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号宇航员完成第三次太空行走

新华网华盛顿4月13日电(记者任海军)美国航天局13日发布消息称,“发现”号航天飞机两名宇航员当天早晨完成了“发现”号升空以来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太空行走,为空间站新安装的液氨冷却罐接通了流体阀。 当天的太空行走持续了6小时24分,仍由“发现”号任务专家里克·马斯特拉基奥、克莱顿·安德森合作完成。他们当天还重新安放了空间站外一个与宇航员航天靴相配的脚部固定装置,并为空间站的Ku波段通信天线准备了电缆。不过,由于再次遇到铆钉作梗,两位宇航员在把旧的液氨冷却罐固定在航天飞机货舱时颇费周折,当天的太空行走也再次超过原先计划时间。 在两位宇航员忙碌期间,地面控制中心发现了新麻烦——空间站右侧一个加压系统的阀门出现问题。这一阀门主要用来为空间站一个大型散热器中的氨加压。如果散热器因为这个阀门的问题停止工作,空间站上的半数电子设备将被迫关闭。地面控制中心认为,空间站接下来将迎来一段日照更为充足的时间,届时加压阀门的问题将可......阅读全文

刚刚,中国宇航员再次出舱!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8月20日,航天员汤洪波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航天员聂海胜、航天员刘伯明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已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并已完成在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等工作,后续将在机械臂支持下,相互配合开展空

欧洲要发射自己的宇航员

据《科学》报道,近日,欧洲航天局22个成员国的部长们在葡萄牙马托西纽什市的一次会议上签署了一份宣言,呼吁优先考虑三项名为“加速器”的紧急举措,旨在应对气候危机、应对自然灾害、保护航天器免受轨道碎片和破坏性空间天气的影响,加快建立“数字孪生地球”计划,以促进2050年实现碳中和。“在欧洲和整个世界面临

欧洲要发射自己的宇航员

  据《科学》报道,近日,欧洲航天局22个成员国的部长们在葡萄牙马托西纽什市的一次会议上签署了一份宣言,呼吁优先考虑三项名为“加速器”的紧急举措,旨在应对气候危机、应对自然灾害、保护航天器免受轨道碎片和破坏性空间天气的影响,加快建立“数字孪生地球”计划,以促进2050年实现碳中和。  “在欧洲和整个

宇航员也需要转基因食物?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22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在美国化学学会2022年春季会议上提交论文称,他们培育出了一种能生成骨激素从而促进骨骼生长的转基因莴苣,如果宇航员在太空培育出并食用这种莴苣,对他们在执行长期任务期间保持健康大有裨益。  当人们长时间处于太空微重力状态时,会出现骨质疏松的问题。国际空间

失重或让宇航员血液倒流

   在失重状态下会对身体产生奇怪的影响——现在人们发现,失重状态会让人的血液倒流。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JAMA Network Open。  血液循环的变化导致两名宇航员(男性、女性各一名)出现可能致命的小血栓。但幸运的是,受影响的宇航员平安无事。  血液的变化发生在一种叫做左颈内静脉的血管中。当人

新研究揭示宇航员太空贫血原因

一项世界首创研究揭示了太空旅行是如何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的,即所谓的“太空贫血”。根据发表在《自然医学》上的一项研究,科学家对14名宇航员在6个月太空任务中红细胞数量变化的分析显示,在太空中,他们体内红细胞会持续被破坏,被破坏的数量比在地球上多54%。    在这项研究之前,太空贫血被认为是宇航员

“生态玻璃”让宇航员吃上新鲜菜

  河北邯郸奥玻集团发明的促进植物生长的“LED转光生态玻璃技术”,可将植物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提高50%以上,节约能源60%以上,并且减少植物生长病虫害。   这项技术是用转光材料将紫外线中植物生长不需要的光谱屏蔽,只留下植物生长所需要的660纳米波长红光与蓝光,可广泛应用于蔬菜、药材、花卉等植物大

美食为伴,宇航员表现更优异

 冻干混合虾、南瓜和焖熟紫甘蓝,食用时再加水。这些是加强食物的一些例子。图片来自:NASA 一项研究称,宇航员在太空飞行中可以获得强化饮食,包含相比标准太空食品更多种类和数量的水果、蔬菜和鱼,以改善他们的健康和表现。尽管这项研究是在地球上由16名参与者在太空飞行模拟舱中进行的,这些发现或能

