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引力波背后:基础研究须“容错”

令人瞩目的原初引力波事件虽以“悲伤”告终,但却引发了国际科学界对其更加热切的期待;相比之下,由于国内对科研失败容忍度极低,“中国连想犯这样‘错误’的机会都没有”—— 近日,欧洲空间局的一份报告宣告了自去年3月份以来关于原初引力波争议的最终结局。彼时,美国BICEP2合作组宣布了通过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极化实验,首次探测到了原初引力波的信号。若被证实,将对整个物理学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一年后的结局却有点悲伤。BICEP2合作组通过其设在南极的望远镜以及欧洲空间局普朗克卫星所获数据进行的联合分析表明,去年的分析结果无法明确指向原初引力波的发现。“BICEP2合作组没有意识到星际尘埃对极化的贡献比想象大得多。”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夏俊卿说。 尽管如此,这不仅没有影响BICEP2升级后的下一代望远镜BICEP3继续获得经费支持,而且使国际上关于原初引力波的期待更加热切,研究人员将在南极继续追寻原初引力波信号。 这一点让中科......阅读全文

引力波探测征途上,中国在争夺这些“第一”

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的荣耀桂冠,已经被美国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摘取。16日凌晨LIGO公布的新发现,也打消了那些关于引力波事件会否成为“孤证”的担忧。 大洋彼岸的新消息,也给中国科学研究者带来信心。“这更确证引力波的存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岳良告诉科技

引力波探测启示:基础研究带科学发现来敲门

   春节期间,美国LIGO科学组织凭借一则“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微博、各大网站及传统媒体版面,一时间“引力波”这个往日里略显“高冷”的术语,竟成了普通人口中不断谈及的“潮词”。  在各大媒体纷纷解析引力波的重要科学意义时,专家强调,引力波并不仅仅是探测宇宙天体过程的工具那么简单

穿越时空:除了引力波,还有信念

   2月11日,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以及“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的研究人员在华盛顿举行记者会宣布他们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图为技术人员在关闭舱门抽制真空前检查光学部件。  13亿年前,两个恒星量级黑洞撞到了一起。  大约3倍于太阳质量的物质,在不到1秒的时间内,被转化为引力波。这在

中国科学家:继续争夺引力波的“首次”

  美国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16日宣布,继2015年底首次探测到引力波信号后再次有所获,科学家称全新的引力波天文学时代由此开启。  “LIGO的发现更确证引力波的存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岳良在受访时说,但这不会对中国科学家的既定计划造成影响,因为“空间探测和地面探测的科

科技国家队:切实担当率先责任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这一年,中国科技成果让世界目不暇接。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回收……这一年,科技界向世界表明了中国迈向科技前沿的信心。  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对接并开展科学实验,中国生态环境变化十年评估报告发布……这一年,科技界向

政协委员呼唤独步世界的中国大科学装置

   “发现引力波的消息出来后,很多人问:为什么又是美国?为什么中国没有做出来?”引力波科学家、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张新民委员说。  随着美国的发现,中国三个引力波探测计划浮出水面。张新民负责其中之一的项目设在西藏阿里。他认为,大科学工程是中国的必需,否则中国科学创新“只能是小打小闹”。  唤起自

刘延东考察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阿里基地

  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和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的陪同下,来到海拔5100米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阿里基地,并实地考察了海拔5250米的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平台建设现场。随后,刘延东听取了相关创新成果汇报,并与中国科学院相关部门及研究所负责人

我国科学家发现动力学暗能量证据

   宇宙加速膨胀背后的隐秘推手是什么?科学家又是否能够捕捉到它的踪迹?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公博团队与国外相关研究团队合作,揭示了动力学暗能量的迹象。相关成果于8月28日在《自然》杂志天文专刊在线发表。  赵公博团队科研人员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该研究是利用当前的天文观测数据重建暗能

科技界代表委员:支持基础研究不要叶公好龙

   前段时间,LIGO宣布直接探测到引力波。听到这一消息,物理学家张新民委员激动万分,但也五味杂陈:“如果这是中国人做的该有多好!我们这一代人如果总是跟踪别人,就是不称职。现在能不能做些事情,在几年或几十年后产生突破性的成果?”  中科院院士、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崔向群代表也深有感触。上世

我国学者提出“精灵反弹暴涨模型”解释宇宙起源

  近日,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夏俊卿、副研究员李虹、研究员张新民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博士蔡一夫组成的宇宙学研究团队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早期宇宙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利用最新的宇宙学观测数据发现,大爆炸前宇宙或源自收缩时空,相关成果发表在物理国际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