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调研微生物所、半导体所

1月26日、27日,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率队前往微生物所、半导体所开展了工作调研。调研中,白春礼与两个研究所恳切交流了“率先行动”计划的各项改革措施,并对广大科研人员提出了殷切希望。 白春礼指出:“希望研究所、科研人员站在国家层面,思考如何发挥国家科研机构应该发挥的引领、示范作用。” 关切前沿科学 1月26日下午,凛冽的北风让北京的气温骤降。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大楼地下一层的楼道中气氛却颇为热烈,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正在这里与科研人员亲切交谈。 中科院微生物资源中心(IMCAS-BRC)是白春礼此次调研的第一站。该中心成立于2009年7月,是将微生物资源收集保存、研究评价和开发利用整合为一体的公益性平台。 微生物所副所长、微生物资源中心主任东秀珠向白春礼介绍,目前,该中心联合了全国18家省科学院整合微生物资源,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真菌标本馆。听到这里,白春礼鼓励研究人员:“将来,希望大家更加高瞻远瞩,进一......阅读全文

专访3位微生物学家:中国微生物组研究如何自强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一条马路之隔的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把以上表述自豪地刻在楼前的石头上。从那里路过的人大都会不由自主地朝那块石头多看几眼,心中油然而生的除了敬意之外,还有对“微生物”的几分好奇。而近日,美国白宫以总统名义发布“国家微生物组计划”之举使得“微生物”在神秘之外,平添了攸关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更

《自然》撰文探究微生物群落研究未来走势

  科学家一直在探究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现在该领域的研究正在从一知半解向全面、普适化方向发展。过去5年来,研究者的主攻方向是寄居在人体中的微生物对多种疾病的影响,例如糖尿病、癌症及自闭症。  随着研究的推进,公众对微生物菌落的热情也在升温,《纽约时报》就曾以“我们是细菌”为标题予以

一文了解我国肠道微生物行业的产业现状

   人体是由自身细胞及共生的大量微生物细胞所共同组成的复杂共生生命体。人体肠道微生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被称为“第二基因组”。在人体微生物组学中,96-99%的微生物聚集在胃肠道,肠道微生物与机体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本文,我们整理了肠道微生物行业的产业现状,包括肠道微生物的应用场景、产业化

中科院微生物所刘翟博士:潜心科研 追逐梦想

        禽流感是一种主要流行于鸡群中的传染病,也被称作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禽流感一旦暴发,往往会造成家禽的大量死亡。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这种疾病的传染范围只是局限在家禽中。然而近年来情况却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禽流感的传播已经跨

中科院应用微生物研究网络发展战略研讨会召开

研讨会现场  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应用微生物研究网络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微生物研究所召开。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有关领导、应用微生物研究网络各中心主任或其代表共20人参加会议。微生物所副所长东秀珠主持会议。  本次会议的议题为年度工作进展汇报与“十二五”规划。在此次会议上,各

极端微生物:将生物学带入新领域

  海底热液喷口、盐湖、酸碱泉、深海……在这些本不应该存在生命的环境中,科学家们找到了微生物,并将它们统称为“极端微生物”。美国科学家认为,对极端微生物的研究或许是寻找外星人的关键——宇宙中的生命形式可能是多样化的,或许就可能在耐酸、较高温度环境中生存。美国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正在试图通

2017年人体微生物组与健康学术会举办

   21世纪是精准医学时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推动了现代医学研究进入这个里程,号称人体第二基因组的“人体微生物组”的研究将彻底改变医学研究思维模式,为全面解析人体健康奥秘开辟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在此背景下,2017年人体微生物组与健康学术会于11月17日至18日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举行,

中科院应用微生物研究网络农业微生物研究中心启动会召开

  近日,中国科学院应用微生物研究网络农业微生物研究中心启动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本次会议由农业微生物研究中心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主办。上海交通大学邓子新院士,中科院生物局副局长苏荣辉,生物局工业生物技术处处长邢雪荣、副处长刘斌,应用微生物研究网络总中心主任

