同时,该技术在另一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的得到分析化学家和生物学家的青睐,那就是光电化学生物检测,其表现出背景信号低、检测灵敏度高的优势。那么,有无可能实现光电化学技术应用于活体内生物物质的传感分析呢?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的张中海研究员团队和重庆大学甘立勇教授团队合作,通过对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半导体材料进行体相和表面缺陷调控,制备了具有近红外传感能力的生物传感器,成功开启了光电化学活体生物传感的新模式。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一些临床疾病与某些生物标志物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实时监测生物机体内某些生物标志的浓度变化情况可以为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然而,由于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窄带隙半导体材料的匮乏,典型的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应用范围仍然局限于紫外光和可见光的辐照,使得具有组织穿透深度深、生物相容性良好和最小光漂白特征的......阅读全文

张中海、甘立勇团队制备近红外传感生物传感器获进展

  光电化学技术在能量转换和存储方面展现出重要的应用前景,从而在能源和催化领域获得诸多关注。以此同时,该技术在另一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的得到分析化学家和生物学家的青睐,那就是光电化学生物检测,其表现出背景信号低、检测灵敏度高的优势。那么,有无可能实现光电化学技术应用于活体内生物物质的传感分析呢?近

先行先试 知识创新工程勇立潮头

  如同在平静的水面上扔进一块巨石,20年前中科院的改革在中国科技界引起巨大反响,因为有的研究员下岗了。   当年,中科院将北京的4个与数学相关的研究所统一整合为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设置的创新岗位也就是从事科研的岗位只有200个,4个研究所却有450个人竞争这200个岗位。在原有的160名研究

2007年“CAIA奖”现已评出

 2007年“CAIA奖”评审工作经过申报,专家“网上”初评和“CAIA奖”评审委员会综合评定,现已全部完成。本年度申报项目共48项,经过初评和“CAIA奖”评审委员会综合评定,评出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三等10项,获奖项目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一等奖  4项 1.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

该选近红外?还是中红外?

  在论坛里,看到过某同学的疑问:很多文献都选择4000~400 cm-1 的中红外,但也有选择近红外的,选择的依据是什么?不同的人研究同样的样本,却分别选用中红外和近红外。又是怎么选择的呢?中红外和近红外的谱图信息有什么差别?   以此问题为引子,笔者实话说,看到问题的瞬间,并不能做到答案脱口

分析近红外光谱仪中近红外光谱原理

  近红外光谱仪主要是依靠近红外光谱原理来进来一系列的测量,而近红外光谱又是由于分子振动的非谐振性使分子振动从基态向高能级跃迁时产生的,记录的主要是含氢基团X-H(X=C、N、O)振动的倍频和合频吸收。不同团(如甲基、亚甲基,苯环等)或同一基团在不同化学环境中的近红外吸收波长与强度都有明显差别,NI

分析近红外光谱仪中近红外光谱原理

近红外光谱仪主要是依靠近红外光谱原理来进来一系列的测量,而近红外光谱又是由于分子振动的非谐振性使分子振动从基态向高能级跃迁时产生的,记录的主要是含氢基团X-H(X=C、N、O)振动的倍频和合频吸收。不同团(如甲基、亚甲基,苯环等)或同一基团在不同化学环境中的近红外吸收波长与强度都有明显差别,NIR

复旦大学张凡教授实现在活体内提高近红外光成像效果

  近日,复旦大学化学系张凡教授研究团队利用超分子组装实现近红外纳米探针在肿瘤部位的高效聚集,提高了病灶部位的成像信号。与此同时,通过近红外光调控实现在肝脏部位的可控解聚,有效降低了成像的背景信号以及颗粒沉积带来的潜在生物毒性。相关研究论文“Supramolecularly Engineered N

近红外的应用范围

现代近红外光谱(NIR)分析技术是近年来分析化学领域迅猛发展的高新分析技术,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分析专家的注目,在分析化学领域被誉为分析“巨人”,它的出现可以说带来了又一次分析技术的革命。 近红外区域按ASTM定义是指波长在780~2526nm范围内的电磁波,是人们最早发现的非可见光区域。由于物质在该谱

红外,近红外波长范围分别是什么

  近红外光(Near Infrared,NIR)是介于可见光(ⅥS)和中红外光(MIR)之间的电磁波,按ASTM(美国试验和材料检测协会)定义是指波长在780~2526nm范围内的电磁波,习惯上又将近红外区划分为近红外短波(780~1100nm)和近红外长波(1100~2526nm)两个区域。  

张卓勇:七彩光谱信息的解码者(下)

“七彩光谱 万象更新”主题系列访首都师范大学张卓勇教授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师从黄本立院士的张卓勇老师为我国的光谱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在他的科研生涯中还对我国的光谱分析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本文为您一一揭晓。 2004年张卓勇(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