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现迄今最早真双子叶被子植物化石

由沈阳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中科院植物所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佛罗里达大学组成的课题组,最近在我国辽宁凌源早白垩世义县组中部首次发现迄今最早的真双子叶被子植物大化石——“李氏果”(Leefructus),时代距今约1.24亿年。这一古老的真双子叶植物非常接近现生的毛茛科,是我国乃至全球迄今最早的与现生被子植物有直接系统演化联系的被子植物化石。这一成果3月31日在英国《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发表。 真双子叶植物(Eudicots)是被子植物的主要分支之一,以具有三沟型花粉为特征,全世界现有25万种左右,约占整个被子植物的75%;人们平时常见的槭树、柞树以及毛茛科等都是真双子叶植物。然而,由于早期真双子叶植物的化石十分罕见,以往科学界对真双子叶植物的早期类群及其祖先所知甚少。本次发现的真双子叶化石“李氏果”,是有关我国早期真双子叶植物化石的首次报道,它填补了我国早白垩世早中期真双子叶植物大化石记录的空......阅读全文

我国发现迄今最早真双子叶被子植物化石

   由沈阳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中科院植物所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佛罗里达大学组成的课题组,最近在我国辽宁凌源早白垩世义县组中部首次发现迄今最早的真双子叶被子植物大化石——“李氏果”(Leefructus),时代距今约1.24亿年。这一古老的真双子叶植物非常接近现生的毛茛科,

辽西发现我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第4朵花”

  继“辽宁古果”、“中华古果”以及“十字里海果”之后,辽宁西部又发现了我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第4朵花”——“李氏果”(Leefructus)。近日,国际顶级学术刊物——英国《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发表了这一最新科研成果。据课题负责人、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孙革教授介绍:前3朵花与地球上现存的植物

一亿年前真双子叶植物大爆发

  11月13日,《中国科学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王鑫带领的团队于当日在《科学报告》上报道了一件命名为“静子花”的化石。该化石发现于9900万年前的缅甸琥珀中,为被子植物在白垩纪中期大量出现提供了一个新的证据。  140年前,达尔文对于被子植物在白垩纪中期突然大量出

令达尔文“讨厌的谜团”终于解开

  140年前,达尔文对于被子植物在白垩纪中期突然大量出现,却又找不到它们的祖先类群和早期演化的线索,而将被子植物的起源称为“讨厌的谜团”。13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鑫团队,在《科学报告》上发表研究成果认为,当年达尔文在化石记录中看到的并不是“被子植物起源”,而是真双子叶植物的大爆发。

科学家发现开在一亿年前的“神秘花”

  11月13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鑫团队在《科学报告》上报道了一件命名为“静子花”的化石。该化石发现于9900万年前的缅甸琥珀中,为被子植物在白垩纪中期大量出现提供了一个新的证据。  140年前,达尔文对于被子植物在白垩纪中期突然大量出现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按照他的理论,一切类群

双子叶植物叶片生长区域测定试验

实验材料      向日葵幼苗                                                         仪器、耗材橡皮图章                                                                  印台

双子叶植物叶片生长区域测定试验

实验材料 向日葵幼苗仪器、耗材 橡皮图章印台尺实验步骤 选取向日葵幼苗顶部尚未充分展开的幼叶3-4片,用特制橡皮图章打上2毫米见方的小格。操作时应尽量小心,既要使印迹清楚,又不要擦伤叶片。3-6天后,观察叶片顶部、中部及基部小格宽度的变化,绘图表示。其他 结果分析详细阐明双子叶植物叶片的生长区域分布

双子叶植物叶片生长区域测定试验

实验材料向日葵幼苗仪器、耗材橡皮图章印台尺实验步骤选取向日葵幼苗顶部尚未充分展开的幼叶3-4片,用特制橡皮图章打上2毫米见方的小格。操作时应尽量小心,既要使印迹清楚,又不要擦伤叶片。3-6天后,观察叶片顶部、中部及基部小格宽度的变化,绘图表示。其他结果分析详细阐明双子叶植物叶片的生长区域分布在叶片的

