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抗肝细胞溶质抗原I型抗体检测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正常参考值 正常人血清阴性。 临床意义 抗肝细胞溶质抗原Ⅰ型抗体为Ⅱ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为56%~72%。多见于小于20岁的患者,大于40岁患者少见。抗肝细胞溶质抗原I型抗体水平与Ⅱ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常与抗肝肾微粒体抗体同时存在,但特异性优于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0%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少数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也可以查到抗肝细胞溶质抗原I型抗体。......阅读全文

抗肝细胞溶质抗原I型抗体检测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正常参考值  正常人血清阴性。  临床意义  抗肝细胞溶质抗原Ⅰ型抗体为Ⅱ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为56%~72%。多见于小于20岁的患者,大于40岁患者少见。抗肝细胞溶质抗原I型抗体水平与Ⅱ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常与抗肝肾微粒体抗体同时存在,但特异性优于抗肝肾微

抗肝细胞溶质抗原I型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抗肝细胞溶质抗原Ⅰ型抗体为Ⅱ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为56%~72%。多见于小于20岁的患者,大于40岁患者少见。抗肝细胞溶质抗原I型抗体水平与Ⅱ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常与抗肝肾微粒体抗体同时存在,但特异性优于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0%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少数

抗肝细胞溶质抗原I型抗体检测的操作方法及正常值

  操作方法  常用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蛋白印迹法和免疫条带法。此处仅以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和蛋白印迹法为例。  1.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检测抗肝细胞溶质抗原I型抗体,典型免疫荧光模型应符合两个标准:①仅肝细胞呈均匀的胞质荧光,而肾组织完全为阴性;②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荧光强度较弱。

抗肝细胞溶质抗原I型抗体检测的检查前准备

  空腹抽取静脉血5ml,静置1h,每分钟3000转离心5min,不能及时检查的标本吸取血清,于-40℃冰箱保存。

抗肝细胞溶质抗原I型抗体检测的操作方法

  常用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蛋白印迹法和免疫条带法。此处仅以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和蛋白印迹法为例。  1.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检测抗肝细胞溶质抗原I型抗体,典型免疫荧光模型应符合两个标准:①仅肝细胞呈均匀的胞质荧光,而肾组织完全为阴性;②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荧光强度较弱。  2.蛋白

抗肝细胞膜抗原抗体(alma)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是什么

  正常值  间接免疫荧光法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  1、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病(阳性率83%),乙肝病毒性慢性活动性肝病(阳性率11%),有助两者鉴别。  2、隐匿性肝硬化(阳性率0~17%)、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阳性率0~42%)、酒精性肝病(阳性率0~27%)、其他肝病(阳性率0~4%

抗肝细胞膜抗原抗体(alma)的正常值是什么

  间接免疫荧光法阴性。

抗肝细胞膜抗原抗体(alma)的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

  临床意义  阳性:  1、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病(阳性率83%),乙肝病毒性慢性活动性肝病(阳性率11%),有助两者鉴别。  2、隐匿性肝硬化(阳性率0~17%)、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阳性率0~42%)、酒精性肝病(阳性率0~27%)、其他肝病(阳性率0~4%)、非肝病自身免疫病(阳性率0~4

抗肝细胞膜抗原抗体(alma)的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

  临床意义  阳性:  1、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病(阳性率83%),乙肝病毒性慢性活动性肝病(阳性率11%),有助两者鉴别。  2、隐匿性肝硬化(阳性率0~17%)、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阳性率0~42%)、酒精性肝病(阳性率0~27%)、其他肝病(阳性率0~4%)、非肝病自身免疫病(阳性率0~4

抗肝细胞膜抗原抗体(alma)的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

  临床意义  阳性:  1、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病(阳性率83%),乙肝病毒性慢性活动性肝病(阳性率11%),有助两者鉴别。  2、隐匿性肝硬化(阳性率0~17%)、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阳性率0~42%)、酒精性肝病(阳性率0~27%)、其他肝病(阳性率0~4%)、非肝病自身免疫病(阳性率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