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微子振荡问鼎诺贝尔奖粒子物理新篇开启

10月6日下午,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日本科学家梶田隆章(Takaaki Kajita)和加拿大科学家阿瑟•麦克唐纳(Arthur B. McDonald)获奖,原因是发现了中微子振荡,证实了中微子有质量。 粒子物理,可谓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宠儿”。“这是粒子物理领域第19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曹俊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希格斯粒子的发现者,而希格斯粒子对于完善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具有重要的价值。 而与此相反,中微子振荡的发现,则说明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并不完美。 发现中微子振荡是“意外之喜” 今年,日本获奖者的发现来自一个名叫“超级神冈探测器”(Super Kamiokande)的大家伙。 在超级神冈实验之前的几十年里,太阳中微子失踪之谜和大气中微子反常现象,一直令人困惑不解。1998年,超级神冈实验发现,一种中微子在飞行中可以变成另一种中微子,使中微子的丢失得......阅读全文

诺奖得主小柴昌俊是如何成功探测到中微子

  11月12日,日本实验高能物理学家小柴昌俊去世。  小柴昌俊生于1926年,因为对“宇宙中微子探测”的贡献,与戴维斯(Ray Davis Jr.)分享了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另一半授予了对宇宙X射线探测做出重要贡献的贾科尼(R. Giacconi)[1]。  小柴昌俊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中微子振荡问鼎诺贝尔奖 粒子物理新篇开启

10月6日下午,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日本科学家梶田隆章(TakaakiKajita)和加拿大科学家阿瑟•麦克唐纳(Arthur B. McDonald)获奖,原因是发现了中微子振荡,证实了中微子有质量。 粒子物理,可谓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宠儿”。“这是粒子物理领域第19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

中微子新振荡:中国物理学界能否摘诺奖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给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组负责人发来的贺信。  这是在没有灌装闪烁液之前的圆柱形反中微子探测器内部照片。该探测器用于捕捉反中微子产生的微弱闪光。高灵敏的光电倍增管排列在探测器的壁上。  由于粒子物理学在破解宇宙之谜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所以该研究领域的每一项重大进展都

大亚湾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

远厅三个探测器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3月8日下午在北京宣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  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评价说:“该发现不仅使我们更深入了解了中微子的基本特性,也使我们知道未来中微子物理发展有一个光明前

记者探营大亚湾:“鬼粒子”第三种振荡现身记

  直到1956年,这项试验才由美国物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莱因斯完成。最终,在泡利提出中微子假说以后的26年,人们第一次捕捉到了中微子,也打破了泡利本人认为中微子永远观测不到的悲观观点。   如今,中微子的“出身”、“家庭成员”和“性格”已经基本清楚。   中微子是构成物

“天河”叩问暗物质:史无前例的大计算

   几天来,一则科学新闻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张同杰教授团队在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下称“超算中心”)“天河二号”上,模拟了宇宙从大爆炸之后1600万年开始至今的约137亿年的漫长演化过程。为此,记者来到位于广州大学城的超算中心,请超算中心主任袁学锋先生对此进行深入解读。  揭示中

诺奖委员会错了?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描述有误

  在一篇不同寻常的论文中,一位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表示2015年诺贝尔物理奖的介绍是错误的。意大利里雅斯特市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的Alexei Smirnov说,当时,两位获奖者因领衔中微子的庞大实验而获得该奖项。但诺贝尔委员会用简洁有力的文字描述了其中一个实验的研究结果,但这个只有12个单词的描述是

中微子实验:看神秘粒子如何“振荡”世界

   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凭借其对我国粒子物理的巨大贡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此次实验的成功填补了我国在中微子这个基础物理研究领域的空白,提升了我国物理学家的国际影响力。首次尝试中微子振荡研究就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这在国际上都是十分罕见的。那么,什么是中微

