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治疗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相关介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不伴流出道狭窄,无需手术,以保守治疗为主,有临床症状者可用异搏定治疗。 1.本病治疗原则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相同轻症无自觉症状,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未发现有心律失常,家族中也无猝死者,则可不必治疗,但应作定期随访。 2.有临床症状但无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征象者可首选β受体阻滞剂治疗,视病情酌情增减剂量。中国人对β受体阻滞药的耐受性较差,故剂量应相应减少,无效者可改用维拉帕米等钙拮抗剂。 3.有临床症状特别是同时伴有室性心律失常者可联合应用胺碘酮和β受体阻滞剂。 4.对有心力衰竭表现者,可应用利尿剂等。......阅读全文

治疗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相关介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不伴流出道狭窄,无需手术,以保守治疗为主,有临床症状者可用异搏定治疗。  1.本病治疗原则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相同轻症无自觉症状,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未发现有心律失常,家族中也无猝死者,则可不必治疗,但应作定期随访。  2.有临床症状但无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征象者可首选β受体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介绍

  本病应与心绞痛型冠心病、主动脉瓣狭窄等疾病鉴别。  1.心绞痛型冠心病  鉴别要点:  ①冠心病发病年龄多数在中年以上;  ②出现心前区疼痛多有典型的特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胸痛时间较冠心病心绞痛长,含服硝酸甘油往往无效;  ③多伴血脂增高、血压增高和血糖增高等。必要时作左室造影明确诊断。建议对

关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检查介绍

  1.超声心动图  二维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性改变是,左室长轴观切面可见心尖部室间隔和左室后下壁明显增厚,最厚处可达20~35mm,心尖部心室腔狭小,实时下观察,在收缩期可见肥厚心肌呈瘤状突起,导致心尖部左室腔闭塞和心室腔明显缩小。此外在左室右前斜位观也可见到心尖部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异常肥厚;心尖四腔位

关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预后预防介绍

  1、预后  本病预后较为良好,仅有少数可发生猝死或心功能不全。  2、预防  在肥厚型心肌病的预后因素中,合理的生活指导是有利的因素。本病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避免使用正性肌力药及扩张血管药物,注意入浴时间不宜过长、禁止烟酒、防治感染,以改善预后。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

  AHCM占肥厚型心肌病的16.8%,发病年龄30~50岁居多,男性多于女性。1/3~1/2病人可能有高血压、长期剧烈运动或酗酒史。起病隐匿,发病缓慢。患者可有胸闷、头晕、心前区疼痛等症状。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特异性不高,无经验的医生常诊断为正常。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等影像学表现更

关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简介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属于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特殊类型,首先由日本学者Yamaguchi等于1976年报告。它与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不同,常不伴有左心室流出道动力性梗阻和压力阶差。肥厚的心肌主要位于前侧壁心尖处,而室间隔基底部却多无肥厚。近年来由于超声心动图尤其是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广泛应用,

治疗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相关介绍

  1.药物治疗  应限制患儿参加紧张或剧烈活动,避免运动后发生猝死。洋地黄、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药及强效利尿药应避免应用。正性肌力药可增加左室压力阶差,使临床症状加重,并可引发室性心律失常。强效利尿药减轻心室前负荷,致左室流出道梗阻加重。该病收缩功能正常,因舒张功能障碍引起肺淤血,用利尿

关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依据介绍

  本病诊断不难,关键是要提高警惕。临床上凡疑及本病者均应作超声心动图(最好做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凡有上述典型改变者均能由此确诊,仅极少数患者需进一步作左室造影。

关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病因分析

  迄今尚未阐明。Perloff认为,肥厚型心肌病是由于胎儿发育中的心肌对循环中儿茶酚胺反应异常,或胎儿期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受体相互作用的位置不当,造成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和不对称性肥厚。也有人认为与儿茶酚胺分泌过多或心脏对儿茶酚胺过度敏感有关。业已证实,肥厚型心肌病有家族发病倾向,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混合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尖室壁瘤病例分析