NASA将在太空为宇航员种蔬菜

   这是人类自从掌握了空间技术开始就拥有的一个梦想,无论你叫它“太空农场”还是“宇宙农业基地”,现在都要成为现实了。据英国《每日邮报》在线版9月11日消息称,美国宇航局(NASA)计划在今年年底前为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们提供太空种植的可食用蔬菜,这一太空植物种植计划首批将栽培6株莴苣

空间站菌株威胁宇航员健康

  目前,科学家发现在国际空间站存在的肠杆菌菌株,与一些医院环境中发现的机会主义感染微生物十分相似。虽然国际空间站发现的肠杆菌对人类并没有致病性,但是研究人员认为,未来太空任务中应当研究这些菌株,便于分析未来太空任务对宇航员健康潜在的影响。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英国医学委员会微生物学》期刊上。 

雪龙2”号完成宇航员海磷虾调查

  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队员7日凌晨顺利完成宇航员海海域第29次磷虾拖网作业。这也是宇航员海科考的最后一次磷虾拖网采样作业。   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的科考队员,2019年12月10日在宇航员海进行首次磷虾拖网取样,获取本次科考的第一批南极磷虾样品,同时开展了相应的磷虾基础生物

转基因莴苣或助宇航员维持健康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22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在美国化学学会2022年春季会议上提交论文称,他们培育出了一种能生成骨激素从而促进骨骼生长的转基因莴苣,如果宇航员在太空培育出并食用这种莴苣,对他们在执行长期任务期间保持健康大有裨益。 当人们长时间处于太空微重力状态

未来宇航员有望喝上月球“火山水”

如果有人活在40亿年前到20亿年前,举头望月,他们或许能够看到月球表面冰霜一片。一些冰可能仍隐藏在今天月球表面的陨石坑中。数十亿年前,月球上的一系列火山喷发,数十万平方英里的球面被炽热的熔岩覆盖。亿万年年来,这些熔岩形成了深色“斑点”,即“月海”,造就了今天人类熟悉的月球外貌。近日,美国科罗拉多大学

前残奥选手入选欧空局宇航员名单

11月23日,欧洲空间局(ESA)公布了最新一批宇航员名单,其中包括有史以来第一位残障宇航员——来自英国的John McFall。现年41岁的McFall是一名外科医生。他19岁时因摩托车事故导致右腿截肢,但身残志坚的他曾作为残疾人田径运动员,代表英国和北爱尔兰参加残奥会。其他被公布的宇航员分别是,

宇航员成功出舱!“问天”开门大吉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2022年9月1日18时26分,航天员陈冬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舱门。至19时09分,航天员陈冬、刘洋成功出舱。 问天实验舱开门大吉。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了解到,从抓总研制天舟四号、神舟十四号、问天实验舱,该院科技团队再次全力支撑出舱任务圆满成功。

长期太空任务致宇航员脊柱肌肉萎缩

  由美国航天局资助的一项新研究的结果25日显示,宇航员在执行长期太空任务后会出现脊柱肌肉虚弱与萎缩问题,在返回地球一两个月后也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背部疼痛是宇航员在执行长期太空任务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一半以上的宇航员都曾报告过脊柱疼痛。与背部疼痛相应的是,宇航员们会长高5厘米左右。他们返回地球后

前宇航员晋升西班牙科学部长

  Pedro Duque    图片来源:E. FLETCHER/ESA 西班牙有了一位新科学部长——前宇航员Pedro Duque。近日,由社会党Pedro S'nchez领导的新过渡政府宣布,曾两次访问太空的Duque将担任新成立的科学、创新和大学部部长。这一任命得到了西

为什么宇航员飞完会变近视?

  有些宇航员们执行完长期太空任务回到地球之后,患上了无法治愈的近视。现在科学家们找到了原因,但找到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为什么宇航员飞完会变近视?  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们表示,这一问题与大脑和脊柱周围的脑髓液体积变化有关。长期处于微重力环境中会导致脑髓液堆积,从而让

长期太空任务致宇航员脊柱肌肉萎缩

   新华社华盛顿10月25日电(记者林小春)由美国航天局资助的一项新研究的结果25日显示,宇航员在执行长期太空任务后会出现脊柱肌肉虚弱与萎缩问题,在返回地球一两个月后也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背部疼痛是宇航员在执行长期太空任务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一半以上的宇航员都曾报告过脊柱疼痛。与背部疼痛相应的是,

