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农大特聘教授发表CRISPR文章

2015年12月10日,中国农业大学特聘教授韩建永带领的研究小组,以Letter的形式在《Protein & Cell》杂志上发表题为“Highly efficient generation of biallelic reporter gene knock-in mice via CRISPR-mediated genome editing of ESCs”的学术研究成果。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方法,通过用CRISPR技术对胚胎干细胞进行基因组编辑,高效地产生双等位基因报告基因敲入小鼠。 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韩建永教授,为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拔尖人才、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及相关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和参与 国家“973”项目课题2项等,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曾以课题共同负责人(Co-PI)身份参与GIS资助项目1 项。并以第一作者和并列第一作者分别在......阅读全文

斑马鱼——CRISPR高通量基因功能研究新平台

  近日,来自美国NIH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利用CRISPR-CAS9技术靶向斑马鱼特定DNA序列进行基因功能探索和人类治病基因的发现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genome research。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利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进行斑马鱼基因靶

癌症治疗进入小众时代

  近日,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发布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癌症相关基因变异数据库。NCI在一份声明中称,基于基因组学研究的新数据库将对全球开放获取,预计将有助于研究人员加快新药的开发,同时能够更好地将患者与疗法进行匹配。   NCI对全球公布迄今为止最大的癌症相关基因变异数据库,再次证实了现代

吴一龙:莫把基因检测当“算命先生”

  精准医疗是医学界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可是何为精准医疗,精准医疗是否存在泡沫,作为精准医疗入口的基因检测又该如何发展?12月10日,一场由中国健康促进教育协会主办的“健康中国2030·精准医疗互动研讨会”在江苏南京举行。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冯继锋教授,四川大学步宏教授,北京大学肿

吴一龙:莫把基因检测当“算命先生”

  精准医疗是医学界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可是何为精准医疗,精准医疗是否存在泡沫,作为精准医疗入口的基因检测又该如何发展?12月10日,一场由中国健康促进教育协会主办的“健康中国2030·精准医疗互动研讨会”在江苏南京举行。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冯继锋教授,四川大学步宏教授,北京大学肿

争议肿瘤精准医疗的泡沫

  对于国内每年新增的430万肿瘤患者来说,精准医疗的发展或成为生命的曙光。  但近日,肿瘤精准医疗被发表在《自然》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两篇文章推上了审判台,被指“精准策略没有给大多数肿瘤病人带来好处,肿瘤的精准治疗仅仅是一个待证明的假说。”这一观点在国内医疗界引起极大争论,有赞同者也有反驳者

基因检测几百元就能做 检测准确度受质疑

  著名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在2012年和2014年分别宣告切除了自己的乳腺和卵巢,以预防癌症的发生。这两次均引起巨大关注的事件,将基因检测这个名词带进大众视野。然而,一直以来,与朱莉一样给人感觉“高冷”的基因检测,在大众眼里充满神秘色彩,也因为高昂的价格,离普通民众距离遥远。今年国家卫计委陆续

《柳叶刀》子刊: 征服胰腺癌 未来5-10年有望突破

  在2018年,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占胰腺癌的95%)是世界上第7大癌症,导致超过43万人的死亡(数据来源:参考资料[1])。它同时是所有实体瘤中,致死率最高的癌症类型之一,让它也得到了“癌症之王”的称号。随着世界上胰腺癌发病率的不断升高

RNAi的作用机制及siRNA的合成方法

RNAi的作用机制及siRNA的合成方法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由双链RNA(double strandedRNA, dsRNA)分子在mRNA水平关闭相应序列基因表达或使其沉默的过程。dsRNA可以抑制不同类型细胞的靶向基因表达,用特异性的抗体几乎检测不到靶向

