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第388次香山科学会议探讨中国强震预测与地球系统科学

我国是世界上强震频发的国家之一,1985年至今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219次,主要集中在我国台湾和青藏高原。我国不仅地震多,而且震源浅。而浅源地震破坏性极强,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汶川大地震都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出席日前在京举行的以“中国强震预测与地球系统科学”为主题的第388次香山科学会议的专家指出,至今人类还不能科学地预报地震,地震预报成为全球最具有挑战性的重大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发生机理不明是制约大陆地震预测的瓶颈。 中国地震局研究员马宗晋在题为《全球与中国地震(Ms≥7.0级)概要》的学术报告中,从全球角度介绍了北纬25°~45°大陆地震密集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情况,认为强震在全球尺度上存在时空关联性,指出单一手段预测地震具有局限性。 会议执行主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李德威在题为《地球系统动力学与板内热地震成因及立体监测》的评述报告中,总结了大陆板内地震的平面、剖面、时间分布规律,......阅读全文

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十年磨砺 用“芯”创造

  2010年5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陪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参观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新华社供图  2008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看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就园区的创新发展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这

国家基金委八大学部公布“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十三五”期间,通过支持我国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从国家重大需求中凝练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学科的国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学部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则是:  (1)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协同攻关,

“纳米”世界观地球 ——访中国科学院大学琚宜文教授

  对琚宜文而言,“纳米地球”神秘而令人神往。  这个世界令琚宜文着迷,数十年如一日深耕,使他及其团队终于在国际上开拓了一个综合性的纳米地球科学领域(学科),并由此为突破口,全面阐述了纳米地球科学及纳米成藏成矿领域重大和前沿科学问题,并从微观延伸至宏观重要地学问题。纳米地球科学的兴起无疑将为21世纪

池顺良:“地震不能预测论”既错误又有害

地震预报,路在脚下 汶川大地震在没有预报的情况下发生,6万多人丧生。国家领导人震后两小时急赴震区组织救灾,十数万军人和志愿者急速前往灾区抢救生命。唐山大地震悲壮的惨剧再次在华夏大地发生,“地震究竟能否预测”再次引起公众和科技界关注和讨论。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地震仪记录地震波行

许绍燮:探究地球的脉动

人物介绍:   许绍燮,1932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地震学专家。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副所长,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地震灾害与预报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协会执行局委员等职。   从事核爆地震与天然地震监测工程技术研究。研究地震事件的

第325次香山会议研讨全球变化问题 徐冠华任执行主席

人类社会与经济活动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和外交的热点问题。7月7日,以“全球变化:观测、模拟、人类活动及经济学问题”为主题的第325次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外的4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 会议执行主席徐冠华院士介绍说,我国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全球变化研究能力。198

史保平:地震预测和防震的美国经验

美国应对地震的基本思路是“防” 史保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美国内华达大学地震实验室获地球物理博士学位;1999-2001年从事地震学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师从世界著名地震学家James N. Br

江丕栋:从汶川地震看基础研究与国家需求的关系

江丕栋:回顾中断10年的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震前动物行为异常研究 地震能够预报吗?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几乎全国都有震感。党和政府迅速、有力、透明地组织抗震救灾。连日来,严重的灾情和救灾前线的战斗牵挂着每个中国人的心。 就在汶川地震发生前后,笔者正在协助整理“

剖示我国山地(山区)的现状及多元性

贵州黔西南山区的布依族山民在赶墟喊山:顺山横山仰山山都应该不倒  生活在大山、高原的人们,往往都有一副高亢嘹亮的好嗓子。他们多半都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里所后天练就——地势的空旷和高海拔,就是为他们天造地设的排练场和演习厅。  陕北姑娘王二妮早年在《星光大道》一出场,《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许绍燮院士:急国家所急 研国家所需

  许绍燮(1932-)  中国工程院院士,地震学家,浙江绍兴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副所长,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地震灾害与预报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地震预报委员会秘书长,国际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协会执行局委员等职。创制标准钟用铁木铜补偿钟摆、机械地震仪弹性铰链

香山科学会议研讨纳米地质学及纳米成藏成矿问题

  以“纳米地质学及纳米成藏成矿前沿科学问题”为主题的第476次香山科学会议于2013年11月5—7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旨在引导地质学向更微观的层次迈进,进一步理清纳米地质学的科学内涵以及主要研究方向,深入探讨纳米矿物学与岩石学、纳米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化学、纳米能源地质学与矿床学以及纳米地震地质学与

2019年度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拟立项名单公示

序号项目名称联合单位301籽鹅开产节律基因的筛选、功能验证及调控机制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302承载三明治式免疫激活因子的LTB-MEP-PEI纳米微球免疫活性研究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303玉米移栽生物质钵育秧盘制备方法及成型机理研究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304黑龙江主产区稻米有机挥发性成分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韩专家称长白山将喷发 我国监测数据无异常

本组摄影 石天蛟长白山火山地震波监测人员正在取样位于山顶的长白山火山监测点  世界火山哪个睡着哪个醒着  目前,地球上存在的活火山约1500座,主要分布于世界四大火山带:环太平洋火山带、东非大裂谷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和大洋中脊火山带。根据近50年来的统计,从陆地到海洋,每年全球都有火山喷发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二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15项,不含专用领域)  16 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科学与应用  中科院是中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发起者、组织者之一,是科学与应用目标的提出者和实施者,50余家院属单位承担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务和多项协作配套任务,突破了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为工程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在载

