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细菌化石破茧而出

科学家们在一个大约2亿到2.15亿年前的水蛭卵囊的外壁中发现了25毫米长、呈泪滴形状的菌落。这个三叠纪时期的遗迹内核为马蹄状,看起来像是如今的钟虫属之中的异类。这样的菌类在之前的化石记录中并没有出现过。科学家们将报告发表在12月3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作为软体的原核微生物,细菌一般不会被保存为化石。但是科学家们解释称,水蛭及其同属的卵囊比较容易成为化石,因为卵囊外壁在无脊椎动物分泌富含蛋白质和糖类的黏液后会迅速变硬。像琥珀开始时是黏性,之后变硬一样,微小的卵囊(由医蛭产生)会先粘住微生物,在微生物分解之前快速变硬并将其保存住。 尽管之前的一些研究中曾描述过譬如孢子和微生物等被保存在卵囊中的小型化石,茧作为微生物化石的保存者,还是常常被古生物学家所忽略。可以预见,今后茧会成为细菌化石的重要来源。......阅读全文

极端微生物:将生物学带入新领域

  海底热液喷口、盐湖、酸碱泉、深海……在这些本不应该存在生命的环境中,科学家们找到了微生物,并将它们统称为“极端微生物”。美国科学家认为,对极端微生物的研究或许是寻找外星人的关键——宇宙中的生命形式可能是多样化的,或许就可能在耐酸、较高温度环境中生存。美国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正在试图通

人民日报:微生物组引发研究开发热潮

由美国、英国、中国等12国科学家参加的大洋钻探旨在打穿地球壳幔边界。1月16日,美国微生物学家在“决心”号大洋钻探船上分析微生物样品。5月22日,在西南印度洋执行大洋科考任务的“向阳红10”科考船上,科考队员顺利回收我国首个深海沉积物微生物原位培养系统。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联邦航天署于3月1

一文了解肠道微生物组研究领域重要成果解读!

  时光总是匆匆易逝,转眼间,2019年就要结束了,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科学家们在肠道微生物组研究领域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编对相关重要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  图片来源:6xc.com.au  【1】Nat Biotechnol:突破!科学家在人类肠道微生物组中鉴别出10

科学家深入解读微生物组的研究现状及未来方向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特拉维夫Sourasky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从四个主要的研究领域回顾了微生物组研究的历史和进展情况。  微生物组是生活在动物(包括人类)机体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发现,微生

微生物侵入空间站 俄拟启用特殊装置紧急应对

  国际空间站远离尘世,似乎与病菌、微生物这些地面上的俗物毫无关联,然而近日俄罗斯科学家惊呼,国际空间站正在遭受微生物入侵。“国际空间站发现了危险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能导致设备发生故障”。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阿纳多利·格利高里耶夫4月23日在莫斯科举行的一个科学论坛上透露了该消息。   阿

气候变暖对海洋关键微生物的影响尚不确定

  海洋中遍布着极小的微生物,其中一些将海洋表面“染”成了绿色,它们既能够吸收也可以释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对地球的碳预算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科学家们在关于全球变暖将给海洋微生物带来何种影响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  据趣味科学网报道,科学家试图回答的一个大问题是:微生物吸收到海洋中的碳量会因海洋升温

抗癌新思路:免疫疗法与肠道微生物“迎面相撞”

   如今,“免疫疗法”和“肠道微生物”迎头相撞,擦出了一道令科学家们兴奋的火花。两组科学家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至少在老鼠体内)显著影响免疫系统对付癌症的能力:这些微生物影响个体对癌症的自然免疫能力以及个体对免疫治疗药物的应答;某些种类的细菌能有效地驾驭个体的抗肿瘤免疫力。图片源自网络  经过了几十

俄将把微生物送往火卫一 为人类登陆做准备

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俄科学院宇宙研究所学术秘书亚历山大·扎哈罗夫日前宣布,在实施“火卫一--土壤”计划的过程中,将首次有一批地球微生物被送往火卫一,之后,它们将会被送回地球。试验获取的结果将有助于验证有关地球生命可能来自外太空的理论。除此之外,通过这一试验还将为今后宇航员登陆火星表面积累必要

