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关于研发出南极冰盖最高分辨率冰流速年度产品

高质量的全球冰川变化产品对气候变化研究至关重要,关系到气候模型的精度,尤其影响未来气候变化预测的可靠性。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影像大地测量团队研究员汪汉胜领衔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中科院领域前沿项目的冰流速参数产品和冰川物质平衡攻关任务,并与俄亥俄州立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合作,在冰流方法、流速产品研发以及基于冰流产品的科学发现上取得进展。 团队副研究员沈强与团队成员经过多年的努力,研发出一套利用光学卫星影像精确测定冰川、冰盖运动速度的流速生成技术。该技术采用基于频率域的相位相关方法,首次引入了非局部均值滤波等新型数据处理方法。与原有冰流产品生成技术相比,新技术实现了最大程度消除由于配准误差、影像质量等导致的形变测量误差,提高产品的信噪比的同时,保证产品的分辨率损失最小。通过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快速冰流区精度优于10米/年,冰盖区域2米/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通过该处理技术,研究团队首次研制出2013......阅读全文

瑞士科学家给冰川“盖毛毯” 延缓融化

  冰川“盖毛毯” 极端方式防其融化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随着全球变暖的影响日益加剧,瑞士科学家正采用极端方式保护阿尔卑斯山脉最古老的隆河冰川(Rhone Glacier),包括为其盖上毛毯“保温”。   隆河冰川是瑞士阿尔卑斯山脉中部隆河的源头,在过去150年间急剧减小。为了减缓隆

全球变暖正在融化我们的冰川 1950年代以来萎缩18%

  历时八年科学调查,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日前发布了《第二次冰川编目》,使我国成为世界冰川分布大国中首个实现两次冰川编目的国家。  此次发布的中国冰川编目是在2006年启动的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冰川资源及其变化调查》项目成果。在专家组组长秦大河的指导及项目负责人刘时银研究员的

冰冻圈告急灾害增多 它们终成“丑样子”

  2018年夏天,一篇题为《北极圈罕见32摄氏度高温,我们有生之年,或许再也看不到北极熊了》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尽管把一个地点的最高温度当作平均温度来认知是不科学的,但这个全球气候变暖的“小故事”,还是着实吓了人一跳。  几乎在同一时间,新疆连续在阿克苏温宿县和哈密出现暴雨洪水,尤其是8月中旬喀喇昆

记中科院寒旱所玉龙雪山冰川与环境观测研究站

何元庆(左一)及其团队在玉龙雪山。  “一次我踩到了被积雪覆盖的玉龙雪山冰裂缝上,在即将掉入几十米深冰缝的一刹那,手里的冰镐正好搭在了冰缝的裂口上,我双手死死抓住冰镐才捡回了命,现在 想起来都心有余悸。”这是中科院寒旱所玉龙雪山冰川与环境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玉龙站)站长何元庆博士的一段真实经历。近日

青藏高原所贡嘎山海螺沟全新世冰川前进与气候研究进展

  冰川前进和后退所留下的地貌特征为重建古冰川规模大小以及推测当时的古气候信息提供了直接证据。目前青藏高原的冰川地貌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冰川地貌的年代学研究上,这些年代学研究成果可以为古冰川的定量重建打下坚实的基础。古冰川的模拟模型研究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定量重建古冰川以及从冰川地貌本身直接推断冰期古气候的

瑞士科学家给冰川“盖毛毯” 延缓融化

  留住冰川   “盖毛毯”能不能真的保住冰川?   “果真能给每一条冰川、每一座雪山盖上保温毛毯,那将对抑制冰川的消融退缩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不失为重要举措。”   蒲健辰表示,为减缓冰川消融退缩,科学家在想方设法,为冰川盖上保温被毯,为冰川设计遮阳伞,在冰川上安装反光镜等等,听起来似天

赵井东:亟待关注第四纪冰川研究

本世纪是全球气候环境巨变的世纪,我们人类对地球气候环境系统的影响将更大。正是人类对自己将来生存环境的担忧,全球变化研究已经成了目前国际的研究热点。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赵井东博士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特别指出,亟待关注第四纪冰川研究,充分认识地

各种无序因素影响逐步积累 未来气候变化难以确切预测

  近年来气温变化迅速,导致全球气候剧烈变化,给许多国家带来灾难性影响。但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气候变化?未来的气候变化可以预知吗?  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玻尔研究院的最新研究表明,由于各种各样无序因素的影响逐步积累,其结果是很难预测的。这项研究发表在《地球

