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成立地球深部探测中心致力于发展深部探测技术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29日成立。该中心将致力于发展深部探测技术,创新地球科学理论;开展深部地质调查,拓展能源、资源和国土资源利用空间;搭建深部探测平台,培养人才,促进国际交流。 据介绍,该中心的五大任务包括:海陆深部地质调查与深部过程理论创新;深部矿产资源、能源富集区“透明”探测;实施科学钻探,开展地下科学实验;开展深部过程与地球动力学模拟;搭建我国“入地”计划平台。 中心下设探测与能源研究室、金属矿产资源探测研究室、科学深钻与地下实验研究室、深部地质与地壳演化研究室、探测数据中心与综合研究室5个实验室。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地球深部探测中心的成立非常必要,符合国际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土资源空间向深部开拓的需要,以及地质调查由浅表走向深部的需要。面向国家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重大需求,地质调查领域不断向深部进军,深部探测与深部地质调查成为地质调查的重要发展方向,为组建地球深部探测中心......阅读全文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二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15项,不含专用领域)  16 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科学与应用  中科院是中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发起者、组织者之一,是科学与应用目标的提出者和实施者,50余家院属单位承担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务和多项协作配套任务,突破了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为工程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在载

揭秘中国深部探测计划:资源短缺成最大动因

  编者按   在7月刚刚公布的中国“科技十 二五”中,强调了对“三深”、“三极”的科学考察。深海、深地、深空,以及南极、北极、青藏高原,这些过去只能在科幻书籍中研读的领域,正吸引着中国科学 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首都科技界大会上指出的,“空间、海洋和地球深

揭秘中国深部探测计划:入地中国梦

  1864年,科幻小说作家凡尔纳发表科幻小说《地心游记》,描写了人类由地面到地下,经过一番探险最终回到地面的故事。   如今,梦想照进现实。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前苏联、美国、德国等世界各国纷纷加入地球深部探测的行列。2008年,中国一项关于地球物理的重大的科技专项计划也正式拉开序幕—

黄大年:用生命铸就探地利器

   时代先锋   习惯是种可怕的力量。   好友马芳武总是习惯性翻开他的朋友圈,但再也看不到那些或激情澎湃,或充满诗意的文字;   助手于平遇到什么难题,总是习惯性想去找黄老师,但那个“戴着鸭舌帽的胖老头”再不会背着双肩包风尘仆仆出现在她们面前;   学生们晚上离开实验室时,总是习惯性看一眼黄老师

中英科技合作聚焦:合作应对高油价时代的挑战

不断上涨的国际油价正在对世界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应用现代物探技术探明更多的高产优质油气田,已成为许多国家确保本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中英两国今年6月正式宣布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物探重点实验室国际部(爱丁堡),旨在通过研发和推广新的物探技术,为在全球探明更多的石油储量作出新贡献。 中英合作

我国首台万米科学钻探钻机将探求地球深部奥秘

挺进地心 我国首台万米科学钻探钻机将亮相大庆   高达60米、重达1000吨、占地约1万平方米的我国首台万米科学钻探钻机,计划今年初将运抵大庆油田。中国科学家将联合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在此实施松辽盆地科学钻探2井(简称松科2井)工程,计划钻进6600米,与已经完成的“松科1井”一起

追记黄大年:一位战略科学家的追梦人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9/387862.shtm 黄大年(前排中)与学生外出徒步。(资料图片)新华社发走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黄大年离开后的第246天,博士生乔中坤发了一条朋友圈,缅怀他的这位严师慈父和忘年之交。 这一天,

国家基金委八大学部公布“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十三五”期间,通过支持我国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从国家重大需求中凝练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学科的国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学部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则是:  (1)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协同攻关,

中国启动“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

  地质学家坚信,解决人类日益紧迫的资源、环境问题与挑战,只能立足地球,向地球深部汲取资源。众多科学之谜,也只有开展深部探测才能解决:千山万壑起之何因?金银铜铁源自何处?地震能否预报?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急切地渴望了解地球深部。   “地壳探测工程”是我国科学家历时6年构思、策划的重大科学计划

岩石圈深部探测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近日,岩石圈深部探测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中、美、加、德、澳、意等国的深部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悉数出席。   “国际上深部探测计划的首席科学家能够云集中国,反映了全球发展需要大家一起合作的动向,也显示了中国地质科学的号召力。”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董树文说。

国家系统布局未来20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科技部等8部门编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简称《规划》),目前已经国务院批准印发。其中,包括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上海光源线站工程、中国南极天文台等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建设重点。据悉,该《规划》是我

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发布

三、发展人口健康技术紧密围绕健康中国建设需求,突出解决重大慢病防控、人口老龄化应对等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为目标,系统加强生物数据、临床信息、样本资源的整合,统筹推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疾病协同研究网络建设,促进医研企结合开展创新性和集成性研究,加快推动医学科技发展。重点部署疾

总经费超3.7亿 中国自主研制“攻深探盲”八利器

  2017年6月19日,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深部资源探测核心装备研发”验收会2017年6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深部资源探测核心装备研发”顺利通过验收2017年6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深部资

7018米!中国科学家“向地球深部进军”

“地壳一号”万米钻机整机系统(6月2日无人机拍摄)。 6月2日,中国超级钻机“地壳一号”正式宣布完成“首秀”:以完钻井深7018米创亚洲国家大陆科学钻井新纪录,标志着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德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 当日,吉林大学组织召开的“地