“万能”的肠道微生物

   公元前300多年,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扬言:“所有疾病始于肠道”。  两千多年后,医学工作者们发表了众多研究成果,他的观点正在一点一点地被证实。当我们谈到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时(比如慢性肠炎、糖尿病,甚至阿尔茨海默症、衰老、肥胖症、药物疗效等),我们逐渐意识到,肠道微生物几乎是绕不开

眼球表面生长着成千上万的微生物!或助于研究眼部疾病

  你可能很熟悉这样一种观点,你的肠道和皮肤是微生物--真菌、细菌和病毒--的家园,这些微生物对保持你的健康至关重要。但是你知道你的眼睛里也有一群独特的微生物吗?它们合在一起被称为眼睛微生物群。当这些微生物失衡时,某些类型的微生物过多或过少,就会出现眼部疾病。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细菌生活在眼睛表

近期肠道菌群领域重要研究成果一览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肠道菌群研究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他们发现肠道菌群与机体多方面的健康都有着密切的关联,那么近期肠道菌群领域又有哪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编就对此进行了整理,分享给大家!  【1】Nat Med:肠道微生物能够预防食物过敏  doi:10.1038/s41591-018

Nature突破:肠道微生物可能会影响ALS的进程

  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老鼠身上进行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统称肠道微生物群)可能会影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进程,也被称为卢伽雷氏症。研究人员发现,小鼠接受了某些肠道微生物株或已知由这些微生物分泌的物质后,一种类似ALS的疾病的进展变慢,初步结果表明,该菌群调节功能的发现可能适用于A

揭开肠道微生物诸多秘密的NCS重磅研究

  最近几年关于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越来越火热,日益深入的研究也逐渐揭开了肠道微生物的诸多秘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本文中小编为大家盘点了近期关于肠道微生物与健康相关的NCS重磅研究,分享给大家。  【1】Cell:震惊!肿瘤微生物组竟能决定癌症患者的生死  DOI:10.1

IMI:生物研究须打破“碎片化”现状

  以微生物为研究的“钥匙”,解开地球生物群落的秘密,全球科学家必须打破研究“碎片化”的现状。日前出版的《自然》杂志的评论栏目,刊登了一篇由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学特聘教授、上海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营养系统生物学实验室主任赵立平与德国马普研究院布莱梅海洋研究所的尼克尔·杜比利艾教授、美国

肠道微生物组的检测真能帮助改善日常机体的健康状况?

  如今人们会花费数百美元来分析其机体的肠道微生物,他们希望这种分析能帮助调整日常的饮食并改善机体的健康状况;但正如我们在最近所发表的论文中解释的那样,目前这种检测服务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科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虽然分析机体肠道微生物组能帮助人们诊断并治疗疾病,但就目前而言,我们想知道肠道

未来20年医疗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我们是否也应该停下脚步有所展望呢?2016年、未来5-10年,甚至于20年,生物医疗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会在2015年热门突破上实现哪些革新?   微生物群对大健康的意义   人体内共存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远多有人体的细胞数。这些微小生命体对于我们的健康不可或缺。如今,随着研究技术、维度的

“万能”的肠道微生物或许并不普遍,动物少了它们照样活

  肠道微生物被视为一个特殊的“器官”。可想而知,人类和一些动物如果没有这一器官就无法健康生存。这些肠道居民分解食物,帮助我们对抗致病微生物。但最新的研究表明,一些物种,包括毛毛虫,没有肠道微生物也能正常生存。因而,科学家们猜想,肠道微生物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普遍存在。  科罗拉多大学的进化生态

PNAS:揭秘微生物暗物质的强大工具

  微生物几乎是无所不在的,它们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人们对微生物的了解还相当匮乏,因为许多微生物是无法在实验室中培养的。科学家们想了很多方法来探索这些“微生物暗物质”,但还不能同时鉴定微生物的身份和活性。  现在,加州理工(Caltech)和美国能源部联合基因组研究所(DO

离调整微生物群改善感染 湿疹 痤疮 的那天还有多远?

