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复旦大学、龙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探究了毛茸茸的小型病毒载体如何影响病毒的传播和进化。他们报告了669种病毒的鉴定结果,其中包括534种新型病毒,大大扩展了人们对哺乳动物病毒组(mammalian virome)---包括以前未知的冠状病毒和正腮腺炎病毒(orthorubulavirus)---的了解。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3年10月12日的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Host traits shape virome composition and virus transmission in wild small mammals”。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作者利用宏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来自中国四个栖息地的2443只野生蝙蝠、啮齿动物和鼩鼱的内脏器官和粪便样本进行了测序。几乎所有被研究的动物体内都发现了病毒。

  这些作者发现了与已知人类或家养动物病原体---比如轮状病毒 A、汉城病毒(Seoul virus)、温州哺乳动物沙粒病毒(Wenzhou mammarenavirus)---相关的病毒,包括引起 SARS 和 COVID-19 等疾病的冠状病毒。此外,还有新发现的正腮腺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以及与 SARS 相关的冠状病毒。

  这些作者提供了病毒跨物种传播的有力证据。例如,在多种野生小型哺乳动物体内发现了病毒,这表明这些病毒可以在不同动物物种之间传播,其中可能包括人类。

  一种蝙蝠沙粒病毒的鉴定表明,沙粒病毒已使宿主从啮齿动物转移到蝙蝠。这一发现为这些病毒的进化提供了系统发育方面的启示。

  在一些病毒科---星状病毒科(Astroviridae)、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和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中,这些作者发现了与已知序列相对不同的版本。

  这些作者对蝙蝠、啮齿动物和鼩鼱的病毒丰富程度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鼩鼱携带的病毒总数最多,在单一物种中发现的病毒也最多,在史密斯鼩鼱(Smith's shrews)体内发现了来自 29 个病毒支系的多达 150 种病毒。其中一些鼩鼱病毒与之前在无脊椎动物中发现的病毒有关,而另一些则截然不同。

  图片来自Cell, 2023, doi:10.1016/j.cell.2023.08.029。

  这些作者在物种、属、科和目分类水平上观察到病毒的跨物种传播,在三种或更多哺乳动物物种中发现了相同的病毒。在宿主体内多器官分布的病毒更有可能在其他宿主物种中发现。这表明如果一种病毒存在于多种内脏器官中,它就有更大的机会传播到其他物种。

  蝙蝠通常被认为比啮齿动物携带更多的病毒。在这项新研究采样的动物中,蝙蝠的病毒丰富度确实最高,其次是啮齿动物和鼩鼱。虽然蝙蝠体内发现的病毒总数多于啮齿类动物,但蝙蝠和啮齿动物每种物种发现的病毒平均数量却相差无几


相关文章

Cell:我国科学家在几种小型哺乳动物物种中发现病毒跨物种传播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复旦大学、龙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探究了毛茸茸的小型病毒载体如何影响病毒的传播和进化。他们报告了669种病毒......

Cell:我国科学家在几种小型哺乳动物物种中发现病毒跨物种传播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复旦大学、龙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探究了毛茸茸的小型病毒载体如何影响病毒的传播和进化。他们报告了669种病毒......

Cell:我国科学家在几种小型哺乳动物物种中发现病毒跨物种传播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复旦大学、龙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探究了毛茸茸的小型病毒载体如何影响病毒的传播和进化。他们报告了669种病毒......

Cell:我国科学家在几种小型哺乳动物物种中发现病毒跨物种传播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复旦大学、龙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探究了毛茸茸的小型病毒载体如何影响病毒的传播和进化。他们报告了669种病毒......

野生小型哺乳动物病毒组组成和病毒播散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2130002、31930001、32041004、U22A20526)等资助下,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永振教授团队在野生小型哺乳......

昆明动物研究所发论文:在喜马拉雅地区发现2个哺乳动物新种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蒋学龙课题组与安徽师范大学等单位合作,在长尾鼩鼱属分类和系统演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这一研究在喜马拉雅地区发现2个哺乳动物新种以及一个待描记新种。图为雪山大爪鼩鼱生态照。中国科学......

我国冷冻电镜再发Nature三维结构解析免疫机制

10月2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我国科学家的一项关于免疫系统如何发挥作用的重要成果。通过海量的实验与计算,来自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单位的研究人员,成功解析与原核短Ago系统相关的高分辨......

极端高温或在未来2.5亿年灭绝哺乳动物

根据《自然·地球科学》26日发表的一项模型研究显示,在约2.5亿年后下一个超大陆形成时,炎热气候将会超出哺乳动物生理极限。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有避免过热的策略。但温度长时间超过40℃会导致许多哺乳动......

复旦大学最新Cell

蝙蝠、啮齿动物和鼩鼱是人类传染病最重要的动物来源。然而,病毒在它们之间的进化和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仍未被探索。2023年9月20日,复旦大学张永振团队在Cell在线发表题为“Hosttraitsshape......

复旦大学最新Cell

蝙蝠、啮齿动物和鼩鼱是人类传染病最重要的动物来源。然而,病毒在它们之间的进化和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仍未被探索。2023年9月20日,复旦大学张永振团队在Cell在线发表题为“Hosttraitssha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