患者女性,43岁,主诉"胸闷"3个月,无胸痛症状,于2015年11月6日入院。心电图示:室性早搏,异常Q波及T波改变。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增厚,最厚约20 mm;左心室心尖明显变薄,向外凸出,呈瘤样改变,大小约30 mm×44 mm。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示:冠状动脉正常。 心脏磁共振电影序

预防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相关介绍

  由于病因不明,预防较困难。超声心动图检出隐性病例后进行遗传资料可作研究。重视做好遗传学咨询工作,有该病的家族史者应注意定期到医院检查。如出现气促、乏力、心前区疼痛、晕厥,宜尽早到医院就诊。对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应避免劳累、激动、突然用力。凡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如洋地黄类、受体兴奋药如异丙肾

怎样治疗肥厚型心肌病?

  1、对无症状、室间隔肥厚不明显及心电图正常者暂行观察。  2、避免剧烈运动  特别是竞技性运动及情绪紧张。  3、药物治疗  避免应用洋地黄制剂、硝酸甘油、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  (1)β受体阻滞剂 心得安、氨酰心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  (2)钙离子拮抗剂 异搏定、硫氮卓酮。  (3)抗心衰

肥厚型心肌病运动康复治疗

  曾经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被认为是运动训练的禁忌症。但近年来的很多研究提示我们HCM患者运动并不增加风险。最初发现植入ICD后继续运 动的患者并不增加放电次数1,2, HCM运动员继续运动也不增加不良事件3。此外死后尸检资料证实194例HC

药物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介绍

  解除症状和控制心律失常。  (1)β受体阻滞剂使心肌收缩减弱,减轻流出道梗阻,减少心肌氧耗,增加舒张期心室扩张,且能减慢心率,增加心搏出量。  (2)钙拮抗剂既有负性肌力作用以减弱心肌收缩,又改善心肌顺应性而有利于舒张功能。β受体阻滞剂与钙拮抗剂合用可以减少副作用而提高疗效。  (3)抗心律失常

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介绍

  (1)常用的手术方法经主动脉和左心室联合切口心肌切除术、经主动脉切口心室间隔心肌切除及切开术。  (2)治疗效果手术死亡率约为10%。常见的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和左心室切口出血。术后约5%的病例并发完全性传导阻滞,左束支或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更高。  临床症状明显,内科药物治疗未能奏效,静息时

肥厚型心肌病的基本介绍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特征为心室壁呈不对称性肥厚,常侵及室间隔,心室内腔变小,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分为梗阻性及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可能与遗传等有关。肥厚型心肌病有猝死风险,是运动性猝死的原因之一。

肥厚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介绍

  1、主动脉瓣狭窄  本病收缩期杂音位置高,向颈部传导,改变心肌收缩力及周围阻力的措施对杂音影响不大,主动脉瓣第二音减弱。超声心动图有助于发现主动脉瓣病变。  2、高血压性心肌肥厚  目前认为高血压患者心肌肥厚>2.5cm时,才可以诊断高血压合并肥厚型心肌病;否则,应考虑高血压引起的心肌肥厚。但是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预后介绍

  小儿HCM临床表现多样化,预后不一。婴儿患者多于1岁内死亡,心力衰竭为主要死亡原因。一般认为估计病死率约为1%或更低。猝死常发生在年龄15~35岁,青少年及年轻成人HCM患者。猝死前大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多于运动后发生。

关于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基本介绍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特征为心室肥厚,心腔无扩大,HCM又称特发性主动脉瓣下狭窄(ISS)和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ASH),临床表现多样化,是较大儿童及青少年猝死原因之一,小儿肥厚型心肌病包括一组不同病因的疾病,其特征是具有异常的不能解释的心室肥厚而心腔不扩大,以左心受累为主,

