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系AlbertGaly博士访问青藏所

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系高级讲师Albert Galy博士于10月11日至29日访问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访问期间,Albert Galy博士作了关于从全球和区域角度定量考察青藏高原构造-风化-气候相互关系和变化的系列报告,从元素地球化学和Sr、Os、Mg和Ca等常规和非常规稳定同位素的角度讨论了许多科学前沿问题,详细介绍了这些同位素的原理、应用、取样、仪器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等。 学术报告结束后,Albert Galy博士对柴达木盆地进行了野外考察,他对课题组正在进行的SG-2超千米深钻和新生代剖面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并采取了部分代表性样品。 Albert Galy博士在同位素地球化学和风化作用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特别在非常规稳定同位素方面,是Mg同位素国际测试标准的制定者,活跃于国际构造-风化-气候变化的前沿领域。他的来访对加深双方的合作,拓展未来青藏高原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共同研究领域打下了基础。学术报告正在进行......阅读全文

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系Albert Galy博士访问青藏所

  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系高级讲师Albert Galy博士于10月11日至29日访问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访问期间,Albert Galy博士作了关于从全球和区域角度定量考察青藏高原构造-风化-气候相互关系和变化的系列报告,从元素地球化学和Sr、Os、Mg和Ca等常规和非常规稳定同位素

气候转型期青藏高原中部化学风化增强冰川诱发机制

  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物理剥蚀和硅酸盐化学风化速率的显著增强被认为是晚新生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冷主要机制之一。然而,与青藏高原隆升直接相关的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环境下长时间尺度流域化学风化过程的认识还十分薄弱。  最近,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金章东研究员与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国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河流溶解态碳输移研究中取得进展

  河流是连接陆地、大气和海洋碳库之间的重要界面和通道,对于碳在各个碳库之间的交换过程有重要作用。多年冻土的碳储量巨大,随着气候变暖和多年冻土退化,这些冻土碳会在冻土消融后随产流过程进入到河流中,影响河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区域碳收支。然而,目前对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流域河流碳输移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清楚

青藏高原南部降水稳定同位素影响机制被揭示

  青藏高原南部冰芯稳定同位素记录的气候解释一直存在争议。准确地理解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过程是揭示冰芯稳定同位素记录气候意义的基础。随着对西风和季风两大环流对青藏高原水汽传输认识的逐步深入,急切需要进一步深入认识其对青藏高原降水和冰芯稳定同位素的影响过程和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

中国科学家青藏高原冈底斯山古高度最新科研进展

  2014年5月12日,Nature杂志以“比喜马拉雅更早的西藏山脉(Tibet mountainous long before Himalayas)”为题报道了丁林研究员为首的研究组在国际地学著名刊物《地球与行星科学通信》发表的成果。该项研究指出,青藏高原南部的冈底斯山在5500万年时已隆升到4

研究揭示黄河源头风化和CO2消耗过程的季节变化

  地质时间尺度上,硅酸盐岩的风化通过吸收大气CO2的方式进行,在调控全球气候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从而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宜居地球环境。然而,影响硅酸盐风化速率的控制机制(气候驱动或构造控制?)是地球科学前沿争论的焦点之一。黄河流经了具有显著差异的地形地貌、岩性、气候和植被等区域,包括源头的青藏高原

地表径流在黄河流域化学风化中起关键作用

  在地质时间尺度上,硅酸盐岩的风化通过吸收大气CO2的方式进行,在调控全球气候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从而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宜居地球环境。但是,到底是气候驱动?还是构造控制是影响硅酸盐风化速率的控制机制?从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地球科学前沿争论的焦点之一。  作为世界第五大河,黄河流经了具有显著差异的地

联合研究揭示柴达木盐湖锂来自可可西里热泉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地表过程与化学风化实验室团队联合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对柴达木盆地典型的31个盐湖样品进行系统采样和分析,首次系统获得柴达木盆地盐湖锂同位素数据,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矿石地质学评论》。  近年来,随着锂电池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可控核聚变领域中的应用,锂被

柴达木盆地富锂盐湖锂来源的锂同位素示踪研究获进展

  锂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和战略资源,在21世纪备受关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锂电池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可控核聚变领域中的应用,其作用更为凸显,目前国际需求量以每年7%~11%的速度持续增长。锂也因此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能源金属”及“二十一世纪的清洁能源”。预测未来锂将和现在的石油一样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锂

海洋科学家研究揭示珠江形成于三千万年前

 晚始新世以来珠江演化示意图   课题组供图 近日,国际地学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期刊《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在线刊发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所)、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美国德州农工大学、暨南大学和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揭示珠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