植物所发现植物细胞器基因组新的演化模式

  质体和线粒体是内共生起源的细胞器,在高等植物中有不同的遗传特征,相较于动态复杂的线粒体基因组,质体基因组的结构和序列更保守。在基部维管植物石松类卷柏科植物中,这两种细胞器基因组表现出相似的特征,但是造成二者趋同演化的机制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宪春研究组从事石松类和

中科院学者连发两篇Cell Res文章获CRISPR技术重要突破

  基因编辑工具的快速发展令整个生物学研究领域疯狂,目前第三代DNA剪刀的主角是CRISPR,这是一种比其前身更快更便宜的工具。近期来自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杨辉研究组与多个研究组合作,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文章,获得了CRISPR-Cas9技术的重要突破。  研究组成员通过与

朱明赴:精准医疗的“泡沫”被捅破了?

  前几天,朋友圈被韩健的《两篇捅破“精准医疗”泡沫的重要文章》刷屏。这篇文章引用了来自Nature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两篇重量级的评论作为支撑,结论是“现有精准医疗不够理想”,国内行业“泡沫已经形成”。  就这篇文章,笔者有不同的看法与同行探讨。  精

朱明赴:精准医疗的“泡沫”被捅破了?

  前几天,朋友圈被韩健的《两篇捅破“精准医疗”泡沫的重要文章》刷屏。这篇文章引用了来自Nature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两篇重量级的评论作为支撑,结论是“现有精准医疗不够理想”,国内行业“泡沫已经形成”。  就这篇文章,笔者有不同的看法与同行探讨。  精

中科院学者Cell Res获CRISPR/Cas9 技术重要进展

  来自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苏州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Homology-mediated end joining-based targeted integration using CRISPR/Cas9”的文章,设计了一种以同源臂介导的末端接合(Homology-Mediat

新一代靶向药物在国内获批,肺癌患者有了新希望

   随着肺癌精准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已发现对于具有某种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靶向治疗与化疗相比能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中国近一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存在EGFR基因突变[1]。对这部分患者而言,EGFR靶向药物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案。  新一代、不可逆EGFR靶向药物阿法替尼与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吉非替

2018前10月生物医学风云榜 袁隆平 曹雪涛及施一公等上榜

  经过特殊的算法,我们得到了2018年前10个月中国生物医学风云榜人物及最火爆的3个重大学术界事件,能够上榜的风云人物/事件,都曾长时间占据过100多个公生物医学公众号的头版头条。  在此,我们精选了其中的3个事件及16位风云榜人物。我们对其进行了划分,分别是:6星级的3个事件,分别位诺贝尔奖,国

大脑中非常规的表观遗传现象

  胞嘧啶甲基化(mC)是对DNA的修饰,进而调节多种生物功能,如生长发育、肿瘤、以及基因印迹。在绝大多数哺乳动物躯体组织中,当胞嘧啶在一个二核苷酸序列中,并且其后跟着鸟嘌呤(G)时出现mC。同时这些位点绝大多数出现了甲基化(mCG)。然而,在成年哺乳动物大脑,在非CG序列中非常规的胞嘧啶甲基化出现

2020年CRISPR/Cas最新研究进展

  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被《科学》杂志列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CRISPR是规律间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的简称,Cas是CRISPR相关蛋白的简称。CRISPR/Cas最初是在细菌体内发现的,是细菌用来识别和摧毁抗噬菌体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图片

Cell杂志最受关注十篇文章(3月)

  Cell创刊于1976年,现已成为世界自然科学研究领域最著名的期刊之一,并陆续发行了十几种姊妹刊,在各自专业领域里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Cell以发表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创性科研报告为主,许多生命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都发表在Cell上。本月《Cell》前十名下载论文为:   1. Repu

首个大规模中国人群孤独症基因测序研究出炉

  孤独症谱系障碍,简称“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其核心症状表现为社会沟通和社会交往的缺陷和局限的、重复性行为、兴趣或活动,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孤独症患者已超过1000万,其中0~14岁的患儿超过200万。不仅如此,中国孤独症发病率依然在不