《人民日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成果世界瞩目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日前,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这一科学成果被美国《科学》杂志评选为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并评价为“如果物理学家无法发现超越希格斯玻色子的新粒子,那么中微子物理可能会代表粒子物理学的未来。大亚湾实验的结果可能就是标志着这一领域起飞的时刻。”

走近中国大科学工程:大亚湾中微子装置

  中微子——基本粒子中最诡秘的一位,落入了中国人的陷阱,并招供出它的变身秘密。深圳大亚湾核反应堆群的360米外,百米高的花岗岩山体腹中,藏着中国迄今最成功的粒子物理实验装置——大亚湾中微子装置。它在2012年3月8日宣布成功发现了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引起世界瞩目;《科学》杂志网站说,大亚湾实验装置

大亚湾新发现:也许我们算错了核反应

   在大亚湾核电站附近几百米的深山里,潜伏着世界上最好的中微子探测器。它本是用来确认中微子的第三种变身模式的,几年前已经完成任务。如今顺手取得另一项引人瞩目的成果——解释核反应堆为何产生那么少的中微子。  近日,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的论文《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流强和能谱的演化》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人民日报:2012中国科技之“最”

  图为大亚湾实验项目三号实验大厅。 图为三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实验舱内。 图为“蛟龙”进行7000米级海试下潜试验。 图为歼—15舰载机在“辽宁舰”上准备滑跃起飞。 图为嫦娥二号卫星拍摄的图塔蒂斯小行星。   图为10月25日,第16颗北斗卫星成功发射。   最玄   发现新的中微子振

《科学》评出2012年十大突破

                      2012年,科学界充满着泪水。83岁的希格斯热泪盈眶,在他预言存在“上帝粒子”40多年之后,科学家们发现了它,这历史性的一天“能发生在我的有生之年,简直难以置信”。  与此同时,科学界也充满欢乐。“轮子!这是轮子!”“好奇”号火星车在红色星

记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王贻芳团队

  2017年1月9日,人民大会堂主席台,聚光灯再次打到王贻芳身上,这位年轻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代表团队又领到了一个大奖——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去年,王贻芳获得了2016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此刻,他表示:“物理学的基础研究并没有直接的应用价值,却引领我们进一步理解世界、认识宇宙。

外国媒体热评大亚湾发现“中微子新振荡”

      3月8日,我国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鉴于这一结果将对中微子物理未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连日来,大量国外科学媒体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及评论。  就在中方消息发布及论文公开当天,英国《自然》杂志在线版以《对

科学家发现中微子之间第三种“转换”

  参与日本T2K大型粒子探测实验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中微子之间的第三种“转换”——μ中微子“变身”为带电中微子。如果该研究能通过进一步的验证,将有助于科学家厘清为何在与反物质的博弈中,物质能脱颖而出,成为宇宙的主导。相关论文将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中微子有3种:带电中微子

做,就做不一样的实验

  中微子探测器成功安装在巨型水池之中。  重大原创成果赢得的掌声是经久不息的:2012年3月8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贻芳团队参与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新模式,入选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当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并且,3年后的2015年11月9日,大亚湾中微子项目首席科学家王

王贻芳:最大幸福是实现科研梦想

  “科学研究已经成为我的生活方式,我感觉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做事情,能实现科研梦想。”   这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副主任王贻芳研究员接受媒体采访时最常说的一句话。   作为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的得意弟子,王贻芳曾在欧洲工作11年、在美国工作5年。2001年12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站全面建成并运行

  10月19日,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站的全部8个中微子探测器正式运行取数,标志着实验站的全面建成。此后,实验站将持续运行3-5年,把中微子混合角sin22θ13的测量精度提高4倍,并开展反应堆中微子能谱测量等相关研究。精确测量是科学发现和突破的基础。θ13是自然界的基本参数。精确的

