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研究发现味精可致增肥

自1908年首次发现味精以来,对味精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其潜在的神经毒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将味精认定为一般安全食品添加剂,可以在食品行业应用。最近的研究发现,味精可能参与肥胖的发生,相关的争论较为激烈。为进一步证实味精对机体代谢的作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率领科研团队,在过去的3年中以猪为动物模型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 研究发现,味精可以影响生长猪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肠道整体的氧化还原状态,进而影响肠道内脂肪酸成分组成和肠道内毒素的浓度,然后影响肠道的通透性,促进脂肪酸、铁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干扰机体内的能量平衡,并且通过内源性大麻素信号通路影响到中枢神经,引发摄食调节和能量平衡调控的基因网络,影响肝脏内的脂肪生成与降解,钝化了机体对脂肪酸的感知能力,改变肌肉和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供应状态,最终促进肌肉和脂肪组织中的脂肪沉积,促进肥胖。鉴于现代饮食中除了味精,脂肪也是诱导肥胖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团......阅读全文

脂肪中的另类!揭示让人变瘦脂肪的终极奥秘

  脂肪是什么?不知道的人士请将手掌置于肚脐眼处,然后合拢手指掐一掐,掐到的那玩意儿就是脂肪了。脂肪囤积过多会造成肥胖,肥胖不仅会影响身材,更可怕的是心脏病、高血压、脂肪肝等慢性疾病都与脂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因此你认为脂肪罪大恶极那就大错特错了!以上种种只是白色脂肪(WAT)过多惹的祸。你

L-阿拉伯糖抑制大鼠高脂饮食所致体内脂肪的增加

L-阿拉伯糖作为一种健康的食品添加剂,已大量用于食品加工业中,现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日本厚生省批准列入健康食品添加剂,美国医疗协会也将L-阿拉伯糖列入抗肥胖剂的营养补充剂或非处方药。研究表明,L-阿拉伯糖能够非竞争性地抑制肠内蔗糖酶的活力,调节摄取蔗糖后的血糖效应,从而抑制过多的蔗

扫描照片显示脂肪之害:腹部堆积脂肪致抑郁

  发现两者差异:左边的肥胖女性,器官周围堆积了大量脂肪,心脏已经增大,这将对她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据国外媒体报道,体重增加几磅,从外表看可能并不明显,但是在精确分析它对人体造成的破坏时,却会发现很大不同。从这张扫描对照图片上,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超重给器官、骨骼和肌肉造成了什么后果。  

Nature头条:控制体重的免疫细胞

  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早期研究证实,某些免疫系统细胞有可能在体重控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12月22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并被选为了Nature网站的新闻头条。  尽管科学家们早已知道在小鼠中一些免疫细胞可能有助于防止肥胖的发生,新研究结果却是首次表明在人体中亦是

科学家发现控制体重的免疫细胞

  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早期研究证实,某些免疫系统细胞有可能在体重控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12月22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并被选为了Nature网站的新闻头条。   尽管科学家们早已知道在小鼠中一些免疫细胞可能有助于防止肥胖的发生,新研究结果却是首次表明在人体中亦

生物物理所揭示CD146促进肥胖发生的分子机制

  1月27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卜鹏程课题组与中科院院士阎锡蕴课题组在Advanced Science上,合作发表了题为CD146 is a Novel ANGPTL2 Receptor that Promotes Obesity by Manipulating Lipid Metab

副教授研究猪肉发现人类肥胖基因后连升三级

  破格   四川农业大学破格聘任31岁的80后李明洲为二级教授,而此前他仅是副教授,连升三级   贡献   李明洲原本的目的是让猪肉更营养,却无意间为研究人类肥胖基因的专家们打开了一扇门   日前,四川农业大学31岁的80后李明洲,从副教授连升三级,一跃成为了二级教授,这在省内高校中十分罕

Nlrp3炎性体与胰岛素抵抗

  肥胖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其特点为白色脂肪组织的过度扩张,并伴随着慢性、低度炎症的状态。1 肥胖相关炎症的发生是因为脂肪组织的免疫细胞浸润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加。2 这些变化会对正常的脂肪细胞功能带来不利影响,如甘油三酯储存和脂肪分解,导致高循环水平的游离脂肪酸和脂质异位积累。3

