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上海科学家发现可卡因成瘾相关新机制

多巴胺是大脑释放的“快乐分子”,让人们在付出努力之后,得到心情愉悦的奖赏。最近,上海科学家发现,在大脑的伏隔核中,存在“快乐分子”的“回收泵”——99%的多巴胺会被回收,以防人们过度愉悦。而毒品可卡因则会阻断这种回收行为,让多巴胺过度刺激人体,造成毒品成瘾。该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上。 大脑中的伏隔核好像一道释放“快乐分子”的闸门——神经元将大量多巴胺分子释放在这里,而伏隔核会让多巴胺分子流向细胞引发快感,又会根据大脑指令,利用其细胞上的多巴胺转运体作为多巴胺的“回收泵”,适时、适量回收,既不让多巴胺产生的快感过度,又可确保多巴胺分子的重复利用、节能增效。 可“回收泵”怎样控制?科学家一直不清楚其中机制。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周嘉伟研究员的指导下,助理研究员朱树勇、博士研究生赵成江和吴莹莹,以及高级实验师尹延青等所组成的团队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发现小G蛋白的调节因子Vav2、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阅读全文

科学家揭示多巴胺“回收泵”新机制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周嘉伟团队研究发现,一种小G蛋白的调节因子Vav2能够显著改变多巴胺“回收泵”系统的转运效率。如果Vav2基因敲除,“回收泵”功能异常提升,就会使大脑伏隔核多巴胺的含量明显升高。为了寻找控制多巴胺“回收泵”的“开关”,研究人员利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手段筛选到胶质细胞源性

上海生科院揭示神经递质多巴胺“回收”的新机制

  多巴胺是大脑中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参与生理和病理条件下人和哺乳动物的许多活动,尤其在运动调节、学习和记忆以及药物成瘾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产生多巴胺这一神经递质的神经元(即多巴胺能神经元)对所释放的多巴胺采取了类似于“返回式卫星”的管理方式,即根据大脑活动需要释放多巴胺,同时又利用多巴胺转运体作

上海生科院揭示神经递质多巴胺“回收”的新机制

  多巴胺是大脑中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参与生理和病理条件下人和哺乳动物的许多活动,尤其在运动调节、学习和记忆以及药物成瘾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产生多巴胺这一神经递质的神经元(即多巴胺能神经元)对所释放的多巴胺采取了类似于“返回式卫星”的管理方式,即根据大脑活动需要释放多巴胺,同时又利用多巴胺转运体作

多巴胺的作用

  为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在体内为合成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的前体物,存在于外周交感神经、神经节和中枢神经系统,为中枢神经递质之一,但因不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主要表现为外周作用。具有兴奋肾上腺素α、β受体的作用,但对β2受体作用较弱;同时也作用于肾脏和肠系膜血管、冠状动脉的多巴胺受体,为较理想的抗休

多巴胺受体概述

  已分离出五种多巴胺受体(DA2R) , 根据它们的生物化学和药理学性质,可分为D1类和D2类受体。D1类受体包括D1和D5受体(在大鼠也称D1A和D1B受体)。D2 类受体包括D2,D3和D4受体。两类受体的C端含有磷酸化和棕榈酰化位点,涉及激动剂依赖性受体的去敏感化过程和第四胞内环的形成多巴胺

多巴胺是什么

多巴胺是大脑中含量最丰富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作为神经递质调控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生理功能。多巴胺系统调节障碍涉及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Tourette综合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症和垂体肿瘤的发生等。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脑内多巴胺缺乏,就会出现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帕金森氏症症状。日本一项最新

多巴胺怎么检查

99mTc-TRODAT-1人脑多巴胺转运体显像初步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0年第4期第26卷 论著与学术交流作者:胡平?陈玲 张海琴 黎锦如 李为民 李春亿 吴克宁单位: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510080关键词: 多巴胺转运体;帕金森病;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放射性核素Prel

多巴胺的作用机制

  在外周,本药除激动DA受体外,也激动a和β受体发挥作用。(DA:多巴胺)  其作用除与剂量或浓度有关外,还取决于靶器官中各受体亚型的分布和药物受体选择性的高低。低剂量时(滴注速度约为每分钟2μg/kg),主要激动血管的D1受体,而产生血管舒张效应,特别表现在肾脏、肠系膜和冠状血管床。  DA可增

多巴胺的临床应用

  (1)用于各种休克(感染中毒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出血性休克等);  (2)与利尿药合用,应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  (3)治疗急性心功能不全。  多巴胺随着剂量的不同,作用于不同受体:  (1)小剂量时(每分钟按体重0.5~2μg/kg),主要作用于多巴胺受体,使肾及肠系膜血管扩张,肾血流量及肾小

多巴胺是什么意思

多巴胺(DA,或3-羟酪胺,3、4-二羟苯丙胺)是内源性含氮有机化合物,为酪氨酸(芳香族氨基酸)在代谢过程中经二羟苯丙氨酸所产生的中间产物。多巴胺虽早在1910年即已被合成,但与其密切相关的生物源儿茶酚胺相比,由于相对较弱的拟交感神经活性而长期地被忽视了。一直到在动物组织内发现了α-多巴脱羧酶,多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