关于肥厚型心肌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1、超声心动图  对HCM诊断有重要意义:①室间隔肥厚与左室游离壁厚度之比>1.5cm;②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向前移动及主动脉收缩中期关闭现象;③心室腔小;④左室流出道狭窄30mmHg,则认为存在左室流出道梗阻。对称性左室肥厚时室间隔与左室游离壁一致。  2、心电图  左心室或双室肥厚及ST-T改变

心电图知识: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一、背景知识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以室间隔和心室壁肥厚为特征的心肌病,由于心肌肥厚,导致心室腔缩小,心室血液充盈受限。具体病因不清楚,是以心肌肌小节相关蛋白基因突变为主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也是运动员猝死的常见病因之一,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性。根据左心室流出

治疗右室心肌病的相关介绍

  由于病因不明,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是针对右心衰进行治疗,发生心律失常可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室速选用胺碘酮等。对反复发生室速患者,行射频消融室速病灶、置入埋藏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手术治疗或心脏移植。抗凝治疗有助于预防附壁血栓形成。

关于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1.一般血液检查  主要是筛查可引起心肌肥厚的代谢性疾病,如检查空腹血糖,血中肉碱,乳酸盐,丙酮酸,氨基酸浓度等;检查尿中氨基酸,有机酸等成分及其含量。  2.心内膜心肌活检  考虑手术治疗时应做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压力阶差,心室肥厚部位及程度,心腔变形,流出道狭窄及瓣膜

肥厚型心肌病的病因分析

  肥厚型心肌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60%~70%为家族性,30%~40%为散发性,家族性病例和散发病例、儿童病例和成年病例具有同样的致病基因突变。目前已证实,至少14个基因突变与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病有关,其中有10种是编码肌小节结构蛋白的基因,绝大部分突变位于这些基因。

关于肥厚型心肌病的简介

  常见体征有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可见抬举性冲动或心尖双搏动;胸骨左缘下段心尖内侧可听到收缩中期或晚期喷射性杂音,向心尖部传播,可伴有收缩期震颤,见于有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凡增加心肌收缩力或减轻心脏负荷的措施(如给予洋地黄类、异丙肾上腺素,亚硝酸异戊酯、硝酸甘油、做Valsal

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相关介绍

  1.减轻或消除冠心病危险因素  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压升高、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超重、有患冠心病的家族史以及男性,其中除家族史和性别外,其他危险因素都可以治疗或预防。  (1)降低血压控制舒张期或收缩期血压升高,降低左心室射血阻力,可以预防心力衰竭的恶化,阻止左心室功能的进行性损害。  

缬沙坦治疗早期肥厚型心肌病安全有效

  近日,美国哈佛医学院布列根和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研究团队发现,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缬沙坦(valsartan)治疗早期肥厚型心肌病有效且安全。该研究在《Nature medicine》上发表,题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1.胸部X线检查  心影增大,左心室增大,但无升主动脉扩大或瓣叶钙化征象。晚期病例则左心房、右心室亦可增大,肺野血管郁血。  2.心电图检查  显示左心室肥大和劳损,有时前胸aVL和I导联呈现异常Q波。有的病例呈现完全性右束支、左束支或左前半支传导阻滞和左心房肥大。  3.心导管检查  右心导管

如何诊断小儿肥厚型心肌病?

  根据病史、家族史、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一般可以确诊。  1.梗阻型HCM  诊断HCM必须首先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肥厚,如先心病,高血压,内分泌代谢病等,若存在胸痛,晕厥,心悸等症状,心脏检查发现心前区中晚期喷射性杂音,且杂音强度随体位,屏气,握拳等动作的改变而改变,心电图显示左心室肥厚

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

  1、以青壮年多见、常有家族史。  2、可以无症状,也可以有心悸、劳力性呼吸困难、心前区闷痛、易疲劳、晕厥甚至猝死,晚期出现左心衰的表现。  3、梗阻性肥厚型心肌患者胸骨左缘可出现粗糙的收缩中晚期喷射性杂音,可伴震颤,应用洋地黄制剂、硝酸甘油、静点异丙肾上腺素及Valsalva动作后杂音增强,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