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将进入量化新阶段

日前,记者从国家林业局获悉,我国已初步建立起针对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质量监测与评估指标。这标志着我国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将进入量化新阶段。 荒漠生态系统是我国西北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在防风固沙、水文调控、气候调节以及生物多样性保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中国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研究员卢琦介绍:“随着环境的恶化,这一系统正在变得愈发脆弱。” 自2010年起,中国林科院、中国科学院和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重点开展了对荒漠生态系统服务监测和评估方法的研究项目。 据悉,目前我国林业科学家已完成了针对该项目的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育、文化游憩等重点内容的方案设计,以及有关资料和数据的收集。 这一项目不仅将评估荒漠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和潜力,还将进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荒漠地区水文调控、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育等方面的研究。项目组专家表示,其目的在于为干旱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经济发展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和......阅读全文

我国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将进入量化新阶段

  日前,记者从国家林业局获悉,我国已初步建立起针对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质量监测与评估指标。这标志着我国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将进入量化新阶段。  荒漠生态系统是我国西北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在防风固沙、水文调控、气候调节以及生物多样性保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中国林科院荒漠化研

研究揭示荒漠植物对生态系统养分变化响应规律

  植物生物量的增长与分配对于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估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该过程受到许多环境因子的限制,不同植物响应也不一致。近年来,养分变化对荒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带来的影响越发明显。荒漠中不同生活型植物,尤其是生物量更新较快的草本植物,如何响应该变化,将有利于准确评估养分改变对荒漠生态系统的

中国荒漠草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站联盟启动会在京召开

  7月20日,由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筹)组织、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承办的中国荒漠-草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站联盟(简称荒-草联盟)启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的负责人和25个荒漠、草地等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的站长、专家参加了会议。特邀专

干旱荒漠生态系统分布格局的环境驱动机制研究获进展

寒旱所干旱荒漠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分布格局的环境驱动机制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刘继亮、李锋瑞等科研人员在黑河中游荒漠灌丛斑块地面甲虫群落分布与微生境的关系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此项研究对于进一步开展干旱荒漠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分布格局的环境驱动机制研究、进一步解析气候变化

荒漠生态系统氮素的多途径来源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获新进展

  在干旱区,水分是控制生物过程的一个主要因素,全球区域降雨格局的改变可能对干旱系统植物群落结构造成巨大的影响,但是当水分充足时,氮等营养因素可以决定生态系统生物量产生的总量。在受氮素限制的干旱荒漠生态系统中,外部氮素的输入将对荒漠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张元明研

海洋荒漠化警钟敲响

这些天正是东海区渔民们一年中最高兴的日子。结束3个月的休渔之后,数十万渔民迎来了一年中最佳的捕鱼时节,一船船鱼虾蟹贝络绎不绝地驶进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的水产交易市场。然而,市场的繁荣依然难掩东海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渔业资源萎缩的现状。 滥捕、排污、围垦—— 海洋生态“三宗罪” 6月至9月的禁渔

荒漠扩张,缘何难以止步

  近期卫星影像显示,横贯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区的巴丹吉林、腾格里和乌兰布和沙漠,已经通过细长的通道实现了“握手”。业内人士担忧,如果三大沙漠“全面会师”,前景无法想象。  据统计,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沙漠,曾分别以每年约10米、20米、25米的速度扩张。近年来,三大

植物所:亚洲内陆荒漠区花粉植被量化研究新进展

  量化重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深时植被是世界难题。化石花粉数据是重建过去植被组成、类型及相关的生态系统的重要和直接的生物指标。然而,不同的植物类群存在花粉产量、传播方式、扩散能力以及保存潜力的差异,导致表土和/或地层中花粉丰度与其母体植物在地表植被中的丰度不相等,研究通常利用花粉代表性(R值)来评估花