无法确认我国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

中国西部发生了举国震惊的“5·12”汶川大地震,7.8级的强震摧毁了震区与外界的一切联系,空前规模的救灾工作旋即夜以继日地展开。国人在心系灾区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发问:地震在发生前就没有什么先兆吗?为什么没有提前预报、提前示警呢?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研究员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

第435次香山科学会议聚焦气候变化

杜祥琬院士 秦大河院士   杜祥琬院士、秦大河院士在第435次香山科学会议上分别作主题评述报告。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为梳理气候变化事实、影响、适应和减缓领域的最新进展,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全局出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科学判断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发展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60年来,地处祖国南海之滨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无论是筚路蓝缕中勇于求索,还是春涌神州时的敢闯敢试,都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历史使命,将国家重大需求和海洋科学研究紧密融合,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出大气磅礴、绚烂辉煌的优美华章。2018年10月,11位院士、3位

地震前兆不唯一性是地震预报最大难点

  地震台网中心刘杰:地震前兆不唯一性是地震预报最大难点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处主任 刘杰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在主震7.1级地震后,台网中心又监测到数十次的余震,最高余

地震信息化的三大技术 四大方向

未来15年三类防震减灾关键技术 地震监测、预测、预警技术 现有的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地震监测系统亟待开展信息集成、信息处理方面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亟待发展高密度、高分辨率、立体化的观测系统;亟待加强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在地震观测中的应用;需要进一步加强INSAR、卫星热辐射、空间电磁场等观测资料在地震研

地震预测研究的技术路径之争

在汶川大地震这场巨大的灾难面前,科学界尤其是地震学界被深深刺痛。在其后紧急召开的会商会上,对各种预报理论及技术方法的争论更带有一种别样的情感背景。 尤其是,在没有大震发生的“和平时期”没能得以充分显示的不同技术途径,此刻纷纷亮相,也为普通人了解地震预报的“内情”提供了契机。 测震学的“天下”?

2019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拟资助项目名单公布

(城建与环境)科学拟资助项目编号拟资助项目名称依托单位申请者职称合作单位拟资助金额(万元)重点项目8191001海绵城市视角下源头体积控制与城市面源污染削减及地表水环境改善的响应关系研究北京建筑大学李俊奇教授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808191002大气细颗粒物与肺内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和损

“两院”院士大会召开 胡锦涛大会上讲话

“两院”院士大会于6月23日召开 分别修改《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工程院章程》 中国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定于本月23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两院”6月22日联合举行媒体吹风会称,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将分别有536位院士和6位

香山科学会议聚焦汶川大地震

这是一次计划外的紧急会议,40多位科学家到会 5月19日,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七天,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机理及后续灾情科学分析”为主题的一次计划外的紧急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举行,40多位从事地震、地球物理等方面研究的科学家到会,对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机理与后续发展态势、重大地震灾害的多学科综合前期

我国将实施4项计划 给地球深部“做CT”

   为何会发生地震?如何提高地震预测和风险防范能力?地震发生后又怎样将损失降到最低?针对这些长期困扰地震学界的难题,不久前,我国启动了地震科技创新工程,拟通过“透明地壳”“解剖地震”“韧性城乡”和“智慧服务”4个计划的实施,未来10年,我国的地震科学研究水平以及防震减灾能力将大幅度提升,达到国际先

2011分析测试行业精彩回顾

  2011岁末网友们盘点了很多热词,比如:控/hold住、伤不起、起云剂、虎妈、政务微博、北京精神、走转改、微电影、加名税、淘宝体、云电视等新词汇。媒体也评出了日本地震、康菲溢油、南方先旱后涝的极端天气、7.23动车事故、小悦悦与路人、校车事件、郭美美与红十字会、建党90周年、‘十二五’开局、天宫

韩春雨:正实验研究论文结果无法重复原因

  一年前,英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刊载了一篇有关“基因编辑工具”的论文。论文的负责人“一鸣惊人”,得到了学界和媒体给予的无限荣光。  在《自然》杂志社的所属期刊上发表论文,通常表明,该科研成果走在了世界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并有可能对未来科学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发表论文通讯作者韩春雨,来自河北科

第307次香山科学会议在京举办

8月28至30日,由中国科技大学科学传播研究与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科学传播研究中心”)申请举办的香山科学会议第307次学术讨论会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其主题是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体系与科学传播战略研究。郭传杰研究员、林群院士、汤书昆教授和周建强教授担任本次香山会议的执行主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

海洋灾害高发 何时精准预知

  6月30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今年第6号热带风暴“温比亚”7月1日前后在广东台山到海南万宁一带沿海登陆。而就在上周,今年第5号热带风暴“贝碧嘉”波及我国广东、广西沿海及海南南部,对当地旅游、渔业等造成较大影响。每年夏季,我国都深受台风之害,而相对于天气预报,我国海洋预报在精确度、时效性

揭秘中国深部探测计划:资源短缺成最大动因

  编者按   在7月刚刚公布的中国“科技十 二五”中,强调了对“三深”、“三极”的科学考察。深海、深地、深空,以及南极、北极、青藏高原,这些过去只能在科幻书籍中研读的领域,正吸引着中国科学 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首都科技界大会上指出的,“空间、海洋和地球深

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为科学研究带来重大机遇

  “大数据的概念听上去和云计算一样,有些‘高大上’,但是大数据绝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事实上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存面貌,更为科学研究带来重大的机遇。”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所研究员郭华东说。  依托海量的数据状态和云级别的数据处理能力,大数据以其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