环境微生物学之兴有赖基础创新

环境微生物学可用于解决水污染。  给水体投以除碳(有机碳)、除氮菌株,正成为一项消除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行技术措施;给土壤添加除油(矿物油)菌株,已成为一项成熟的修复油污土壤的技术措施……经过20余年的发展,以微生物手段治理污染环境,已从环境微生物学的专著和教材上,逐渐走到环境修复应用中来。  然而,对

国自然冲刺:打通菌群多样性与功能的研究策略

  近几年,肠道微生物可以说是最热的研究热点,频繁登上在CNS期刊的封面,不仅相关主题的学术论文表现强势,而且国自然资助的肠道微生物项目数也呈显著增长的趋势,其中2018年一共资助了近180项研究,资助金额高达7600万。由此可见肠道微生物一直是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相信2019年肠道微生物仍是国自然

“十二五”国家计划农村领域2013年度备选项目征集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做好2013年农村领域备选项目公开征集工作,按照科技部关于《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暂行办法》,制定本指南。   一、推荐领域与方向   专题1:生物种业   (一)研究方向:超级稻新品

打通菌群多样性与功能的研究策略

近几年,肠道微生物可以说是最热的研究热点,频繁登上在CNS期刊的封面,不仅相关主题的学术论文表现强势,而且国自然资助的肠道微生物项目数也呈显著增长的趋势,其中2018年一共资助了近180项研究,资助金额高达7600万。由此可见肠道微生物一直是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相信2019年肠道微生物仍是国自然申请

食品安全中 不可“微”观的微生物

—访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杨瑞馥  作为中国领先的食品安全技术推广平台,CBIFS食品安全论坛以为中国食品安全提供出色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宗旨。CBIFS汇聚了众多行业内专家及企业代表,,积极交流、深入探讨,既是行业的技术创新研讨会,更是我国食品安全技术发展的盛会。 

巴西微生物组计划启动,金砖兄弟已行动!

  金砖兄弟(BMP)计划   巴西微生物组计划(BMP)旨在协调国家微生物组研究,使之能够与国际计划适当整合,更好地破译巴西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动态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巴 西 特 色   相信看过电影《里约大冒险》的人,都会被巴西这片广袤大地上各种色彩缤纷(令人眩晕)、数不胜数(令人

美丽的乌贼奇妙的共生 科学家开创微生物组研究

   尽管水族箱看上去空空如也,但里面其实有一些东西。一双眼睛从底砂中伸出来,它们的主人被轻而易举地捞进一个玻璃碗中。起初,这个生物看起来像一颗榛果松露,小小的、圆圆的,身上布满了小斑点。但轻轻一抖,这些沙粒斑点便脱落下来,一只约拇指大小的雌性夏威夷短尾乌贼便出现了。  碗里没有其他动物,但这只乌贼

“微生物领域云”项目启动

  4月25日,“十二五”科研信息化科技领域云项目“微生物领域云”项目启动会在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举行。   启动会由中科院微生物所科技处处长杨怀义主持,李彦副所长致欢迎辞。项目负责人微生物所信息中心马俊才研究员对项目总体情况进行了汇报。随后,四个子课题组分别就其研究内容依次进行了汇报

“百万微生态”计划将构建全球最大人体微生物组数据库

  2019年10月26日,“百万微生态”国际合作计划(MMHP)在深圳第14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ICG-14)上正式启动,来自中国、瑞典、丹麦、法国、拉托维亚等多国科学家将合作开展微生物宏基因组研究,致力于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对100万份来自肠道、口腔、皮肤、生殖道等器官的微生物组样品进行测序分析,绘

多部门共同制定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

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的通知国科发基〔2017〕1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教育厅(委、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教育主管司(局),中科院各分院:   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加快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科

全球40家创新公司竞逐国内微生物组产业走向应用爆发期

  2016年,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预言《2017十大医疗创新科技》,其中利用微生物组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领域高居榜首,这表明全球已掀起微生物研究的新热潮且取得瞩目成绩,同时在市场潜力与应用前景方面,微生物组学将焕发无限生机。   我们知道,所有机体包括人在内都与微生物是共生体,人体身上有超过1