科学家解析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看点

  壮美的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世界最后一方净土,蕴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密码和无数有待探寻的奥秘。  时隔四十余年,我国17日启动第二次青藏高原大规模综合性科考。首先拉开帷幕的是江湖源考察,科考队员将兵分四路,重点对长江源头区域和西藏最大湖泊色林错区域进行观测研究。  “第一次是‘

《自然》报道中国科学家发起的“第三极环境计划”

  11月11日,《自然》(NATURE)第468期报道了由中国科学家发起的“第三极环境(Third Pole Environment, TPE)计划”,科学家们聚集一堂,准备通过开展这一国际研究计划来理解和减轻“第三极地区”的环境变化。以下是全文译文。  环境变化与冰川变

寒旱所表碛覆盖型冰川边界定位研究获进展

  冰川物质平衡的变化是冰川对气候变化的直接响应,而冰川面积的变化与物质平衡研究密切相关:一方面,冰川面积变化是物质平衡变化的直接证据; 另一方面,冰川面积判断的精度直接关系到使用模型进行物质平衡计算的可靠性。  对于中国西部许多山谷冰川而言,其显著特征是冰川末端或冰舌部分被表碛覆盖

光明日报:气候问题呼唤科学精神

  去年那种被炒得火热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似乎已被不久前席卷北半球的寒流裹挟而去。近一个时期以来,各界对于联合国气候变化专家组和其2007年权威报告的质疑声四起。   近来备受媒体关注的一条大新闻,就是联合国气候报告的“冰川门”。据披露,联合国气候专家组所断论的喜马拉雅山冰川将在2035年全然消融

联合国呼吁采取紧急措施减轻冰川融化带来影响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1月7日在坎昆气候大会期间发布报告,公布了世界各地冰川融化状况的评估结果,呼吁全球采取紧急措施,减小冰川消融对高山地区人民生活带来的冲击。   这份名为《高山冰川和气候变化——人类生计和适应的挑战》的报告对全球主要冰川近年来的融化速度进行了排序。报告指出,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秘鲁发明家尝试“粉刷复原冰川”新方法

  在位于秘鲁安第斯山脉的一个偏僻角落,一条已经消失了的冰川正在缓慢但不容置疑地恢复其原先的颜色,但这不是因为下雪或者冰原再生,而是人工刷漆粉饰的结果。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这是一项复原安第斯冰川创新计划迈出的实验性第一步。  不过围绕该计划仍然存在分歧,有人认为它只

盘点9月Nature前十位亮点论文

  肠道微生物群丰富程度对健康的影响   肥胖是心血管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和包括一些癌症在内的其他疾病的一个风险因素。必须有其他影响因素存在,才能确定肥胖者会患哪种代谢疾病。本期Nature上两篇论文分析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所起作用,这个因素就是肠道微生物群的丰富程度。Le Chatelier等

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第四届夏季讲习班在奥地利召开

  6月21日至6月30日,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第四次夏季讲习班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召开,本期夏季培训班的主题是“季风变化及其对中低纬度冰川的影响”。来自中国、奥地利、挪威、英国、阿根廷、瑞典等六个国家的34名科学家和研究生参加了本讲习班。   在为期10天的培训中,17位专家

气候变化让冰川融水"透支"祁连山冰川正加速消融

  中国科学院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观测研究站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1960年到2013年,祁连山最大的山谷冰川——老虎沟12号冰川退缩了390.7米,平均每年退缩超过7米;仅2009年到2013年就退缩了79.4米,平均每年退缩将近20米。  “冰川本身就是气候的产物,对气候也十分敏感,一旦气候发生变

联合国气候委员会:冰川消融谬误说源自学生论文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不久前因有关喜马拉雅冰川将在2035年完全融化的结论而受尽学术界及舆论界“挤兑”。英国《星期日电讯报》1月31日则再添新料,称报告结论取自学生论文及登山者见闻。   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先前公布一份全球气候变暖报告,指出南美洲安第斯山、欧洲阿尔卑斯山、非洲

卫星地图显示:西藏波密发现青藏高原最大冰川群

虽然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青藏高原冰川每年都在退缩,但最近由卫星遥感拍摄的地图显示,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境内发现了青藏高原最大的冰川群,冰川共有42个,中国三大海洋型冰川中两个也在波密县境内。 这个位于喜马拉雅深处的小县面积14972平方公里,森林面积近68万亩。资料显示,波密县属山地丘陵