  2012年12月,Jack Gilbert和他的团队拿着棉签抵达美国芝加哥一所十层高的新医院,此时距离该医院开业还有两个月。  他们在10间看起来空无一物的病房和2个护士站内的床栏、地板和其他表面采集样本,检测那些已经提早入驻的微生物。医院开业后,研究小组又多次返回,从患者的手部、腋下和其他身体

原来你是这样的微生物

  在科学门类里,微生物一直被认为“有点神秘”,因为它在日常生活中难以用肉眼观察,却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小到我们吃的酸奶、乳酪,大到让全世界都闻之色变的寨卡病毒、埃博拉病毒,都与微生物紧密相关。专家说,从花园里抓一撮土,有几千种微生物;地球上的微生物细胞,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听起来真让人好奇。  今

中科院微生物组计划:研究中药与肠道微生物间作用机制

  “项目执行期为两年,总投入三千万元人民币,14个研究单位、30个研究团队投身其中。  通过这一‘种子计划’的实施,为‘中国微生物组计划’做好预研工作。”在1月12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刘双江研究员说,希望在人类代谢性疾病并发症和中草药调控肠道微生物方面有所突破,相关

两年三千万,深挖微生物“黑科技”

  人类认识的微生物还不足1%,微生物群体及其功能的形成过程和机制,以及驱动微生物群演化的动力等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黑箱”。  “项目执行期为两年,总投入三千万元人民币,14个研究单位、30个研究团队投身其中。通过这一‘种子计划’的实施,为‘中国微生物组计划’做好预研工作。”在1月12日接受科技日

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发布微生物组学研究发展报告

  近日,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在其网站发布由国家科技委员会(NSTC)下属科学委员会完成的美国微生物组学(Microbiomes)研究发展报告,对过去几年美国联邦政府在领域的研发情况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了未来促进该领域发展的建议。   地球最大量的居民是各类微生物,它们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

科学家对粪便的"迷之爱恋":肠道微生物五大谜团

  虽然每个人在遗传上近乎相同,但每个人同时又携带着大量微生物基因,这些基因来自细菌、真菌、病毒和古菌,统称为“人类微生物群系”。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也许在2218年,某位学者在回顾我们这个时代的时候会很好奇,为什么突然之间,科学家们对人类粪便——更准确地说,是

微生物组科学研究新发现带来治疗革命

  组成人体的细胞大约有 10 万亿个。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与生活在人体内及体表的 40 万亿个细菌细胞相比,10 万亿显然少了一大截。研究人员试图用细菌来治病。  细菌可被用来治病  据全国广播公司新闻网(NBC News)报道,近些年来,科学家们了解到,人们身上及体内的细菌(统称为微生物组)与

万万没想到!癌症和心脏病竟然可以传染?

  这可能是你在小学学到的一门科学课:你只能从别人那里感染某些疾病,比如流感。但一篇新论文认为,许多被视为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像大多数癌症和心脏病一样,有时可能具有传染性--这要感谢那些生活在我们体内和身体上的看似无害的微生物。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动物园,到处都是细菌、病毒和其他各种各样的看

金星的重大发现!科学家:金星有生命存在可能

  发表在《自然天文学》上的一篇论文显示,科学家在金星的高层大气中发现了磷化氢的存在!  这次的发现并不是围绕金星轨道运行的探测器对金星大气成分分析发现的,而是通过在地球表面上仅仅利用望远镜的观察发现的。  地面望远镜能看到行星大气中包含了何种化学物质?完全可以!而且还能看到化学物质的含量是多少! 

中美德科学家共同呼吁启动“国际微生物组计划”

   当前的微生物学研究如同‘盲人摸象’,由于各国的研究方法和标准不统一,使得数据难以比较及整合,这种‘碎片化’现状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具有独特生理代谢优势的微生物,在解决地球各类危机中所起到的作用已完全超乎我们的想象——从污水处理到气候变暖,人类如今所面临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粮食安全、疾病流

《自然》撰文探究微生物群落研究未来走势

  科学家一直在探究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现在该领域的研究正在从一知半解向全面、普适化方向发展。过去5年来,研究者的主攻方向是寄居在人体中的微生物对多种疾病的影响,例如糖尿病、癌症及自闭症。  随着研究的推进,公众对微生物菌落的热情也在升温,《纽约时报》就曾以“我们是细菌”为标题予以

地球微生物可能偷渡火星成为新殖民者

  据英国媒体报道,地球超级微生物不久将搭载太空飞船进入太空,可能抵达火星,科学家很容易将它们误认为是火星生命。  美国宇航局研究员卡斯瑟里-温卡特斯瓦兰(Kasthuri Venkateswaran)博士对地球微生物十分关注,认为很可能它们会与人类竞争“殖民火星”。他强调称,近期研究表明一些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