亚洲内陆荒漠区花粉植被量化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宇飞、王国宏等近日在《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发表了在亚洲内陆荒漠区花粉-植被量化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为解决亚洲内陆荒漠区深时植被及其演替的目标开辟了新途径。 量化重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深时植被是一个世界难题。化石花粉数据是重建过去植被组成、类型及相关的生

黑河荒漠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季节变异规律研究获进展

寒旱所黑河中游干旱荒漠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季节变异规律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李锋瑞、刘继亮等科研人员在黑河中游干旱荒漠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季节变异规律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此项研究对于解析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成、数量和功能群多样性的季节变异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开展

全球升温!土地都要荒漠化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巴黎协定》,承诺把全球升温控制在比工业化前高2.0℃的范围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目前不同升温水平对荒漠化进程的影响尚不清楚。图片源自网络  实际蒸散发(ETa)在地表水热传输及全球荒漠化进程中扮演着重

聪明的荒漠苔藓:捕获空气水分

进化之路从来都不循规蹈矩。胡杨、梭梭等顽强的植物,在沙漠中进化出了强大的根系,汲取稀有的地下水。一种生活在沙漠的齿肋赤藓,也从万年的进化中脱颖而出——直接从干燥的空气中吸取水分,而不是从土壤。 齿肋赤藓生长在中国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美国大盆地,也广泛分布在北半球其他沙漠中。它具有独特有效的脱水

治理荒漠化基金会专家建议荒漠化地种木棉汉麻

  有关专家在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和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最近召开的“天然木本纤维专家座谈会”上表示,在荒(石)漠化土地上种植木棉和汉麻等天然木本纤维植物,不仅能够治理荒(石)漠化土地,还可置换出大量耕地,有利于保障我国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增加农牧民收入和发展当地经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据中国

准噶尔荒漠珍稀物种濒危机制及其环境背景研究通过鉴定

原文地址:http://www.cas.cn/xw/kyjz/../../ky/kyjz/201004/t20100428_2833309.shtml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张元明研究员主持申报的“准噶尔荒漠珍稀物种濒危机制及其环境背景研究”成果通过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鉴定。

极端降水对短命植物层片结构和生产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极端降水是生态系统功能改变的驱动因素之一,对荒漠生态系统影响显著。已有研究表明,中亚干旱区增温幅度远超全球平均水平,使得该地区极端降水出现的频次增加。短命植物层片作为中亚荒漠生态系统重要组分,决定着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年际变化。极端降水影响短命植物层片结构和生产力尚不清晰。沙垄作为沙漠的基本地形单元

“咸水生态”会让荒漠变绿洲

  水资源问题已成为人类生存发展及与自然矛盾不可回避的战略性问题。在3月22日“世界水日”即将到来之际,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宋怀龙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世界咸水资源量超过陆地淡水资源量17.8%以上,咸水是隐藏在荒漠或极度干旱区地表下的水资源,是解决水危机的有效资源。  宋怀龙强调说,这绝非异想天

深根豆科植物根际微生物对水分和氮素变化的响应机制

  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植物的营养、免疫和进化,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氮(N)沉降和干旱是全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两者通过改变资源的可利用性独立或交互地影响土壤微生物。虽然通过分析土壤微生物的性质可以将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养分通量联系起来,但是要想充分理解环境变化与植物生产力之间的复杂

监测蓄水量是祁连山生态保护首要工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206.shtm 河西走廊是连接亚欧两大洲之间的锁钥地段。古人用双脚踏出了丝绸之路,现代人用高铁、航空强化了它的“一带一路”历史使命。1950年,我一到兰州就加入西北军政委员会考察团,考察了甘肃全

中国西北干旱区荒漠植物叶片热值研究取得进展

热值是衡量物质能量水平的度量指标。作为第一性生产者,植物热值是研究生态系统能量过程的重要参数。叶片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活动中心,相比于其他植物器官,叶片热值能够更好地反映植物对光能的转化能力以及环境因子对植物的影响,是评价植物资源利用特征的综合性指标。长期以来,有关植物叶片热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生态系

直播平台出海求生:蓝海还是荒漠?

