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新石器晚期青藏高原不同生计方式人群共存模式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古生态与人类适应团队与兰州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哈佛大学、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在新石器晚期青藏高原不同生计方式人群共存模式方面取得新进展。基于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宗日遗址开展系统的动植物遗存鉴定与分析,研究团队发现宗日先民的生计方式以狩猎为主,认为粟黍是其主要食物但并非本地种植,宗日文化狩猎人群与同时期的马家窑文化农业人群通过物物交换在青藏高原东北部不同海拔地区共存。该成果于3月30日发表在考古学国际期刊Antiquity。 近十年来,史前人类向青藏高原的扩散过程与动力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中科院院士陈发虎团队此前的研究显示,青藏高原最早的人类活动可追溯至约16万年前。狩猎采集人群在青藏高原人群占主导地位可延续至约5500年前,直到新石器农业人群扩散到高原东部的河谷地带,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 宗日文化(距今约5600-4000年前)是青藏高原......阅读全文

新石器晚期青藏高原不同生计方式人群共存模式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古生态与人类适应团队与兰州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哈佛大学、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在新石器晚期青藏高原不同生计方式人群共存模式方面取得新进展。基于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宗日遗址开展系统的动植物遗存鉴定与分析,研究团队发现宗日先民的生计方式以狩猎为主,认为粟

新石器晚期青藏高原东北部存在热带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人类向青藏高原扩散的历史及其对动植物资源利用的方式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显示,粟黍农业人群在距今5200年前就已从黄土高原向西扩散到青藏高原东北部,在新石器晚期大规模定居于海拔2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Chen et al. Science, 2015;Li et al. Nation

揭示汉藏语系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起源于中国北方

   复旦大学金力院士团队宣布,综合运用语言学和遗传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世界第二大语系汉藏语系起源及分化的时间和地点。该研究为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中国及周边邻国的各汉藏语系语言之间的演化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为认识东亚人群迁移历史提供了重要启示。  4月25日,该成果以《语言

中国人群祖先的基因如何流动?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祖先是谁?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研究古人类的学者也想知道:东亚地区作为各种文化和族群的大熔炉,这些族群是如何形成的?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如何?  虽然考古发掘的材料能为我们提供一些信息,但遗憾的是,由于缺少古DNA材料,我们对东亚人的 “基因历史” 知之甚少。  近日,中国科学

疟疾免疫反应利弊共存

  经常感染疟疾的孩子出现继发感染时往往没有临床症状。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发现这可能部分由于特定免疫细胞的损耗:一种叫做γδT细胞(免疫细胞)的损耗减轻了受感染儿童的炎症反应。这项研究2014年8月27日在线发表于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

小兴安岭南麓“新石器化”研究获进展

  新石器化(Neolithisation),即旧石器时代或中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转变的历程,其研究长期以来备受学术界的关注。近日,国际专业考古学期刊《古物》(Antiquit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石霞、博士研究生岳健平联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有骞的合作

古基因组揭示陕北石峁文化人群母系遗传结构

石峁人群与其他古人群的遗传分析。(课题组供图)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称“古脊椎所”)研究员付巧妹团队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国家文物局

溴离子和亚铁离子共存吗

可以共存.Br2与亚铁离子不可以共存.判断两种离子能否共存,可以用对角线规则,如果你想详细知道到底怎么回事,可以百度.就是按照电对标准电极电势由小到大从上到下排好,把电对对应的电极反应写出来,左下与右上的就是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

硅酸根与什么离子不共存

H+、弱碱根离子、铵根离子(SiO32- + 2NH4+ + H2O == H4SiO4↓ + 2NH3↑),除碱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离子H+与硅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物。氨根离子和硅酸根离子双水解。氨根离子水解呈酸性,硅酸根离子水解呈酸性。除碱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离子与硅酸根离子生成难溶物。

优势与缺陷共存:血栓弹力图

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是一种用于检测全血样本凝血功能的方法,自1948年起应用于临床。由于TEG具备快速、全面反映凝血过程等优势,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认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肝脏移植、心脏手术以及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测,并在指导临床决策中起到重要作用。血栓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