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实现核燃料回收铀利用率将提升60倍

摘要:中国科学家在核研究上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实现了核动力堆中燃烧后的核燃料的铀、钚(同“布”音)材料回收。而如果能将钚材料在动力堆上实现循环利用,这意味着在现有核电规模下,中国已经探明的铀资源从大约只能使用50到70年,变成了足够用上3000年。 乏燃料 中核集团后处理中试工程总工程师王健接受采访 技术突破前储存乏燃料的水池 中国科学家在核研究上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实现了核动力堆中燃烧后的核燃料的铀、钚(同“布”音)材料回收。而如果能将钚材料在动力堆上实现循环利用,这意味着在现有核电规模下,中国已经探明的铀资源从大约只能使用50到70年,变成了足够用上3000年。 这项技术的专业名称叫“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技术”。专家介绍,核电站发电,是通过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发生裂变反应,放出能量。和火力发电站要不断加煤一样:当核燃料维持不了一定的功率时,也需要更换。这些被换下来的核燃料组件,就叫做乏燃料。通俗地说......阅读全文

核燃料循环利用道路依旧漫长

核废料中含有95.6%尚未利用的铀,这其中大部分不能利用,也很难处置。(自美国审计总署)  民用核反应堆核燃料废物处理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纽约时报》表示,美国审计总署日前指出,美国能源部应对核燃料废物循环利用的方法进行评估,需要做的工作很多,道路依然漫长。  目前核

走进核能系统的“大动脉”:核燃料循环线侧记

   核燃料循环是核能系统的“大动脉”。从铀矿勘查、铀矿采冶到纯化转化、铀浓缩、元件制造,再到反应堆、后处理、废物处理与处置,中国是世界上少数拥有完整核燃料循环产业链的国家。  包头、兰州、嘉峪关,记者近日跟随中核集团第三届“核你在一起”核科普开放周采访团一路向西,来到我国核燃料循环体系中的三个重要

法国与日本将合作启动六个核燃料再循环工厂

  根据新的战略协议,法国核电公司阿海珐与日本核燃料有限公司(JFNL)合作将日本六个所村燃料再循环工厂投入商业运行。   法国总统奥朗德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签署的联合声明中承诺,阿海珐公司与JFNL正合作为六个所村工厂商业启动做准备,包括主动测试、启动、容量提升和工厂优化。这两家公司将共同努力推

我国实现核燃料回收 铀利用率将提升60倍

  摘要:中国科学家在核研究上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实现了核动力堆中燃烧后的核燃料的铀、钚(同“布”音)材料回收。而如果能将钚材料在动力堆上实现循环利用,这意味着在现有核电规模下,中国已经探明的铀资源从大约只能使用50到70年,变成了足够用上3000年。 乏燃料 中核集团后处理中试工程总工程

多部委力推水资源循环利用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昨日表示,加强工业用水节约和循环利用,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重点提升工业用水水效,即提高水的生产力。   他是在北京科博会第九届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作上述表述的,该论坛由新华社所属中国新闻发展公司、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联合主办

纳米铬渣可望实现循环利用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开发的可循环回用的环保处理纳米材料的制备、污染物作用机制及应用日前通过验收。一向难以进行环保处理的纳米铬渣有了良好的再利用前景。   该项目针对我国氯酸盐行业典型纳米铬渣的环保难题,利用表界面调控的手段,有效分离了六价铬与镁盐,并在企业中进行了中试示范线的建设及完善,

践行循环经济,回收利用是关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快消品牌都积极加入到“可持续包装”的行动中:联合利华公布了 “减塑”计划——确保到2025年,其所有的塑料包装都是可回收、可重复使用或可降解的,并将回收塑料原料在包装中的比例提高到25%以上,百事、达能、雀巢也纷纷提出了在2025年实现包装100%可回收的目标;可口可乐将用了58年

基因调控程序在进化中被循环利用

  长久以来,科学家受到一个问题的困扰:在进化过程中,控制胚胎发育的基因调控程序是一次性“创生”多次利用,还是在不同物种中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新程序?据《每日科学》4月17日报道,最近,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一个联合小组通过对一种关键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研究发现,调控生物中胚层发育的基因程序一直是

山西加快工业废物循环利用实现“变废为宝”

  记者从山西省政府了解到,山西将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和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为重点,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到“十二五”末,全省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将超过70%。   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是指工业生产中产生量较大的煤矸石、粉煤灰、钢铁渣、脱硫石膏、赤泥

循环再利用纤维检测有了团体标准

  担心买到的衣服等纺织品是由废弃纺织品加工而成;检测机构又苦于没有权威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无法对循环再利用涤纶和原生涤纶进行鉴定区别。从3月1日起,一项新实施的标准将解决这一难题。由上海纺织集团检测标准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上海市合成纤维研究所等单位联合起草的《循环再利用聚酯(P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