又一大型中微子实验将落户江门 中国主导国际合作组成立

  由中国、捷克、法国、芬兰、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和美国的200多位科学家组成的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JUNO)国际合作组30日在北京宣布成立。参与的研究机构和大学超过50个。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贻芳研究员当选为国际合作组发言人。合作组将依托JUNO,对中微子做进一步的研究。  2012年

绽放在大亚湾地下100米的中国粒子物理之花

  2011年10月,前后历时8年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项目初步建成,开始了它寻找神秘中微子的科学探索。   正是因为一群离核反应堆360米、在100米地下工作了8年的科学家的努力,一个让世界等待了8年的答案即将被揭开。   “这个项目已经让世界等待了8年”   对普通公众而言,只在《2012》这

科学家借助中微子探测器 成功瞥见太阳的灵魂

  借助全球最敏感的中微子探测器,一支国际物理学家团队第一次向全世界报告,他们已经直接探测到了在太阳内核发生的、由“基础”质子—质子(PP)融合过程产生的中微子。  主报告人安德瑞·波卡尔是来自马萨诸塞大学阿莫斯特学院的物理学家,他解释说,在99%的太阳能源产生的步骤中,PP反应是第一步。利用这些中

美国粒子物理学陷入僵局

  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每隔几个夏天,美国粒子物理学家就会聚集在科罗拉多州一个名为斯诺马斯的豪华滑雪圣地,评估当时该领域的研究情况,商讨下一步的计划。近日,粒子物理学家计划进行自2001年后的首次会面。但这一次,他们的聚会地点选在了一个不是那么高端的地方——明尼苏达大学双子城

江门中微子实验启动建设

  江门中微子实验1月10日在广东省江门市召开建设启动会。这是继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之后由中国主持的第二个大型中微子实验。  “这项实验的首要科学目标是利用反应堆中微子振荡确定中微子质量顺序,它对人类了解物质微观的基本结构和宏观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江门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言

高能所曹俊研究员获“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杨振宁奖

  2012年度“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杨振宁奖”4月2日揭晓,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俊荣获此殊荣。   曹俊自2003底开始从事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研究,承担了实验设计阶段的物理与软件工作,先后曾负责物理与软件系统和中心探测器系统,完成了中心探测器的概念设计与工程设计。他目前任大亚湾合作组联

变形中微子有望破解反物质之谜

超级神冈探测器正在搜寻物质和反物质间的差异。  为何宇宙中充满了物质而非反物质是物理学的最大谜题之一。现在,日本的一项研究或许给出了答案:中微子这种亚原子粒子在物质形态和反物质形态的表现不同。  在近日于美国芝加哥举办的高能物理国际会议(ICHEP)上,日本科学家表示,还需要收集更多数据才能对此理论

中微子新振荡测量揭秘:每天数据量310GB

  以中国为主导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近日对外宣布,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中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这标志着人类在破解宇宙中“反物质之谜”的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据记者了解,在此次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中,上海交通大学刘江来中微子团队承担着刻度系统的安装、调试、

中国科研迈入新原创时代

   当前创新驱动已成国策,面向科学前沿开展原始创新,力争在更多领域引领世界科研方向,已经成为我国科学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一个又一个基础科学前沿披荆斩棘、屡获佳绩:量子通信、铁基超导、中微子、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外尔费米子、干细胞、纳米……一个个原始创新成果,为中国科研步入新原

诺贝尔奖得主谈心目中的中微子

  “中微子质量是相应的夸克和带电轻子质量的百亿分之一。我们相信这一发现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揭开基本粒子和宇宙的奥秘。”17日上午,在第九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大会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东京大学宇宙线研究所所长梶田隆章与大家分享了他所理解的中微子。  会上,梶田隆章教授说,中微子是像电子、夸克一样必要的

北京摘取多项国家科技大奖凸显科技创新优势

   2017年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京召开,北京共有70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包括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62项,占全国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31.7%,连续五年超过三成,体现了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稳步推进。   70个获国家科技奖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13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