胖子比瘦子更健康吗?二者脂肪细胞在代谢方面存差异

  一个最新的研究发现,来自肥胖人群和健康人群的脂肪细胞在代谢方面存在显着差异,尽管这一差异对于健康有怎样的影响现在还不明确。图片来源:JEAN-SEBASTIEN EVRARD, AFP一个最新的研究发现,来自肥胖人群和健康人群的脂肪细胞在代谢方面存在显着差异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  肥胖与糖尿病

胖子可能比瘦子更健康?二者脂肪细胞在代谢方面存差异

  一个最新的研究发现,来自肥胖人群和健康人群的脂肪细胞在代谢方面存在显着差异,尽管这一差异对于健康有怎样的影响现在还不明确。  图片来源:JEAN-SEBASTIEN EVRARD, AFP一个最新的研究发现,来自肥胖人群和健康人群的脂肪细胞在代谢方面存在显着差异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  肥胖与糖

Nature:肥胖的真相

  现代女性以瘦为美。最佳减肥的方法就是吃得少,动得多,但是这对于群体水平肥胖来说好似过于简单,科学家们认为减肥的有效策略需要将神经科学,遗传学和行为科学结合起来,多方面入手。  日前,《自然-展望》(Nature Outlook)以“Obesity”为题,介绍了包括肥胖与遗传、肥胖与微生物组、肥胖

Cell子刊:纳米药物促成脂肪“褐变”!

  借助装载有dibenzazepine的纳米粒子(前面的球状颗粒)诱导白色脂肪组织(后面的背景)褐变。(图片来源:Alexander M. Gokan)   人体内有两种脂肪——白色脂肪(white adipose)和褐色脂肪(brown adipose),前者负责储存能量,一旦累积过量易造成肥

揭示抗癌神药“格列卫”治疗肥胖的分子机制

  Cell Stem Cell | 邵孟乐等  世界范围内,越来越高的肥胖发生率已成为公共健康的重大负担,全球各国(包括中国在内)伴随肥胖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病数量在过去数十年间都一直快随攀升,造成了日益巨大的社会医疗支出,严重消耗了社会医疗资源。然而,至今为止,用于治疗或者缓解肥胖的治疗方法和

代谢综合征与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

  导读: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及高脂饮食的摄入是导致全世界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人群数量激增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肠道菌群对宿主代谢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环境与宿主自身因素结合显著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比例及多样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作为重要的串联因素调节

减不了肥是基因作祟?专家说出真相

  每逢佳节胖三斤,春节长假过后,不少人都为体重增加而烦恼。最近,英国一项新研究成果表明,在控制体重方面,基因也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那么明明没有胡吃海喝却依然减不了肥是否可以归结于基因作祟?  “肥胖现象和生存环境密切相关。事实上,人的胖瘦取决于遗传、环境、心理、运动等因素。”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

Cell:治疗肥胖从免疫入手

  肥胖是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病,其导致了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惊人的发病率,目前仍缺乏有效的药物疗法。  发表在6月5日《细胞》(Cell)杂志上的两项相关研究,揭示出了免疫信号在激活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些好的身体脂肪类型会燃烧储存的卡路里,减少体重,改善代谢健康。研究结果有可能为开发出

瑞金医院找到人体肥胖基因

  小鼠去除LGR4基因后能量消耗和新陈代谢增加,体重减轻   未来,肥胖者可能不再需要为减肥烦恼。早报记者昨日从瑞金医院获悉,由宁光教授领衔的内分泌科团队对肥胖有了新发现,通过调节小鼠体内LGR4基因开关,可以影响肥胖的发生。   调查了千余名肥胖者   随着大众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肥胖

肚子上的肥肉竟能抵抗疾病:打造更高效的免疫系统

  网膜是储存内脏脂肪的仓库。它像围裙一样悬挂在腹部前,有助于调节免疫反应。网膜是储存内脏脂肪的仓库。它像围裙一样悬挂在腹部前,有助于调节免疫反应。  谈到脂肪,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不健康、疾病。然而,适量的脂肪也是人体健康的保证。位于腹部的脂肪对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适量的脂肪能协助机体抵抗

Nature子刊:激活棕色脂肪的新途径

  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和小鼠)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脂肪,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白色脂肪负责储存多余的热能以备不时之需,棕色脂肪细胞会燃烧脂肪将其转变为热量。白色脂肪过多容易形成肥胖,而肥胖会引发二型糖尿病等多种代谢问题。  人们普遍认为,激活棕色脂肪可以有效改善肥胖症患者的代谢健康。马普研究所和科隆大学