书写新时代奋斗者的答卷——从黄大年到钟扬的时代启示

有了大写的人,才有大写的国。近些年来,两个中国科学家的名字被人们广为传颂。黄大年——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教授,在毅然归国后的7年里,推动中国深部地球探测技术实现跨代飞跃;钟扬——植物学家,复旦大学教授,在生命的最后16年,扎根青藏高原,带领团队收集4000万颗种子,盘点了世界屋脊的生物“家底”。从

7018米!中国科学家又迎来历史性突破

继“神舟”上天、“蛟龙”下海之后,中国科学家在地球深部的探索又迎来历史性突破!在松科二井拍摄的“地壳一号”万米钻机整机系统(6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许畅摄2日,吉林大学主要承担研发的“地壳一号”万米钻机正式宣布完成“首秀”:完钻井深7018米,创造了亚洲国家大陆科学钻井新纪录,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罗斯

地球变“透明”了 我国深部资源探测装备技术获重大突破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悉,由该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深部资源探测核心装备研发”6月19日顺利通过验收。这一项目的成功验收,标志着我国在深部资源探测装备技术领域有了重大突破性进展,多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水平,部分装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资源能源安全保障体系提供了强有

深部资源探测核心装备研发成功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深部资源探测核心装备研发”19日在北京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国在深部资源探测装备技术领域有了重大突破性进展,多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水平,部分装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资源能源安全保障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

基金委新发2项重大研究计划、1项重大计划 速看指南!

  4月1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项重大研究计划和1项重大项目2020年度项目指南。  其中,2项重大研究计划为“特提斯地球动力系统”和“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1项重大项目为“焦虑障碍发病机制及临床转化研究”。  全文如下:特提斯地球动力系统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指南 

我国深部探测计划取得系列成果

董树文在解读深部探测计划部署图  “嫦娥”奔月见证中国航天科技自主创新重大突破;“蛟龙”入海见证海洋科技深度下潜;随着国力增强,中国“入地”计划也于两年前拉开序幕。曾经追踪欧美国家深部探测计划的中国地质学家,开始自主主持大陆深部探测专项计划,已有多项科学成果开始吸引世界的目

吴立新:“透明海洋”拓展中国未来

   吴立新 物理海洋学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66年生,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北京大学力学系硕士、博士,留美11年从事科学研究,2005年回国至今任中国海洋大学“筑峰工程”第一层次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

瓦斯变害为宝亟须科研支撑

  3月12日20时许,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的贵州水矿集团格目底公司马场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共造成了25人遇难。  又是煤矿事故,又是瓦斯爆炸。如此频发的煤矿瓦斯事故让人心痛不已。  瓦斯,一直如影随形般伴随煤矿开采全过程,人们对它的了解往往来自于煤矿事故。发生瓦斯突出时,粉末和

《科学新闻》:地心争夺战

  美国当地时间2013年12月9日11:30,旧金山Moscone会展中心,中国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专项(SinoProbe)首席科学家董树文和他的伙伴们站在了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年会新闻中心的主席台上。   在这场题为《SinoProbe:一个前所未有的洞察地球最大大陆内部的科学计划》的新

2018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奖人介绍

  一. 简·迪安·米勒  Jan Dean Miller  美国  简·迪安·米勒,男,1942年4月生,美国籍。美国犹他大学艾弗·托马斯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由云南省提名。  米勒教授是冶金和矿物加工技术领域著名科学家,在国际上第一个将矿物三维CT扫描技术应用于矿物结构解析和资源回收,迄今出

青岛建设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青岛集聚了堪称“国字号”的海洋科技力量,在全国独树一帜,在世界上也为数不多。如何发挥这支海洋科技“国家队”的作用,对进一步提高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海洋大国到海洋强国的新跨越,意义重大而深远。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号召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60年来,地处祖国南海之滨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无论是筚路蓝缕中勇于求索,还是春涌神州时的敢闯敢试,都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历史使命,将国家重大需求和海洋科学研究紧密融合,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出大气磅礴、绚烂辉煌的优美华章。2018年10月,11位院士、3位

“地壳一号”万米钻机成功首秀 完钻井深创出新纪录

6月2日,吉林大学负责研发的“地壳一号”万米钻机正式宣布完成首秀,在松辽盆地科学钻探二井(以下简称“松科二井”)工程中成功应用。完钻井深7018米,创造了亚洲国家大陆科学钻井新纪录,这标志着我国在“向地球深部进军”的路上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填补了我国在深部大陆科学钻探装备领域的空

地震信息化的三大技术 四大方向

未来15年三类防震减灾关键技术 地震监测、预测、预警技术 现有的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地震监测系统亟待开展信息集成、信息处理方面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亟待发展高密度、高分辨率、立体化的观测系统;亟待加强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在地震观测中的应用;需要进一步加强INSAR、卫星热辐射、空间电磁场等观测资料在地震研

国新办科技工作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侧记

   窗外寒气袭人,室内气氛热烈。1月24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中外记者见面交流会上,5位科技工作者你一言、我一语,分享十八大以来的创新体会、畅谈未来的创新梦想,自豪、自信之情溢于言表……  “是党和国家把我培养成一个有知识的人。”满头银发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朱日祥,是5位科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物理与材料学领域  【1】2019年12月11日,中科院物理所张余洋、丁洪及高鸿钧共同通讯在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Nearly quantized conductance plateau of vortex zero mode in an iron-based superconduc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