宇航员捕捉到法意边境璀璨夜景图

      国际空间站宇航员4月28日捕捉到法意边境地区美丽的夜景图,意大利的都灵、法国的里昂和马赛这些城市的夜晚被灯光点亮,一轮明月高悬空中,月光皎洁。   北京时间6月2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官方网站报道,国际空间站宇航员捕捉到一张法意边境夜景图。在图片中,法国马赛、里昂和意大利

梅干有助于宇航员预防骨质疏松

   最新一期英国《科学报告》杂志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小鼠实验显示,日常多食用富含天然抗氧化物质的干制梅子有助预防电离辐射引起的骨质疏松。骨质疏松问题一直以来困扰长时间执行太空任务的宇航员和接受放射治疗的癌症患者。   来自美国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等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在这份报

双胞胎宇航员研究揭示空间旅行压力

  来自美国宇航局(NASA)史无前例的双胞胎研究的初步结果,详细分析了宇航员Scott Kelly(曾在太空中连续停留近一年时间)及其同卵双生兄弟Mark Kelly之间的遗传学差异。在Scott进入太空之前、期间和之后进行的测量揭示了其基因表达、脱氧核糖核酸(DNA)甲基化和其他生物学标记发生的

美俄宇航员乘坐俄“联盟”飞船返回地球

  美国宇航员马克·范德·海与两名俄罗斯宇航员30日乘坐俄罗斯“联盟”飞船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范德·海在国际空间站连续停留355天,成为在国际空间站连续停留时间最长的美国宇航员。  美国航天局介绍说,范德·海与俄罗斯宇航员彼得·杜布罗夫和安东·什卡普列罗夫于美国东部时间30日3时21分(北京时间1

日本公布两名新任候补宇航员名单

据共同社28日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当天召开记者会,公布了新任候补宇航员名单。最终入选者为1名46岁男性和1名28岁女性。 按计划,两位候选宇航员在接受为期两年的训练后,将被派往国际空间站。

科学家:宇航员代谢废物可变身食物

  《空间研究中的生命科学》杂志(Life Sciences in Space Research)发表文章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生物学家和工程师研制出了首款“太空”生物反应器,可将宇航员的代谢废物转化为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营养物质。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克里斯托弗·豪斯(Christopher Hous

“发现”号宇航员完成首次太空行走

  美国航天局2月28日发布消息称,“发现”号航天飞机机组两名宇航员当天走出国际空间站,完成了此行的首次太空行走,其间虽出现一段“小插曲”,但总体进展比较顺利。  此次太空行走由宇航员史蒂夫·鲍恩和阿尔文·德鲁合作完成,持续时间约6个半小时。他们接通了一段电源延长线,为第二次太空行走

国际空间站宇航员首次入“龙腹”

  美国航天局日前宣布,国际空间站两名宇航员当天打开对接舱门,进入了有史以来与空间站首次对接的商业飞船——“龙”飞船。     此次入舱行动由空间站指令长奥列格·科诺年科和宇航员唐纳德·佩蒂完成。美国东部时间5月26日5时53分(北京时间17时23分),两位宇航员缓缓打开了连接空间站“和谐

新研究成果让宇航员吃下“定心丸”

  据英国《独立报》近日报道,美国和英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太空飞行对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部分——B细胞浓度几乎没有不利影响,这项研究让正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以及未来将执行深空探测任务的宇航员暂时吃下一颗“定心丸”。  B细胞会在人体产生抗体以抵抗感染,宇航员必须让自身的B细胞免疫力保持最佳状态,以

俄罗斯确定新赴空间站驻站宇航员

  俄罗斯宇航员训练中心4月25日宣布,将于5月前往国际空间站的新一批宇航员名单已经确定,其中包括两名俄罗斯人和一名美国人。他们分别是俄宇航员根纳季·帕达尔卡、谢尔盖·列温和美国宇航员约瑟夫·阿卡巴。其中最有经验的是帕达尔卡,他曾在1998年和2009年3次飞往空间站,拥有585天的

美“奋进”号宇航员进行首次太空行走

  5月20日拍摄的视频截图显示,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宇航员安德鲁·福伊斯特尔在进行太空行走。“奋进”号航天飞机宇航员安德鲁·福伊斯特尔和格雷格·查米托夫身着带红色条纹的太空服,于格林尼治时间20日7时10分漂浮出国际空间站,实施首次太空行走。5月20日,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