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06 16:18 原文链接: Science子刊发现全新的DNA修复机制

  DNA分子的化学性质并不是特别稳定,会形成不同性质的损伤,因此DNA损伤应答是必不可少的。莫斯科国立大学Vasily M. Studitsky教授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全新的DNA修复机制。这项研究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为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带来了新启示。

  “高等生物的DNA与组蛋白结合包装成核小体,DNA双螺旋与组蛋白互作的一面隐藏在核小体中。只有在读取遗传信息的时候,核小体结构才会打开,”领导这项研究的Vasily M. Studitsky说。

  DNA的这种紧密包装导致修复酶难以接近。如果DNA损伤没有得到修复,就会使突变累积、细胞死亡甚至引发多种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DNA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沿着DNA链前行,遇到断裂就会停下,随后触发一系列反应,让相应的酶来修复受损位点。不过人们一直认为,RNA聚合酶无法检测到另一条DNA链上的断裂。

  “我们发现,‘隐藏’在核小体中的DNA链也是可以修复的。我们认为,这种修复能够发生是因为核小体中形成了特殊的小DNA环,”Vasily M. Studitsky说。“RNA聚合酶也能在这个环上前进,然后在DNA断裂附近停下并启动DNA修复。”

  研究人员将特殊位点插入DNA,然后用酶在这些地方引入单链断裂。他们在一个模式系统中研究了DNA断裂对RNA聚合酶的影响。研究显示,当DNA断裂发生在核小体内时,RNA聚合酶会在经过断裂位点之后停下。进一步分析表明,RNA聚合酶停下是因为DNA环阻挡了它的去路。

  这些发现开辟了研究DNA修复的新方向。之前人们普遍认为DNA修复只在无组蛋白的DNA上发生,因此染色质在这一过程中是被动的。而这项研究表明,DNA“线圈”不用完全解开就可以进行修复。高度保守的组蛋白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员提出的模型,首次解释了拓扑锁(topological lock)的作用。“发现一种新的修复机制,意味着我们可以开发出防治疾病的新方法。我们看到,这种DNA环的形成取决于它与组蛋白的连接。增强环的形成可以促进DNA修复,进而减少疾病风险。我们甚至可以通过特殊方法,编程细胞的死亡,”Vasily Studitsky总结道。

相关文章

首个免疫细胞图谱,揭示人类肺部发展中免疫细胞的秘密作用

国际研究团队将先进的单细胞技术与肺部器官样体研究相结合,以绘制人类早期肺部免疫细胞的发展过程。他们的研究结果概述了这些细胞在人类肺部组织的发育过程中如何起到积极而密切的指导作用,揭示了免疫系统和呼吸系......

美国将在COP28后发布氢能补贴指南

迪拜,12月6日(路透社)-美国能源顾问约翰·波德斯塔周三告诉路透社,美国将在迪拜COP28气候大会之后的今年发布有关氢生产商如何获得去年通货膨胀削减法案中嵌入的数十亿美元补贴的指导。由于政府正在讨论......

时间与金钱具缺导致日本世界级研究产出下滑

10月25日,日本文部科学省(MEXT)发布了2023年日本科学技术指标报告。报告指出,尽管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研究团体之一,但其在世界级研究方面的贡献呈下降趋势。报告显示,日本研究人员总数在全球排名第......

第六届国际信息研究大会举行

8月14—16日,第六届国际信息研究大会在京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ShahbazKhan、国际信息研究学会联合主席PedroMarijuan分别出席会议致辞演讲。记者在16日大会圆对......

多能干细胞保持高保真DNA复制和修复的新机制

多能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在体外分化为各类组织和细胞,颇具应用前景:可作为再生医学中的重要种子细胞,可在药物研究中筛选临床治疗药物,还可在体外模拟发育的过程。由于发育地位特殊,多能干细胞基因组具高......

学习和记忆基因已有6.5亿年历史

英国莱斯特大学和瑞士弗里堡大学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学习、记忆、攻击和其他复杂行为所需的基因起源于约6.5亿年前,这一发现对研究复杂行为的进化起源具有深远意义。相关论文刊发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

河南省科技厅召开贯彻落实《基础研究十年规划》

6月12日上午,河南省科技厅组织召开贯彻落实《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实施方案研讨会,厅党组书记、厅长张锐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

既要学会调查,也要擅长研究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注重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在调查的基础上深......

研究发现:在大城市里住的太挤,真的会折寿!

我们都知道,大城市虽然繁华,但却并非人人都心向往之。因为在表面的繁华之下,隐藏着的是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极快的生活节奏、压得人喘不过气的车贷房贷,以及日渐疲惫的身心......随着社会阶层的固化以及内卷......

报告:多数青少年对体重不满意,近1成选择节食减重

5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中国青少年健康行为研究——基于13个省份的调查数据分析》。研究表明,大多数的青少年对于自己的体重不是很满意,甚至9.2%青少年选择节食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