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环保人士呼吁联合国冻结地球工程计划

环保团体近日表示,由于人造火山及大规模人工降雨等活动可能对环境和人类产生危害,联合国应冻结此类地球工程计划。 据路透社消息,近200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近期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联合国会议,讨论森林、河流和珊瑚礁的毁坏问题。联合国认为,气候变化是动植物迅速消失的主要原因,因此,遏制全球变暖、防止极端干旱已刻不容缓。 地球工程计划主要指用人为方式大规模改造环境。目前已知的计划包括向海面喷洒铁和其他营养物,人为促进浮游植物生长以吸收二氧化碳;或者向大气中喷洒海水,达到将更多阳光反射回太空的目的。但这些计划可能危害环境,如向海面喷洒营养物可能引起藻类大规模生长,从而吸收水中营养物质与氧气,导致鱼类和其他动物缺氧死亡。 一些国家认为地球工程计划能减少光照或吸收多余温室气体,是控制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而来自加拿大环保组织ETC的帕特・摩尼(Pat Mooney)认为:“一些国家未经联合国同意就进......阅读全文

《自然》杂志盘点2009年气候科学

气候无疑是2009年的重要“标签”之一。虽然去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 候变化大会没能达成一个新的国际减排协议以接替将于2012年“寿终正寝”的《京都议定书》,但它确实成功地将全球的关注目光聚焦到全球变暖这一议题上。 再加上去年年底常年干旱少雨的沙特遭受特大暴雨袭击;英国北

格陵兰冰层350年来最快融化

  格陵兰岛的冰层正在加速融化,流入海洋的融水量已经达到七八千年来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些发现来自350年前的冰芯,数据显示过去20年,融化冰川急剧增加。  之前的研究已经显示格陵兰岛部分冰层出现了创纪录的融化,但最新的分析首次估计了整个冰盖的历史径流。近日发表在《自然》上的研究结果显示,过去20年的径

2015国际十大科技新闻

  科技是一种迷人的信仰。理论的改写、技术的更迭,都让我们更深地理解世界,更好地改变世界。2015年的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有对基础物理的求索,对宇宙深空的探测,对人脑功能的发掘,也有对争议性技术的讨论,对气候变化的思考……而最让我们欣喜的是,今年的国际“十大”,有了更多来自中国的消息。  1.中科大首

白宫被指严重篡改全球变暖报告引争议

据美国媒体10月24日透露,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主任朱莉·格伯丁提交的一份有关全球变暖对美国民众健康影响的听证会书面证词,被白宫方面进行了严重篡改。此事引发了美国国会和媒体等各方的关注。 格伯丁10月23日在美国参议院环境保护和公共工程委员会举行的一个听证会上作证,阐述全球变暖形势下疾病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是与非

  生活于我国广西的白头叶猴,至今已有300多万年的生存历史。这一物种分布狭窄,数量稀少,现仅存数百只,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全球25种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被公认为世界最稀有的猴类。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水和生物多样性”。   多样的生物不仅能直接为人类提供各类资

首届中国数字地球大会关注可持续发展

  11月18日,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和中国科学院主办的首届中国数字地球大会在京开幕。本届大会以“地球大数据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旨在聚焦数字地球应用和技术,为科学家与决策者搭建地球大数据背景下的交流新平台,促进数字地球与社会经济接轨,探讨如何基于数字地球技术服务国家战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

《自然》杂志梳理2012年度科技看点

  新的一年,新的科学    2012年的日历已然翻开,本年度将有哪些重大事件发生,又有哪些科研进展值得期待?《自然》杂志网络版1月3日刊发文章,就今年科技领域的主要看点进行了简单梳理。   地球的未来   今年6月,形形色色的科学家、政治家和环保人士将涌向巴西里约热内卢,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现状:未上马已脱缰 无一合格

2010年9月25日,在上海世博会城市地球主题馆,人们正在感受低碳生活的“视觉的梦想”。   在过去的一年里,“低碳城市”这4个字在中国远比全球变暖升温更快。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它独占10%的提案;将它敲入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会在0.004秒的时间里蹦出3600万个搜索结果。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

中国计量科学院院长方向:解读国际单位制变革

   12月11日,在国际单位制重大变革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从技术和应用层面,详细解读了国际单位制变革的内容以及意义。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下面我从技术和应用层面出发,介绍此次国际单位制变革的主要内容,解读

