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结节性硬化症的病因分析

结节性硬化症(TSC)又称Bourneville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皮肤综合征,也有散发病例,多由外胚叶组织的器官发育异常,可出现脑、皮肤、周围神经、肾等多器官受累,临床特征是面部皮脂腺瘤、癫痫发作和智能减退。发病率约为1/6000活婴,男女之比为2:1。 2018年5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结节性硬化症被收录其中。 该病为遗传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性病例约占三分之一,即由父母一方遗传而来突变的TSC1或TSC2基因;散发病例约占三分之二,即出生时患者携带新突变的TSC1或TSC2基因,并无家族成员患病。家族性患者TSC1突变较为多见,而散发性患者TSC2突变较常见。......阅读全文

结节性硬化症的病因分析

  结节性硬化症(TSC)又称Bourneville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皮肤综合征,也有散发病例,多由外胚叶组织的器官发育异常,可出现脑、皮肤、周围神经、肾等多器官受累,临床特征是面部皮脂腺瘤、癫痫发作和智能减退。发病率约为1/6000活婴,男女之比为2:1。  2018年5月11日,国

一例结节性硬化症病例分析

患儿,男性,6岁,因“突发意识不清伴抽风1 h”于2013-07-15入本院。病史采集:0.5 d前(入院当日)突然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全身无力症状,1 h前(就诊途中)发生惊厥,表现为牙关紧闭、口吐泡沫、双眼凝视、颈项强直、四肢抽搐,本院急诊考虑为“惊厥待诊”给予降温、镇静处理后收入本院。家族

结节性硬化症的鉴别诊断

  根据其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特点,需与其他累及皮肤、神经系统和眼的疾病鉴别,如神经纤维瘤病和脑面血管瘤病。在0.8%的新生儿中可发现色素减退斑,大多数并无医学意义,其他一些疾病如白癜风、色素缺失痣部分白斑病及Vogt-Koyanagi-Harade综合征也可有色素减退斑,需与TSC鉴别。有癫痫表现的

结节性硬化症并血管瘤病例分析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 15 岁。头皮、面部丘疹、斑丘疹、斑块 伴右上唇肿胀15 年。患者出生时头皮、面部即有暗 红色丘疹、斑丘疹、斑块以及右上唇肿胀,因无明显 自觉症状,未予诊治。近半年头皮斑块处新增红色 丘疹,压之退色,遂就诊于本科门诊。患者既往体 健,生长发育无异常,无癫痫,无智力障碍

结节性硬化症1家系病例分析

1 临床资料 先证者女, 29 岁,未婚。面部多发性丘疹并结 节 22 年。患者 7 岁时面部出现米粒至绿豆大小丘 疹、结节,呈肤色或淡红色,曾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 诊断“痤疮”等疾病,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后丘疹、 结节渐进性增多,遂就诊本科。体检:智力及身体发 育未见异常,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右下

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表现

  根据受累部位不同,可有不同表现。典型表现为面部皮脂腺瘤、癫痫发作和智能减退。多于儿童期发病,男多于女。  1.皮肤损害  特征是口鼻三角区皮脂腺瘤,对称蝶形分布,呈淡红色或红褐色,为针尖至蚕豆大小的坚硬蜡样丘疹,按之稍褪色。90%在4岁前出现,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很少累及上唇。85%患者出生后就有

结节性硬化症的检查方式介绍

  1.头颅平片  脑内结节性钙化和因巨脑回而导致的巨脑回压迹。  2.头颅CT或MRI  平扫可见室管膜下脑室边缘及大脑皮层表面多个结节状稍低或等密度病灶,部分结节可显示高密度钙化,为双侧多发性,增强呈普遍增强,结节更清晰,可发现平扫不能显示的结节。皮层和小脑的结节有确诊意义。  3.脑电图  可

关于结节性硬化症的治疗介绍

  由于TSC1和TSC2蛋白参与调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激酶活性,因此考虑应用雷帕霉素治疗TSC。雷帕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因抑制mTOR活性、参与调节细胞生长用于抗真菌治疗,在器官移植术后也作为免疫调节药物应用。  抗癫痫治疗,早期控制癫痫发作有助于预防继发的癫痫脑病和认知行为

多脏器受累的结节性硬化症超声表现病例分析

 患者男,21岁,因癫痫发作入院。智力尚正常,5岁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皮肿物并逐年增大变硬,13岁时始出现面部丘疹、甲周肿物、口唇部结节,以及前胸及后腰部皮肤隆起,无痒痛。5岁后时有癫痫发作,每日2次,于当地医院进行对症治疗。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血压150/90 mm Hg(1 mm Hg=0.133

两例新生儿结节性硬化症病例分析

例1,患儿,男,1 h,胎龄40周剖宫产娩出,出生体重3530 g,羊水Ⅲ度粪染,生后无窒息。孕33周胎儿心脏超声提示胎儿左心室内强光团回声(心脏横纹肌瘤待排),胎儿头颅B超示颅内结节性硬化可能,生后转入我院新生儿科。入院查体:左上臂见一约蚕豆大小椭圆形黑斑,前囟平软,2 cm x3 cm,骨缝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