  在巨头夹击和监管趋严下,部分直播平台出海,但面临主播匮乏、盈利难题;机构数据显示去年直播公司减少近百家。  仅一个半月时间,2018年直播行业的第一个风口就停了。春节前夕,广电总局发出加强网络直播答题节目管理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开展网络直播答题节目的平台必须具有法定网络视听节目直播资质。未持有《

防治荒漠化-建设绿色家园

  今年6月17日是第二十三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宣传的主题是“防治荒漠化,建设绿色家园”,旨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凝聚社会共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荒漠化防治,建设绿色家园,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全球生态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携手应对这一全球性生态问

西北研究院沙坡头站荒漠生物土壤结皮研究获进展

  生物土壤结皮广泛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荒漠和沙地,占地表活体覆盖的40%以上,是荒漠和沙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组成,维系着土壤的稳定性,具有碳和氮的固定作用,影响着维管束植物的萌发、定居和存活,及植被的空间格局。作为荒漠生态系统工程师,生物土壤结皮为许多土壤微生物和微小动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境和食物来源,

河西走廊荒漠区土壤微生物地理分布格局及驱动机制研究

  近年来,研究表明,不同的微生物类群,特别是细菌和真菌,在全球范围内表现出不同的纬度、纵向和海拔多样性分布格局,而关于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理格局的研究有待提升。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李玉强团队致力于干旱半干旱区资源环境要素对生态系统演变的驱动机制研究。科研团队在河西走廊荒漠区东西约1

新疆生地所在荒漠短命植物响应短期氮磷添加方面获进展

  氮(N)、磷(P)是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元素,而荒漠生态系统缺乏养分,尤其是缺N。随着工业化加剧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荒漠地区N沉降愈发严重,给生态系统造成影响。随着绿洲农田往荒漠腹地不断扩张,P输入对荒漠生态系统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在土壤N缺乏较严重的准噶尔荒漠,短期N、P添加如何影

新疆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成功-面向全球招聘主任

  记者4月11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新疆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申报成功,这是新疆获准立项的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相关依托单位开始面向全球招聘实验室主任。  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中国科学院、自治区科技厅为主管单位,以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为依托单

中美入侵植物与全球变化学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

  10月20日至28日,中美入侵植物与全球变化学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美国内华达大学、杨百翰大学一行6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相关科研人员参加了研讨会,本次学术交流活动得到了美国科学基金会(NSF)和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的共同资助。  研讨会上,

火因子对荒漠化草原草本层片植物群落组成影响研究获进展

  火烧是世界诸多地区关键生态因子,也是生态系统重要干扰因素,对植物的关键性状、种群动态、群落组成和结构、生物多样性特征及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而植物则通过形态和生理上的适应机制确保其在火烧后的存活或更新。   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组成的研究小组

荒漠优势植物对干旱区主要生境因子变化响应策略研究

  地下水和其中的养分维持着荒漠深根植物的生存。在种子萌发后立即进行根系的快速伸长是荒漠深根植物获得深层水源和养分以避免水养胁迫的关键。然而,在荒漠深根植物根系到达地下水之前,幼苗对表层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响应策略是怎样的,相关研究较少。荒漠生态系统的氮(N)富集具有施肥效应,而干旱会限制土壤养分的移

寒旱所野外台站协同观测会议召开

  8月20日至23日,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野外台站协同观测会议在该所临泽站召开。来自研究所的16个野外台站的站长、科研骨干共30人就如何围绕冰冻圈环境变化、寒旱区能水平衡、荒漠生态系统演变三个问题开展协同观测研究进行了研讨。寒旱所副所长丁永建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听

青海湖建立国内首个生态监测系统

  记者近日从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获悉,青海湖初步建立信息化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这也是国内首个建立此项前沿技术应用的自然保护区。   今年6月,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共同合作,完成了青海湖地区7个生态系统自动定位监测站的安装与调试。而通过生态系统自动定位监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