白春礼:中国科学院和三峡工程

  《百问三峡》,本书编委会编,科学普及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  由从事三峡工程建设的工程师、科学家和科普作家联合编写的《百问三峡》一书,采用问答的形式,用简洁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读三峡工程,回答社会和科技界关注的问题,为的是使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三峡工程,我认为这是很有意义

路甬祥获Robert E.Koski终身成就奖并顺访英科研机构

  9月15日至17日,应“2010 ASME/Bath流体动力与运动控制研讨会”组织者英国巴斯(Bath)大学的邀请,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率团访问了英国巴斯大学与相关研究机构,并获得2010年度机械工程领域Robert E. Koski终身成就奖。   为表彰路甬祥在流体传动与控制

《自然》公布2016年度十大科学人物

  2016年版的《自然》年度十大人物今天(12月19日)公布了,这是《自然》选出的在今年对于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十个人。“今年的名单突显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员,在天文学,生殖生物学和少数族裔在科学领域的权利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ichard Monastersky,《自然》的特写编辑表示,“

李小森:中国可燃冰商业开采有多远

  天然气水合物,又名可燃冰,这个原本只为专业人士了解的新能源,随着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供应的日益短缺,近年来为广大民众所关注。我国可燃冰的研究进展如何?何时能实现商业化开采?近日,《科学时报》专访了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李小森。各国期待:储量

打响农业农村治污攻坚战 补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短板

  2018年9月,纽约联合国总部,浙江“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工程荣膺全球环境最高奖“地球卫士奖”。这是对浙江省多年来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上所付出努力的肯定,也是中国不少乡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扎实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缩影。  有多姿多彩的乡村,才有气象万千的美丽中国。2018年,我国农业农村污染治

亚洲地貌与构造系列图著出版

  毫无疑问,如今的人们正享受着现代科技取得的巨大成果;但面对海量信息,如何更高效地获取、更恰当地应用,使之成为指导建设发展的坚实基础,仍是困扰人们的重要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即将步入“十二五”阶段,有关海量信息的获取和应用的问题再次成为科技界的关注对象。  在地球科学研究的诸多

页岩气开采污染地下水 或为钻井施工不当所致

  伴随着页岩气探测在美国的开展,工业界的官员和环保人士就页岩气开采是否会污染地下水的问题争执不下。目前,研究人员对一处页岩气源——不规则伸展的马塞勒斯页岩,其主要分布在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西弗吉尼亚州和俄亥俄州——进行了追踪研究。   这一研究由北卡罗来那州达勒姆市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并在

页岩气开采污染地下水 或为钻井施工不当所致

LES STONE/REUTERS/CORBIS伴随着页岩气探测在美国的开展,工业界的官员和环保人士就页岩气开采是否会污染地下水的问题争执不下。目前,研究人员对一处页岩气源——不规则伸展的马塞勒斯页岩,其主要分布在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西弗吉尼亚州和俄亥俄州——进行了追踪研究。  这

科学如何毁灭世界及阻止其发生

  哲学家Nick Bostrom认为人工智能完全有可能导致人类灭绝。在他2014年的畅销书《超级智慧:路径、危险和战略》中,Bostrom描绘了一个黑暗的场景:研究人员创造出一种能不断自我提升的机器。图片来源:MIKE AGLIOLO/SCIENCE SOURCE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机器学会了从

分析仪器在火星科学探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整个8月份,全世界最令人兴奋的科学新闻无疑属于火星。2008年7月31日,美国宇航局(NASA)科学家宣布:“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加热土壤样本时鉴别出有水蒸气产生,从而确认火星上有水存在。 从19世纪70年代起,火星和它上面的水持续不断地挑逗着公众和科学家们的好奇心。随着“凤凰”号2008年

《科学美国人》:2015年十大“科技成就”出炉!

  又是一年将尽,到了盘点的时候,且看《科学美国人》评选出的2015年十大科技成就。  眼控机器:运动受损人士的福音  今年早些时候,当艾瑞克・索拓用思维直接指挥机器手臂将一杯啤酒送入口中,媒体疯狂了。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壮举,但背后的技术,是在他大脑中植入的一种电极芯片,这种芯片既昂贵又具有侵入

专家认为中国应多管齐下防止湿地“瘦身”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和“天然物种库”,但是中国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减退的趋势尚未得到遏制。专家认为,湿地保护是“一盘大棋”,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严防湿地“瘦身”。  湿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并非其他土地类型可以替代,但是今年初公布的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却显示出湿地保护的严峻局势: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