辽西化石为揭示被子植物起源提供关键证据

  目前为止符合严格定义的早期被子植物大化石在全球范围内仅有8属10种,而中国辽宁西部和周边地区发现的就占了7属9种,分别命名为梁氏朝阳序、辽宁古果、中华古果、十字中华果、始花古果、中华施氏果、迪拉丽花、中华星学花、道虎沟太阳花。这些产自早白垩世到侏罗纪的早期被子植物大化石,为揭示被子植物起源提供了

我国研究人员发现最早的有花植物昆虫传粉证据

  人类的大部分食物来自被子植物(开花植物),而90%以上的被子植物需要昆虫授粉。如此重要的授粉行为是什么时候开始在地球上出现的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缅甸琥珀中的新发现,为最早的被子植物虫媒传粉提供了直接证据。相关研究于11月12日在线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你知道最早的有花植物昆虫传粉是什么时候么?

  人类的大部分食物来自被子植物(开花植物),而90%以上的被子植物需要昆虫授粉。如此重要的授粉行为是什么时候开始在地球上出现的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缅甸琥珀中的新发现,为最早的被子植物虫媒传粉提供了直接证据。相关研究于11月12日在线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研究揭秘早期被子植物新成员——变果

  被子植物起源及其早期演化是植物学家长期以来致力攻克的难题,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找到化石证据。我国辽西的义县组地层因其出产的被子植物化石而闻名,近期,学界关于义县组古植物学研究取得进展——获得变果,其是一个被子植物化石。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鑫研究团队及其合作者在Historic

古脊椎所等发现真钱伯兽化石

  英国广播公司(BBC)的纪录片《与怪物同行》中,水龙兽被一种叫真钱伯兽(Euchambersia)的兽头类用毒杀死。这种远古动物,头长仅有10厘米。遗憾的是,从第一件标本被发现至今已近百年,在南非仅发现了两个头骨。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俊与合作者,在《生物学快报》(Bi

太原穗的发现将被子植物历史提前到古生代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988.shtm被子植物究竟起源于何时?早期被子植物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早期被子植物与现生被子植物有着什么样的演化关系?要回答这一系列问题均需要确切的化石证据。 保存在同一块标本上的两个太原穗。

我国古植物专家发现最早典型花朵

  日前,记者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了解到,南古所古植物学家王鑫与国家兰科中心教授刘仲健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典型花朵——“潘氏真花”。“潘氏真花”植物化石出产于我国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经科学分析,确定此花存在时间为1.62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该研究成果在线发布在英国《历史生物学》杂志上。  在

双子叶植物茎的生长区域分格法测量实验

实验材料四季豆向日葵仪器、耗材毛笔绘图墨水尺实验步骤选取顶部节间尚未充分伸长的双子叶植物幼苗两株,直接在小盆内从生长点下面开始在茎上划线十道,彼此间隔2毫米,将小盆放在温暖处,经常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3-6天后观察茎的生长情况,绘图表示,并测量各道线间距离,列表记录结果。

双子叶植物茎的生长区域分格法测量实验

实验材料 四季豆向日葵仪器、耗材 毛笔绘图墨水尺实验步骤 选取顶部节间尚未充分伸长的双子叶植物幼苗两株,直接在小盆内从生长点下面开始在茎上划线十道,彼此间隔2毫米,将小盆放在温暖处,经常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3-6天后观察茎的生长情况,绘图表示,并测量各道线间距离,列表记录结果。

双子叶植物茎的生长区域分格法测量实验

实验材料      四季豆                                                                  向日葵                                                          仪器、耗材毛笔  

中国首次发现白垩纪早期真蜥脚类恐龙化石

  中、法古生物学家的一项合作研究证实,在中国广西扶绥县、年代大约为1.3亿年的那派组地层中发现的恐龙化石是真蜥脚类恐龙的一个新属种,这也是中国首次发现白垩纪早期真蜥脚类恐龙化石,为研究白垩纪早期蜥脚类恐龙演化的复杂性提供了进一步的化石证据。  最新出版的英文版《地质学报》上,发表了广西自

