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因学术争议发起网络论战,结果他被禁言了

最近,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理论物理学家Jorge Hirsch很郁闷。 他因为与同行在室温超导性问题上的争论,被预印本网站arXiv禁言了。在长达6个月的时间里,他将无法在该网站发表论文。 Hirsch认为该禁令“非常不公平”,而且对他的研究有很大影响,“如果我不能发表论文,我就无法工作。” 据Science杂志调查,Hirsch并非唯一受影响的科学家,他只是其中受处罚最重的。arXiv管理人员以手稿中包含煽动性内容和非专业性的语言为由,删除并拒绝发布几篇持反对意见的论文。 室温超导体研究争议 此次事件的导火索,是2020年10月14日发表在Nature上的一篇论文。 该论文由罗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Ranga Dias领导的团队发表,论文发现了一种含氢材料,它在超高压力作用下,可以在接近室温变为超导体,而不必冷却到超低温度。这是科学家追求了长达一个世纪的顶峰,但同时,这一大胆的研究结论也引发了争议。 文章发布一......阅读全文

知名预印本服务器删除“争议”超导论文

富氢超导体是在一种叫做金刚石砧电池的高压装置中合成的。图片来源:MAX ALEXANDERS/SCIENCE SOURCE一场关于常温超导的争论已经进入了科学出版领域。据《科学》报道,近期,预印本服务器arXiv管理员删除了来自常温超导研究者的几篇论文,称他们的稿件含有煽动性内容和不专业的语言。Ar

因学术争议发起网络论战,结果他被禁言了

  最近,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理论物理学家Jorge Hirsch很郁闷。  他因为与同行在室温超导性问题上的争论,被预印本网站arXiv禁言了。在长达6个月的时间里,他将无法在该网站发表论文。  Hirsch认为该禁令“非常不公平”,而且对他的研究有很大影响,“如果我不能发表论文,我就无法工作。

发布超200万篇论文后,arXiv丢了初心吗

2022年伊始,预印本服务器arXiv收获了一份新年大礼,全球科学家通过其发布的论文突破了200万篇。本该是庆贺时刻,但《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却跟进一篇报道,分析了arXiv当下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引起科学界热议。中国作为世界上论文数量产出最多的国家,arXiv的重要

论文突破200万篇后,arXiv却渐失人心?

2022年伊始,预印本服务器arXiv收获了一份新年大礼,全球科学家通过其发布的论文突破了200万篇。本该是庆贺时刻,但《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却发了一篇负面报道,分析了arXiv当下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引起科学界热议。中国作为世界上论文数量产出最多的国家,arXiv的

室温超导成功了!

  近日,研究人员完成了几十年的探索,创造了第一个不需要冷却就能消除电阻的超导体。但这种新型室温超导体只能在相当于地球中心压力3/4的压力下工作。换句话说,如果研究人员能够将这种材料稳定在环境压力下,超导应用的梦想就有望实现,比如用于核磁共振机器和磁悬浮列车的低损耗电线和不需要冷却的超强超导磁体。相

Nature撤回封面论文!全体9位作者极力反对

  2020年10月14日,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物理学家Ranga Dias和他的同事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轰动整个物理界的成果,并登上了当期封面。他们声称发现了一种新型氢化物,在15℃的温度下可以观察到超导现象。  “这是人类首次实现室温超导!”然而,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磅研究在9月26日被

Nature撤回封面论文!全体9位作者反对

文|张晴丹 2020年10月14日,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物理学家Ranga Dias和他的同事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轰动整个物理界的成果,并登上了当期封面。他们声称发现了一种新型氢化物,在15℃的温度下可以观察到超导现象。 “这是人类首次实现室温超导!”然而,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磅研究

掺水石墨显示室温超导性

    石墨加上蒸馏水或许能够成为室温下的超导体。  你能想象吗,一点石墨加上几滴蒸馏水便能够制成科学家朝思暮想的常温超导体。   德国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了一项突破性进展:一种材料可以在室温及更高温度下成为一种超导体(能够以零电阻导电)。超导体提供了巨大的节能潜力,然而迄今为止,这种材

疑似石墨室温超导性发现:或颠覆现有超导技术

  悬浮中的超导体:物理学家们对于超低温超导,即所谓“标准超导”背后的原理已经基本搞清,但是对于“高温超导”领域,比如室温环境下如何实现超导的原理仍然知之甚少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2日消息,最近科学家们在室温超导研究方面取得了一项发现,这一结果如果得到证实,将大大加快无损远距离输电和磁悬浮列

硫化氢创高温超导新纪录

  低温超导可以使物体悬浮在空中。  硫化氢因臭鸡蛋气味而人尽皆知,但这种化合物却在一个创纪录的高温下——203开氏度(-70摄氏度)——拥有导电零电阻。科学家于8月17日在《自然》杂志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这项研究的第一个结果发表在去年12月的arXiv预印本服务器上——它被认为是朝着发现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