“863”微生物采油项目启动

  5月4日从胜利油田传来消息,科技部在胜利油田组织召开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微生物采油关键技术启动会,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开始运行。项目的总体目标是深化微生物采油机理和油藏微生物代谢规律认识,最终达到室内驱油效率8%以上,现场试验最终提高采收率5%以上,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生物驱油成套技术

微生物培养为啥用水浴振荡器

微生物研究趋向火爆,说到微生物研究,就不得不提微生物培养。不同于生产过程中的规模化微生物增殖,实验室中微生物培养则要精致得多。一般来说,微生物培养需要用到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不同种类和生活习性来配制特定的培养基。微生物培养成功的关键在于无菌操作,如果培养器具和培养基不能彻底灭菌、培养的过程中有杂菌污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访问微生物所

  2013年1月25日,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简称“大洋协会”)主任金建才一行来到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参观访问,并与相关科研人员就深海微生物研究展开研讨。   金建才一行首先参观了微生物所菌种保藏中心、标本馆、信息中心、大型仪器中心、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重点实验室。随后,双方人

肠道菌群已成为科研界最为火爆的领域之一

  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在2010年此日设立之初,和此病密切相关的肠道菌群在大多数人眼里还很陌生,可以说是人体中“被遗忘的器官”。然而,短短6年下来,肠道菌群已成为科研界最为火暴的领域之一。其相关研究成果经常占据《自然》《科学》和《细胞》杂志封面,而这些顶级杂志也不免专门为其编发增刊,比如

肠道菌群从被忽略到备受关注

  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在2010年此日设立之初,和此病密切相关的肠道菌群在大多数人眼里还很陌生,可以说是人体中“被遗忘的器官”。然而,短短6年下来,肠道菌群已成为科研界最为火暴的领域之一。其相关研究成果经常占据《自然》《科学》和《细胞》杂志封面,而这些顶级杂志也不免专门为其编发增刊,比如

中科院:藏灵芝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藏灵芝要火!

电镜下的人体肝癌细胞(图片来源中科院微生物所)  癌症是世界范围内主要致死疾病之一,它的主要特点是肿瘤细胞不受控制地无限生长,它的快速生长需要大量能量。  近年来,科研工作的深入和医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肿瘤的诊治效果,从目前医学临床实践来看,有些癌症是可以治愈的。但寻找提高患者愈后的新药也至关重要。科

宏基因组学:查明微生物身份新手段

  背景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近期刊发了一篇题为《利用不需培养的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研究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O104∶H4暴发株》的研究论文,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篇论文中应用了一种称为“宏基因组学”的技术方法,不通过培养,直接从病人样品中检测分析其携带的病原微生物,甚至可以

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实验室召开2010年学术会议

  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届学术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12月29日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学术委员会主任赵国屏院士,副主任周培瑾研究员,委员邓子新院士、王志珍院士、范云六院士、陈润生院士、赵进东院士、黄大昉研究员、高福研究员、沈萍教授、黄力研究员、东秀珠研究员、金城

Science: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

  宏基因组学技术(Metagenomic approaches)正快速拓宽我们对微生物代谢能力(microbial metabolic potential)的认识。   长期以来,对微生物(microorganism)功能开展的研究主要依赖的都是以在实验室里培养的单一物种(individua

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发布

第三篇 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围绕增加创新的源头供给,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壮大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力争在更多领域引领世界科学前沿发展方向,为人类科技进步作出更多贡献。第八章 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坚持鼓励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加强重大科学问题研究,

百炼“枪杆”战病毒

病原室的“大家庭”。病原室供图 位于北京奥运村中科院生命科学园区的《致微》雕塑是为了纪念中国科学院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在全人类抗击流感事业中做出的卓越贡献。雕塑是一个被打开的艺术化处理的流感病毒,动态体现着“格物致知,匠心惟微”的精神。 病原室供图 病原室团队获2019年度求是杰出科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