上海生科院等设计高效精确基因靶向整合新策略

  5月19日,《细胞研究》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运用CRISPR/Cas9 技术实现以同源臂介导的末端接合为基础的靶向整合》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杨辉研究组、基因编辑平台施霖宇团队与苏州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孙强团队合作完成。该研究设

上海生科院发现肿瘤恶病质的潜在基因治疗方法

  12月5日,国际学术期刊《分子治疗》(Molecular Therapy)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丁秋蓉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Prevention of Muscle Wasting by CRISPR/Cas9 -mediated Disruption of Myosta

苏长青:miRNA治疗癌症?也许不是全能,但充满希望

   在百度上输入“肝癌”二字,除了一些百科性质的内容,常常还能看到“肝癌晚期能活多久”,“家人得了肝癌怎么办”,或者是“肝癌真的没得救了吗”之类的检索项。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也许对于其它国家来说只是恶性肿瘤排行榜的一个名字,但是对于占据了全球一半新发肝癌病例的中国来说,这种疾病好似触手

中科院,港中大PNAS基因编辑研究新成果

  近日来自香港中文大学、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成功利用遗传工程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s)技术在爪蟾胚胎中获得了高效的靶向基因破坏。相关论文“Efficient targeted gene disruption in Xenopus embryos usi

电转仪助力CRISPR编辑iPSC新进展: 协同基因编辑效应

  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教授利用逆转录病毒将4个转录因子转入成体细胞,将其转变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从此后,诱导多潜能干细胞研究领域取得了极大进步,被用于研究人类疾病,目前已经有多项研

RNA疗法的现状与未来

  使用反义寡聚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作为疗法的概念早在1978年就被提出,对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的研究也在2006年获得了诺贝尔奖的认可。但是,RNA疗法的研发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直到最近两年,Ionis Pharmaceu

科学家成功优化CRISPR-Cpf1技术使其更高效编辑人类基因组

  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改善了当前最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使其能够更加精准地靶向切割并且粘贴人类和动物细胞中的基因,同时研究者还扩展了CRISPR-Cpf1基因编辑系统使其能够用来研究以及帮助抵御人类疾病

自然-通讯:利用CRISPR将皮肤细胞转变为多能干细胞

  近日,来自芬兰、瑞士、英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在《自然-通讯》上发表文章,首次通过激活细胞自身的基因,成功将皮肤细胞转化为多能干细胞。据报道,该研究小组使用了一类CRISPRa基因编辑技术,该技术不切割DNA,可以在不改变基因组的情况下激活基因表达。到目前为止,只有通过向皮肤细胞内人工引入一组名为Ya

基因检测能成为必需品吗?

  目前越来越多的媒体已经开始重新炒作基因检测,很多人感觉到消费和资本市场对于基因检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果真是基因检测市场的春天到来了吗?这一波热潮过后,基因检测能成为必需品吗?在这个系列里面,我会从“基因检测的瓶颈”、“基因检测的模式创新”、“你看的懂基因检测报告吗?”、“哪个行业会被基因检测颠覆

全面剖析:基因检测进入消费级市场的关键点

  目前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重新炒作基因检测,很多人感觉消费和资本市场对基因检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果真是基因检测市场的春天到来了吗?这一波热潮过后,基因检测能成为必需品吗?下面我从基因检测的瓶颈、模式创新和数据解读等方面和大家探讨一下基因检测成为必需品的关键转折点。  基因检测自身的三大瓶颈影响消费市

基因突变检测指导癌症靶向治疗

  肺癌和结直肠癌近年来已成为大多数国家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个体遗传基因存在差异性,不同类型的癌症患者选择适合的靶向治疗药物或能取得预期的疗效,基因突变检测为医生提供了重要参考信息。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批准由瑞士罗氏诊断研发的cobas EGFR/KRAS基因突变检测技术用于临床基因突