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MR表现病例分析

女,60岁,因体检发现脾脏占位入院。查体: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脾肋缘下可触及,质韧。实验室检查除血小板计数略低(115×109/L)外,其他血液检测,包括肿瘤标志物、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外院超声提示脾脏实质回声不均匀,呈结节样改变。 本院MR检查:脾脏内可见弥漫性多发小结节影,呈等或稍长T1信号(图1A),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图1B、1D),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高b值(b=800 s/mm2)未见明显扩散受限(图1C);增强后动脉期病变强化不明确,较周围脾实质呈相对低信号,静脉期可见对比剂向内填充,延迟期呈等或低信号(图1E~1G);大部分边界清楚,最大直径约13 mm。术前影像诊断:脾脏多发异常信号,脉管源性病变可能性大。 行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术中见脾脏体积增大,色泽红润,脾周见少量腹水,与周围......阅读全文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MR表现病例分析

女,60岁,因体检发现脾脏占位入院。查体: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脾肋缘下可触及,质韧。实验室检查除血小板计数略低(115×109/L)外,其他血液检测,包括肿瘤标志物、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外院超声提示脾脏实质回声不均匀,呈结节样改变。 本院MR检查:脾脏内可见弥漫性多发小结节影,呈等或

脑膜瘤瘤内多发肺腺癌转移MR表现分析病例分析

1.病例资料 女,62岁,性格变化3年余,头痛3d。外院MRI提示右额部占位伴中线移位,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入院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胸部平片未见明确异常。头颅MRI(图1~4)示:右额部颅骨内板下一巨大肿块,大小约68mm×64mm×65mm,病灶整体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

鼻背部藏毛窦病例及其皮肤镜表现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14 岁,鼻背长毛伴反复溢脓 5 年。5 年 前无明显诱因发现鼻背多根毛发长出,毛发处反复 溢脓。外院长期按“毛囊炎”治疗,外用多种抗生素 软膏( 具体不详) ,效果欠佳。患者既往体健,否认 慢性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检: 系统检查 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

颅内静脉性血管瘤病例分析

1.病历摘要 男,57岁;因“间断性头痛、头晕3月余”于2018年11月入院。头痛性质为胀痛,以顶枕部为著,活动后加剧,休息后可缓解,频率1~2次/d,口服止痛类药物可缓解;头晕为间歇性,无明显规律。查体:精神欠佳,意识清楚;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异常,KPS评分90分。 头部MRI示:后纵裂占位性病变

腮腺嗜酸细胞腺瘤超声表现病例分析

患者女,24岁,自诉半年前偶然触及右侧耳后肿物,自觉轻微刺痛,无发热、压痛等不适,1个月前自觉耳后肿物疼痛加重,外院MRI检查提示右侧腮腺占位性病变,考虑腮腺混合瘤。为进一步治疗,遂来本院就诊。 体格检查:右侧耳垂后下部可触及一约2.0 cm×1.5 cm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可,表面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策略

近日病房收入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1例,选择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仍有争论。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异常海绵状血管团。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是海绵状血管瘤的一种特殊类型,位于海绵窦区,血运丰富,与周围血管、神经关系密切,

肝血管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核心提示:   肝血管瘤瘤体多较小,直径多在2~4cm,肿瘤多为暗红色或紫褐色,界线清楚,但无包膜。质地较软,其内充满血液,肿瘤中心往往可见灰白色纤维瘢痕,有时也以散在小块状分布于瘤体中。镜下可见瘤体为含血液的血管腔构成,血管壁厚薄可以不同,多由纤维细胞和胶元纤维组成。瘤体内常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病例诊疗分析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是非常严重且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国内报道多数是由鼻、面部三角区疖肿或蜂窝织炎引发,也有筛窦炎和蝶窦炎引起,少数为耳源性、眼源性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其中,由鼻源性疾病引起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易于误诊。兹复习文献并结合一例临床遇到的病例,就临床诊疗作一浅析: 海绵窦血栓性静

病例分析:儿童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伴出血

脑海绵状血管畸形是种常见的血管性病变,海绵状血管瘤是指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这些畸形血管紧密相贴,血管间没有或极少有脑实质组织。它们并非真性肿瘤,按组织学分类属于脑血管畸形。它易发生少量、多次出血而引起症状,大量出血少见。 我院发现1例脑血管瘤伴出血病例:患儿,男,呕吐伴意

睾丸肾上腺残余肿瘤超声表现病例分析

 患者男,30岁,因体检发现“左侧肾上腺占位”入院。自述平素身体状况良好,已婚未育,男性功能正常,睾丸无疼痛、酸胀等症状。实验室检查: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素、醛固酮均高于正常参考值,17-羟基孕酮、游离睾酮、雄烯二酮、皮质醇昼夜节律均未见明显异常。 超声检查:脾肾间区探及大小约2.1 c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