饮食模式与减重的困惑及思考

  肥胖的流行病学及危害  随着全球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食物的来源和种类得到极大的改善,超重与肥胖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中国的肥胖现状同样不容乐观。1980-2015年全球肥胖调查研究显示:就肥胖人口数量来说,2015年全球范围约有1.077亿儿童和6.037亿成人肥胖;成人肥胖人口数量最多的

小动物CT(LCT200)在小鼠肥胖研究中的应用

一.摘要 血管生成素相关生长因子AGF是血管生成素样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该因子主要由肝部分泌至体循环系统。本研究表明,超过80%的 AGF缺失小鼠在胚胎期第13天死亡,而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存活下来的该类小鼠表现出明显的肥胖,并在骨骼肌及肝部有脂质堆积,同时能量消耗减少,并对胰岛素有抗性。另外

免疫系统紊乱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免疫系统是机体维持健康状态的根本保证,免疫系统的异常会导致各种类型疾病的发生,包括癌症、自体免疫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等等。针对近段时间以来科学家们在免疫系统紊乱以及引发的相关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的盘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 J immunol:天然免疫紊乱促进多发性硬化  doi:

研究人员发现谷氨酰胺或能降低肥胖相关的机体炎症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Metabolism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瑞典卡罗琳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谷氨酰胺(Glutamine)或能帮助肥胖人群降低机体脂肪组织的炎症并减少机体脂肪量,文章中,研究人员揭示了谷氨酰胺的水平如何改变多种类型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后期研究人员还需要进行

无创减脂取得突破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批准了一种新型的医疗仪器――聚焦超声减脂机。这是我国首次批准用于无创消除脂肪的医疗仪器,主要用于临床治疗单纯局部肥胖者,减除其腹部堆积的皮下脂肪。聚焦超声减脂机在临床的应用,标志着我国无创减脂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这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完全由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自行研制,拥

调查称蛋糕店大多都用植物奶油 用量靠估计

面包房总是充满诱惑力一种咖啡中含“植脂末”  这下“灾难”了!爱吃蛋糕的爱喝咖啡的都得小心点  因为蛋糕、巧克力、冰淇淋、奶油饼干、咖啡伴侣中常常藏着“植物奶油”,可导致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等疾病高发  A  最简单的划分是植物奶油和动物奶油。植物奶油是以大豆等植物油和水、盐、奶粉等加工而成的;动物

医学之谜:为什么明明是胖子却是“代谢健康”的?

  肥胖常常会给人们带来一大堆健康方面的问题,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危险的胆固醇水平。一项最新研究却发现,肥胖人群中有有少数的幸运儿似乎成功地躲过了这一趋势:他们虽然超重或是肥胖,但却不存在任何典型的心脏病或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研究人员对大约130万名超重或肥胖的美国成年人的健康信息进行了分析。

体内多余的脂肪或会诱发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发生!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英国萨里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示,体内多余的脂肪或是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发生的关键驱动因素。文章中,研究人员回顾了内脏脂肪和异位脂肪在疾病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在实

肚子上赘肉多或找到了腹部脂肪堆积导致癌症的分子机制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烦恼:每天早上到办公室一落座,肚子上的肥肉就不动声色地叠起来,每每想把这摊肥肉减掉,却总是停留在想的阶段。但是,自从看了下面这个研究后,奇点糕决定要行动起来,解决掉肚子上的这摊肥肉!   近日,密歇根州立大学Jamie Bernard博士团队发现,堆积在我们腹部内脏上的

日本研究发现抑制一种基因可让人吃不胖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最近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与肥胖有关的一个基因,若抑制该基因表达,即使摄入高脂肪食物,也不容易变胖。   京都府立医科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名为“ARIA”的基因具有妨碍脂肪燃烧的功能。在实验鼠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ARIA”基因表达被抑制的

全球肥胖实际上要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普遍

  WHO将肥胖描述为一种全球流行病,并且是当今最明显但却非常容易被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过去几年里,关于这种威胁生命的疾病在全球儿童和成年人群中崛起的报道令人非常震惊。2015年,共有1.077亿儿童和6.037亿成年人被认为患有肥胖症,但目前研究者表明,肥胖或许要比报告指出的更为普遍,而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