对话庞忠和:求解水从哪来,碳往哪去

2005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集体奖)是对他5年工作的最好注解   庞忠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研究员、中国同位素水文学委员会主席、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最近,他的头衔又多了一个——国际地热协会理事。   在庞忠和看来,当选国际地热协会理事是一件“水到渠成的

施雅风:对李四光第四纪冰川学说的探讨

  李四光教授对地理学界影响最大的工作,无疑是关于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倡导,“冰期之庐山”专著,理论而又实际地阐明关于庐山地形与混杂堆积的冰川成因,生动富于说服力,被公认为地质、地理学界最有成就著作之一。   作者在大学读书与工作的初期,深为李先生的雄文宏论所折服,奉为楷模,未曾怀疑,在实践中也力图寻

专家称梅里雪山冰川退化难遏制 乃气候变暖所致

  针对公众关注的云南梅里雪山冰川退化问题,此间科学家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全球气候变暖,虽然可以有一些办法减缓退化速度,但不可能完全遏制。   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的梅里雪山是地球上低纬度地区海拔最低的冰川,也是云南的旅游胜地。近年来,梅里雪山出现冰川面积减小、雪线上升现象,其中最大的明永

科学家计划在南极建立冰芯档案室

  科学家正在计划用轮船往南极运送冰块。  他们担心世界各地的高山冰川会因气候变暖而融化,因此希望在世界最冷的地方把这些冰川的样本储存起来。  南极是地球上最好的冰窖  圣勃朗峰下海拔4350米的山口峰,由于被冰雪覆盖,看起来像是阿尔卑斯山脉上永久冻结的结构。然而这只是表象。  “1994年我们测量

青藏高原所发现森林更新可以记录青藏高原冰川变化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脉是全球中低纬度冰川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为亚洲多条大河(雅鲁藏布江、长江、印度河等)提供了水源。然而,由于地处偏远、难以到达,高原地区的冰川观测资料不仅少,而且时间也很短。数据匮乏限制了人们对长时间尺度上(几十-几百年)冰川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认识。  在青藏高原南缘喜马拉

冰川环境中微生物和溶解性有机物相互作用研究取得进展

  冰川包含了地球上大约75%的淡水,并且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因此,提高对冰川及其下游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认识对评估这些环境将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冰川融水为下游河流等生态系统提供重要的碳源,而且冰川融水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具有较高的生物可利用性被认为与微生物来源与作用有关。然而,

科学家向南极运送冰芯保护冰川样本

  人们关于古气候的大多数知识来自困在冰川中的气泡。但是由于现代气候日益变暖,全世界范围内的冰川正在融化,破坏了珍贵的科学和历史资源。  英国《卫报》报道称,现在,研究人员正在尝试通过向南极点附近的一个仓库运送冰芯来拯救样本冰川,即便是在断电情况下,它们也能够在那里保持冰冻状态。仓库中的第一个样本将

青藏高原冰川缩水严重后退200米

  30年来,青藏高原的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5℃,致使雪域高原的“冰川外衣”严重“缩水”。昨天,以“地球之极,挑战极限”为主题的上海科普大讲坛在上海科技馆举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刘小汉在讲坛上透露,青藏高原是反映全球温度变化的关键地区,伴随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部分区域的冰川外围往高海拔方向退缩

全国首个冰川“盖被子”试验成效显著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全球大多数冰川快速消融。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达古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尤为敏感。近日,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给达古冰川盖上了一层500平方米的被子,利用人工手段减缓冰川消融。10月17日,研究团队前往达古冰川评估试验成效。 今年8月5日,该研究团队利用给冰川“盖被子”的手段,

气候会议进入第二阶段

  气候会议进入第二阶段 各方期待达成实质性共识   经过一天短暂的休会调整之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4号进入新一阶段的谈判,与会各方将在会谈中涉及更多实质内容。会场上,各方代表团再次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和讨价还价。而在会场之外,民众则翘首企盼,希望会议能达成实实在在的结果。   哥本哈根大会14号

坎昆观察:气候变化摧毁未来?国际组织加紧游说

  坎昆联合国气候大会7日进入高级别会议阶段,不少国际组织借此机会着力描绘人类的恐怖未来,试图利用自身的特殊角色来游说谈判代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7日在会场发布了一份名为《冰川与气候变化》报告,指出南美国家和美国阿拉斯加的冰川因气候变化正在加速消融,一些脆弱物种很可能在不久的未来消失,并给人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