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首次施行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

在日前举行的第六届东方心脏病会议手术演播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在国内率先完成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TMVR),受到现场国内外专家高度评价。该项手术应用心脏导管技术,无需开胸,创口极小,为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特别是外科手术高危或禁忌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据介绍,此次手术的3位患者均为男性。在著名心脏病专家、来自德国的Kuck教授协助下,葛均波以娴熟的技术顺利完成这3例手术,平均每例患者用时2个小时。术后所有患者二尖瓣反流明显减轻,左房压力明显减少。目前患者情况良好。 “该手术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葛均波表示,该手术较为安全,并发症少。相对于在国内率先开展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此手术也更为安全,但手术操作有一定难度。......阅读全文

我国首次施行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

在日前举行的第六届东方心脏病会议手术演播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在国内率先完成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TMVR),受到现场国内外专家高度评价。该项手术应用心脏导管技术,无需开胸,创口极小,为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特别是外科手术高危或禁忌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我国首次施行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

在日前举行的第六届东方心脏病会议手术演播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在国内率先完成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TMVR),受到现场国内外专家高度评价。该项手术应用心脏导管技术,无需开胸,创口极小,为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特别是外科手术高危或禁忌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据介

经导管二尖瓣修复和置换术十大要点

  近年来,经导管二尖瓣干预取得了较大的进展。4月13日,Maisano F在《欧洲心脏杂志》发表文章探讨了经导管二尖瓣干预的未来发展趋势,以下为文章的十大要点。    1、 经导管二尖瓣干预用于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对于二尖瓣反流(MR),它可能是外科手术的

亚洲首例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MVR)

5月23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主任王春生教授、心外科副主任兼微创心外科主任魏来副教授、杨晔主治医师、王文硕医师在麻醉科郭克芳副主任医师、心超室董丽莉副主任医师和李伟主治医师、心内科徐世坤主治医师、放射科杨雪主治医师等密切配合下,为一位年逾七旬的高危二尖瓣重度返流患者成功实施了

广东实施首批临床应用经静脉途径二尖瓣修复术

  7月15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团队应用经导管二尖瓣瓣膜夹系统(DragonFlyTM),成功为76岁的陈姨(化名)实施了广东首批经静脉途径二尖瓣修复术。它在临床的成功应用标志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在二尖瓣介入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陈样新教授主刀手术。 黄睿供图  据

哪些二尖瓣返流患者适宜手术治疗?

  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ACC2014)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年龄≥50岁的严重二尖瓣返流(MR)但无症状的患者中,与保守治疗相比,早期手术与其心血管死亡和心脏事件长期减少显著相关。研究论文3月30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杂志》(J Am Coll Cardiol)。 &n

粉丝性二尖瓣狭窄(内科)临床路径

一、粉丝性二尖瓣狭窄(内科)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粉丝性二尖瓣狭窄(ICD-10:I05.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

无症状的二尖瓣返流的治疗

  作者:Rick A Nishimura(梅奥临床医学院心血管疾病和医学教授)    对由于原发性瓣膜异常造成无症状性严重二尖瓣返流患者的管理很难,并且尚存在争议。对无症状的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干预时,权衡干预措施风险和观察等待风险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

多普勒超声对正常胎儿二尖瓣口及三尖瓣口血流频谱分析

  二尖瓣口血流频谱(MIF)和三尖瓣口血流频谱(TIF)是评估左室和右室舒张功能的最简单常用的方法,原因在于二尖瓣和三尖瓣分别是左室和右室充盈的唯一通道,左心室与右心室的主动松弛和被动扩张的充盈模式以及跨瓣膜的压力变化都可以体现在二尖瓣和三尖瓣的血流频谱上。本研究利用多普勒超声观察孕22~28周和

葛均波院士团队专利成果成功转化

  今天,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中科院院士、该校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葛均波团队发明专利“一种瓣膜夹合器”,近日以180万元入门费+2%销售提成的价格,独占许可给苏州拓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据悉,这是继今年3月“一种经外周动脉途径植入的主动脉瓣环系统”成功转让给杭州启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来,葛均波团队成功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