鼠李糖的植物来源

作为一种微量糖而广泛分布于植物中。可以结合糖的形式存在于很多种植物甙(如槲皮甙、异橙皮甙等)、多糖、特别是果胶和胶质中,亦可存在于漆树毒素中。细菌细胞中由葡萄糖生物合成鼠李糖的途经是:α—葡萄糖—1—磷酸→dTOP-D—葡萄糖→dTDP-4—酮—6—脱氧—D—葡萄糖→dTDP-4—酌—L—鼠李糖→d

“李凡他试验”和“潘氏试验

李凡他试验,浆液粘蛋白定性实验.原理是浆液粘蛋白是多糖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当其在大量稀醋酸中时,呈白色沉淀,即为阳性. 浆膜腔积液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渗出液中含有大量浆液粘蛋白,浆膜上皮细胞受炎症刺激分泌粘蛋白量增加,粘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其等电点为pH3~5,因此可在稀醋酸溶液中析出,产生白色

“李凡他试验”和“潘氏试验

李凡他试验,浆液粘蛋白定性实验.原理是浆液粘蛋白是多糖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当其在大量稀醋酸中时,呈白色沉淀,即为阳性. 浆膜腔积液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渗出液中含有大量浆液粘蛋白,浆膜上皮细胞受炎症刺激分泌粘蛋白量增加,粘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其等电点为pH3~5,因此可在稀醋酸溶液中析出,产生白色

黄连基因组公布,黄连生物碱生物合成机制被公开

  2021年6月,湖北中医药大学刘义飞研究组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陈士林团队、湖北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汪波、聂晶团队、华中农业大学王学奎团队等单位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Analysis of the Coptis chinensis genome r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种子》出版发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175.shtm近期,《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种子》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杜燕、李涟漪、杨湘云等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编著。《中国珍稀濒危植物

珍稀植物大果藤黄实现人工繁育

  大果藤黄是我国仅分布于云南德宏和西藏墨脱的珍稀狭域特有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来自德宏州瑞丽市林业局的消息,该局已成功实现大果藤黄的人工繁育,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瑞丽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赵见明向记者介绍,目前种苗长势良好,植株平均高度已超过15厘米。他们从野外采集到大果藤黄种子后,于2017年

被子植物(II-)五桠果亚纲

实验材料锦葵                                                                  木槿等                                                          仪器、耗材实体显微镜      

崖柏:“活化石”植物重获新生

  崖柏:“活化石”植物重获新生    2021年10月回归到原生地的崖柏 郭泉水摄    2021年11月回归崖柏的果实 郭泉水摄    2021年11月回归崖柏在野外结实 黄吉兰摄    2021年11月崖柏种子 黄吉兰摄  这是一种被发现后又“绝迹”100多年的恐龙时代的孑遗植物。  崖柏,柏

研究发现侏罗纪被子植物果实化石

  被子植物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植物群之一。离开被子植物,人们便无法生存。被子植物的来源和历史是植物系统学家关注的重点,而厘清相关问题,离不开化石证据。这解释了为什么古植物学家在努力寻找历史上的第一朵花。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鑫在《生物系统》(Biosis: Biologi

武汉植物园在昆栏树目叶绿体基因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真双子叶植物基部类群昆栏树目(Trochodendrales)仅包含两个单种属,水青树属(Tetracentron)和昆栏树属(Trochodendron),是研究被子植物系统与进化的重要和关键类群之一。   与大多数被子植物相比,昆栏树目植物叶绿体DNA的反向重复区(IRs)包含了更多的基因

中国首次发现2.55亿年前真钱伯兽化石

中新网北京7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科研团队在内蒙古大青山发现的一件“怪物”化石,最新研究确认是已灭绝的、约2.55亿年前的兽头类动物“真钱伯兽”,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这个真钱伯兽可能不具备相关纪录片所描述的毒杀捕食能力。 这是中国境内首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