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新华社:抓住人才这个科技创新的关键因子

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2050年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为如期实现科技强国“三步走”的第一步,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目前,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整体科技实力大大增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一大批令人瞩目的重大创新成果,在载人航天、深潜、超级计算领域不断刷新中国高度、中国深度、中国速度。 然而,立足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交汇的新坐标,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创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成为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 树立坚定的创新自信,不再错失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必须牢牢抓住创新这一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牢牢抓住人才这一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尤其是创新型人才这一关键因子。 牢牢抓住创新人才这一关键因子,......阅读全文

新华社:抓住人才这个科技创新的关键因子

   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2050年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为如期实现科技强国“三步走”的第一步,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目前,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整体科技实力大大增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一大批令人瞩目的重大创新成果

印度科技创新管理政策趋势:创新是发展关键所在

  近年来,“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各国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路径选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后发国家,要想在全球创新竞赛中抢占优势,就必须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创新政策,以提高其创新能力。迄今为止,已有三十多个国家正式发布了国家创新战略,至少二十多个已经建立了国家创新机构。2007年尤其是2010年以来,

关键要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

  6月9日至11日,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科技部党组成员、秘书长、科技日报社社长李平,以及政策法规与监督司、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司、创新发展司和火炬中心相关负责同志一行,深入陕西延安市和西安市,围绕创新型省份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等方面工作进行调研。   王志刚一行先后实地

徐匡迪:工程科技创新是走向绿色发展关键

  第一,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使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处于世界前列;但中国的人均排放仍然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是美国的1/4,是日本的1/2。因此,中国应该按照联合国的规定,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责任。  第二,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是走向绿色发展的第一步,发展先

科技部副部长李萌: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和关键

  4月25日在贵阳召开的科技创新发展工作地方座谈会上,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萌强调: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和关键,科技部门要坚守科技创新这一主阵地,要更加注重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李萌指出,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三五”规划把创新置于五大发展理念之

代表委员:布好科技关键子 下好创新先手棋

万钢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技部部长)新常态更需要科技创新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显著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基础研究和战略性领域涌现出一批世界前沿成果。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放缓,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努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

代表委员:布好科技关键子 下好创新先手棋

   万钢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技部部长)新常态更需要科技创新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显著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基础研究和战略性领域涌现出一批世界前沿成果。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放缓,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努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

《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力指数2022》发布

12月1日,正在四川成都举办的“第五届科学计量与科技评价天府论坛”(下称:“天府论坛”)上,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首次发布了《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力指数2022》报告。 报告以全球19个国家的32个科技创新中心为评价对象,构建了包括科技创新资源、科技创新成果、科技创新环境和科技创新影响4个一

山东烟台狠抓四个关键点 着力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

   近年来,烟台市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关于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狠抓科技改革、政策支撑、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四个关键点,全市的科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一、以科技改革为切入点,深化科技体制创新   一是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向。制定出台《关于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积极调整科技计划的

用科技创新激活“社会创新”

  创新惠民是两会的老话题了,其魅力在于常议常新,每年都能看到新进展,每年都可以有新期待。  总体讲,科技创新惠及民生途径有两条:一条是直接途径,比如研发新药品,帮助人们消除病痛;一条是间接途径,科技创新提供技术平台和手段,人们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社会创新”,寻求解决就业、教育、医疗、扶贫和慈善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