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工程院院士丁烈云:成果转化要冲出“死亡之谷”

■本报记者 温才妃 科技成果从R到I要经历一个“死亡之谷”,要想走出“死亡之谷”,就要协同发力,综合施策。 不久前,美国对中兴下达芯片禁售令。重大科技成果自主研发与转化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4月26日,教育部科技司、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发布方案,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纳入“双一流”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尽管这一方案仅在北京执行,但无疑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 高校是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的重要力量,但工程化一直是高校科技创新链上的堵点。随着近年来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不断推陈出新,这一情况是否发生了变化?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高校应该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为此,《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科研成果转化要协同发力 丁烈云告诉《中国科学报......阅读全文

葛均波院士团队专利成果成功转化

  今天,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中科院院士、该校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葛均波团队发明专利“一种瓣膜夹合器”,近日以180万元入门费+2%销售提成的价格,独占许可给苏州拓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据悉,这是继今年3月“一种经外周动脉途径植入的主动脉瓣环系统”成功转让给杭州启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来,葛均波团队成功转

曹晓风院士:促进基因编辑作物育种成果转化

  她表示,传统育种方法耗时、费力、不确定因素较多,研发新一代的育种技术是各国农业争夺的制高点。以CRISPR/Cas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连续突破,为实现精准、高效、省时、省力和安全的农业育种技术革命提供了新契机。  迄今,以“产品监管”为代表的美国已对基因编辑的高油酸大豆、抗氧化蘑菇、糯玉米

童庆禧院士:应完善成果转化资金链

  一个国家科技越是发达,创新的成果越是丰富,成果转化越是顺畅,它的产业必然会越发达,经济效益也越显著。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许多科技界人士和创新领域的专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科技与产业“两张皮”仍然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临的首要问题。事实上,科技与产业是相辅相成的,但在国内,科

院士调研北农院合作成果落地转化情况

  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走进北京农学院,调研合作成果落地转化情况。  去年到北京农学院调研时,程京提议在北京农学院设立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分中心,让这项技术在农业科研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随后,双方于2016年12月5日签署了为期5

包信和院士:成果转化,何时不再墙内开花墙外香

  曾经是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包信和院士,跨越了五年之后,今年第三次当选,重上“两会”,他依然那么谦和坦率。面对到访的科技日报记者,身为中科院沈阳分院院长、物理化学家的他单刀直入科研投入和成果转化问题。   他说,作为东北这块土地上养育起来的科技人员,总希望能对东北有实质性回报,但是,常常

院士专家长沙共论创新方法与成果转化

中新网长沙7月14日电(向一鹏)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创新方法与成果转化高峰论坛”13日在长沙举行,多名院士专家参加。论坛旨在探讨通过汇聚科技资源,以创新方法为工具,开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新路径、新模式。 创新方法是人们通过研究有关创造发明的心理过程,是在创造发明、科学研究或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实

院士专家长沙共论创新方法与成果转化

  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创新方法与成果转化高峰论坛”13日在长沙举行,多名院士专家参加。论坛旨在探讨通过汇聚科技资源,以创新方法为工具,开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新路径、新模式。  创新方法是人们通过研究有关创造发明的心理过程,是在创造发明、科学研究或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总结、提炼出的有效理论

促进成果转化法检查:成果转化积极性显著提高

2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指出,自2015年8月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进行修订以来,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显著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数量大幅增长。报告指出,修订后的法律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注入了新

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揭牌

  3月3日,国内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在上海临港揭牌启动。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江、庄松林等首批受聘院士,带着项目进驻基地。启动仪式上,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波与院士共同为基地揭牌,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

中科院院士魏江春呼吁推动冬虫夏草创新成果转化

  与人参、鹿茸一起被称为中国三大滋补品的冬虫夏草,位列三大补品之首,具有双向调节免疫系统、补肺肾益精气、抗肿瘤、抗疲劳等多种功效。但是,受全球大气候以及曾经过度采挖破坏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生长环境极其苛刻的冬虫夏草产量逐年下滑20%,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的消费需求。所以,对包括致力于研发冬虫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