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地质地球所揭示地壳混染在岩浆铜镍硫化物成矿中的作用

中亚造山带东天山东段广泛发育二叠纪(~280 Ma)的超基性-基性侵入体及相关的岩浆Cu-Ni硫化物矿床,是我国重要的Cu-Ni矿产地之一。前人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岩成矿年代学、岩浆演化及源区特征等,认为其成矿高镁原始岩浆可能来源于俯冲交代的软流圈地幔的熔融。但是,对于岩浆Cu-Ni硫化物矿床的成矿机制缺少详细系统的研究,如地壳混染、结晶分异、S的来源等。其中,地壳混染被认为是岩浆Cu-Ni硫化物矿床形成最重要的因素。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最新研究中探讨了岩浆Cu-Ni硫化物的成矿机制,特别是地壳混染及S来源的关键控制作用。固体矿产资源研究室造山带与成矿作用课题组唐冬梅博士后和合作导师秦克章研究员等对新疆东天山中图拉尔根、黄山东、香山、白石泉和天宇Cu-Ni硫化物矿床的岩石地球化学、全岩Sr-Nd、锆石Hf-O及S同位素进行了详细、系统的研究。全岩Sr-Nd和锆石Hf的定量模拟计算表明,位于中......阅读全文

地质地球所揭示地壳混染在岩浆铜镍硫化物成矿中的作用

  中亚造山带东天山东段广泛发育二叠纪(~280 Ma)的超基性-基性侵入体及相关的岩浆Cu-Ni硫化物矿床,是我国重要的Cu-Ni矿产地之一。前人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岩成矿年代学、岩浆演化及源区特征等,认为其成矿高镁原始岩浆可能来源于俯冲交代的软流圈地幔的熔融。但是,对于岩浆

地质地球所发现晶体内部同位素差异可指示开放的岩浆过程

  岩浆房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岩浆在产生及演化过程中伴随着部分熔融、分离结晶、同化混染、岩浆混合等多重过程,识别这些过程对于认识岩石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岩浆岩中不同矿物之间或同一个矿物内部的同位素差异是揭示开放的岩浆过程的有力工具。借助微区取样技术及微量样品同位素分析技术,前人发现

地质地球所揭示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矿床多期岩浆作用

  探讨高镁火山岩形成机制及其与斑岩成矿相关岩浆作用之间的成因联系,可为揭示斑岩矿床深部源区特征、岩浆演化及动力学背景提供新的思路。  北方造山带东部自早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古亚洲洋、蒙古-鄂霍茨克洋、古太平洋三大构造体制的复合造山及成矿作用,但不同构造体制间复合叠加的表现形式、时空关系、构造体制的转换

地球所通过岩浆活动记录分析华北克拉通北缘地质演化史

  板块构造体制制约下的“俯冲-碰撞-伸展-跨塌”造山循环过程,控制着汇聚大陆边缘壳幔作用和大陆地壳演化的基本图景,并形成了一系列携带这些因果演变连续过程印记的岩浆记录。区域大陆构造重建的核心主题之一就是以这些带有特定过程印记的标志性岩浆事件为纽带,恢复呈支离破碎状态的大陆边缘地质演化

地质地球所揭示包古图斑岩铜矿岩浆混染作用及成矿意义

  世界上超过50%的Cu、几乎所有的Mo和大量的Au、Ag等金属均来源于斑岩型矿床,因此斑岩型矿床研究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有关斑岩型矿床的成岩成矿机理进展包括俯冲板片之上地幔楔形区部分熔融、岩浆与岩石圈相互作用以及MASH(熔融-混染-存储-均化)过程、岩浆在上地壳岩浆房的侵位以及流体出溶机理等

地质地球所等测定地质样品Sr-Nd同位素比值新方法

  87Sr/86Sr和143Nd/144Nd比值被广泛应用于地球化学示踪和岩石学研究中。为获取准确的87Sr/86Sr和143Nd/144Nd比值,传统方法需要通过两步离子交换技术分离出纯净的Sr和Nd,再采用热电离质谱仪(TIMS)进行测试。即首先将溶解后的样品溶液通过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李楚思博士访问地化所

  应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胡瑞忠研究员邀请,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地质系资深科学家李楚思博士于3月14日至20日来该所进行学术访问。   访问期间,胡瑞忠、科技处负责人及矿床室相关研究人员与李楚思博士就加强与经济地质学家协会的联系、进一步开展合作与交流等

地质地球所优化建立地质样品中Sm-Nd同位素同步测定方法

  上世纪70年代以来,Sm-Nd同位素体系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地球化学示踪和地质年代学研究中,为获取岩石的形成时间、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提供了重要参数。精确测定143Nd/144Nd和147Sm/144Nd比值是获取准确年龄和初始值的前提条件。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法(ID-TIMS)具有极高的准确度

吴建国调研地质地球所

  12月5日下午,中科院副秘书长吴建国率领院基本建设局、行政管理局相关人员来到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与科研、管理骨干座谈,调研“3H工程”、基本建设和后勤保障工作情况。   地质地球所所长朱日祥向吴建国一行介绍了研究所“一三五”规划基本情况和实施进展,提出了研究所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

地质地球所揭示锂同位素在锆石中的分馏规律

  Li同位素是一种新兴的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示踪工具,在示踪花岗岩源区上有潜在的优势。迄今为止,对锆石Li同位素的研究非常有限,对锆石中Li同位素的变化究竟是反映了扩散分馏还是熔体-锆石分馏并没有确切的结论。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研究室博士研究生高钰涯与导师李献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